看了《陽光普照》


那天去書店看了一場電影,活動室裏的氣溫稍低,但對這樣的天氣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前方的矩形臺上掛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幕布,坐在裏面,頗有小時候在村頭看戲的味道。來的人不多,大概也就十個左右,而且以女性居多。

2020年在外面看的第一部電影就在這樣安靜、有情調的地方拉開了序幕。

今天放映的這部電影來自臺灣,陽光普照,是第56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得主。電影的開頭可能會讓你的視覺上感到驚嚇,但最後又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走出。電影的每個鏡頭都有意義,每個人物也都有情感軟肋。比如哥哥陳建豪,他品學兼優,父親喜愛,但像這種別人家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煩惱與憂愁。司馬光的故事,最公平的東西,都是他內心深處的擔心與害怕。他在陽光下曝曬,24小時,從不間斷。還有爸爸,那個一直把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當做人生信條的教練,竟然也會有低頭彎腰請求別人的一天。他們在軟肋下屈服,只有媽媽堅持堅強。大兒子跳樓自殺、二兒子坐牢、丈夫又開車撞死了人,她內心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將這些痛苦一一忘掉。她是個偉大的母親,同時也是個堅強獨立的女性。

關於她,印象最深的要數電影的最後一幕。陳建和撬開路邊一輛自行車的鎖,讓媽媽坐上來,起初媽媽還很擔心,騎了一段,心好像也安了一點,後座上的媽媽,一直擡頭向上看,不知道在看些什麼,陽光和樹葉相疊,一道道斑駁印在了媽媽的臉上,然後漸行漸遠。我很喜歡這樣的畫面,因爲我也經常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走在馬路上,坐在公交車上,眼睛不自覺得向上去尋找那道斑駁。沒有原因,就是覺得美好。電影這段大概是爲了呼應小時候媽媽載陳建和的吧。

除了畫面,導演的拍攝環境與拍攝方法也很值得探究。嘈雜熙攘的街道,幽靜昏暗的小巷,寧靜高遠的山間,都是導演在步步爲營,爲人物創造一個合適的空間與氛圍。影片的多處對話都是在玻璃鏡後拍攝的,陳建和向洗車店老闆請假去赴菜頭的約,菜頭第二次來找陳建和給他說自己的計劃等等。這種隱暗的拍攝手法,實則在透露着不好的消息與訴求。

快十點的時候,帶隊結束了放映,我們大家在片尾曲中,壓抑到不能走出,被叫回來的那一刻,帶隊問我們關於影片關於團隊有沒有什麼要交流的,我們大家默不作聲,一起合了照就各懷心事,各自散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