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數據——驅動業務的數分析實戰》讀書筆記 (實戰篇)

第四章、戰略分析案例解析

        如思維篇所述,分析思路是從研究目的到研究內容的分解過程。因此需要考慮如下兩個問題:

  • 戰略分析的研究目的
  • 戰略分析的研究內容
1、研究目的:戰略選擇

        戰略分析的研究目的是幫助企業進行戰略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需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 市場吸引力:這個市場好不好,有沒有錢賺
  • 企業競爭力:企業能否有一戰之力,是喫肉還是喝湯亦或者自取滅亡
2、研究內容:環境分析
  • 如何判斷市場的吸引力:分析宏觀環境市場環境
  • 如何判斷企業的競爭力:分析競爭環境
2.1、宏觀環境分析: PEST分析法
  • 政治環境: Political
    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政局穩定性、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資政策、政府補貼、地區關係、
  • 經濟環境: Economic
    GDP及其增長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偏好、失業率、利率匯率、產業結構、
  • 社會文化環境: Social
    人口規模、性別比、年齡結構、死亡率、教育狀況、風俗習慣、價值觀、責任感、
  • 技術環境: Technological
    國家研發費用、國家重點支持項目、該領域技術動態、研發費用及專利、新技術發明、
2.2、市場環境分析

        市場環境是指市場的現狀,主要衡量市場環境的指標有:市場規模、利潤水平、增長速度、成長潛力、所處生命週期
        企業當然想尋找一個市場規模大、利潤水平高、增長速度快、成長性足夠強以及處於成長期的市場。但是這樣的市場往往可遇不可求,不可能在每一個指標上都表現的完美,所以企業需要根據自身資源與定位進行取捨。

2.3、競爭環境分析:波士頓五力模型
  •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 新進入者的威脅
  • 替代品的威脅
  • 同業競爭者的威脅
            分析競爭環境,就是將企業與影響企業生存的波士頓五力進行對比,分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3、定性與定量分析
3.1、定性分析: SWOT分析

        戰略分析的分析框架如下表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然後將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填入SWOT的各個象限之中,便可對企業的整體環境有個大致的瞭解,但注意SWOT是定性研究,只能做戰略梳理,不能做主戰略選擇。

3.2、定量分析: 內外因素評價矩陣

        分析是誰是內在因素,誰是外在因素:

  • 機會和威脅是用來判斷市場吸引力的,而市場有沒有吸引力度企業而言是外部因素
    因此可用外部因素評價矩陣 EFE

  • 優勢和劣勢是用來判斷企業競爭力的,而企業有沒有競爭力是企業的內在表現
    因此可用內部因素評價矩陣 IFE
            內外部因素又如何量化SWOT分析中的各個因素呢?

  • 首先,分別計算各個因素的評分和權重

  • 接着,分別計算機會、威脅、優勢、劣勢的加權平均數

  • 最後,用加權平均數的大小判斷市場吸引力和企業競爭力,並給出相應的戰略建議

第六章 保險公司客戶分類分析

1、研究目的:精準營銷

        背景的不同會造成客戶消費需求和行爲上的偏好差異。而客戶的偏好差異是企業開客戶分類的根源。如果不做客戶分類,不瞭解哪類客戶是你的目標羣體,則無法針對目標客戶做針對服務,無異於拿着大炮打蚊子,地毯式狂轟濫炸,收益卻不明顯;反之若深諳客戶分類之道,就能開展精準營銷,投入有限的資源,建立自己的相對優勢。

2、研究內容:客戶分類維度

        客戶分類共有五種維度,具體如下:

  • 自然屬性因素——客戶作爲自然人的性別、年齡、地域等屬性;
  • 社會特徵因素——客戶作爲社會人的收入、職業、教育程度等因素
  • 行爲特徵因素——客戶在購買過程中對媒體、渠道、產品、服務、價格、品牌的選擇,以及購買數量和購買頻次等行爲特徵。
  • 行爲偏好因素——客戶的心理需求、購買動機、使用習慣、使用體驗與態度傾向等
  • 生活狀態與個性因素——客戶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個性特點等
            其中前三種爲事前分類維度,後兩種爲事後分類維度
2.1、事前分類維度

        自然屬性、社會特徵和行爲特徵這些維度是外在的,在尚未開展客戶分類項目之前,企業家就可以憑藉經驗從這些維度對客戶進行分類,這些維度被稱作事前維度,對企業而言是起到驗證性作用。

2.2、事後分類維度

        態度偏好、生活狀態與個性因素這些維度是隱藏在內的,需要進行調研才能瞭解,在未開展客戶分類項目之前,是很難從這些維度去給客戶進行分類,此類維度被稱作事後分類維度,對企業而言起探索性作用。
        不同分類維度的難易程度和競爭優勢不同,與事前分類維度相比,事後分類維度需要調研,實施難度更大,但事後分類維度往往體現了客戶內在的本質區別,價值更高。

3、數據獲取與處理
3.1、問卷調查設計

        結合客戶分類的五個維度以及客戶行爲五階段理論來設計調查問卷。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2、調研計劃

        爲了獲取調查問卷的數據,需要回答六個問題:調查方法、調查對象、調查地點與樣本量、項目週期、項目成員及其職責、項目質量與進度控制

4、數據分析架構

        STP分析:客戶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客戶選擇(Targeting)、目標客戶分析(Positioning)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1、客戶細分

       選擇分類維度後,若維度之間存在相關性,則要做因子分析。若爲杜建量綱不同,則要做標準化處理。最後用所選的細分方法對客戶進行聚類,過程如下:

  • 客戶要聚成幾類?(確定類別數)
  • 每個客戶具體屬於哪一類?(保存聚類成員)
  • 聚類效果是否有效?(聚類效果檢驗)
  • 聚類出的各類客戶各自具有什麼特徵?(細分客戶命名)
4.2、目標客戶選擇
  • 首先,確定按什麼標準選擇目標客戶,即確定衡量客戶吸引力和企業競爭力
  • 然後,根據各細分客戶在這些指標上的表現,計算客戶吸引力企業競爭力得分
  • 最後,採用矩陣分析,找出吸引力和競爭力較好的細分客戶作爲目標客戶
4.3、目標客戶定位

       目標客戶定位需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 目標客戶長得什麼樣,和其他細分客戶相比,有哪些顯著的特徵?
    目標客戶的特徵描述:方差分析——>對比分析
  • 目標客戶有哪些偏好,和其他客戶相比,有哪些不同的需求?
    目標客戶的需求定位: 方差分析——>交叉分析、比較均值。最後結合需求特點,提出營銷組合策略。

第七章 品牌建設分析案例解析

背景: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品牌提升成爲品牌B殺出紅海的市場利器。而要提升品牌,就要摸清目前品牌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爲此品牌B打算開戰手機品牌建設調研。假設你是數據分析師,負責該項目調研,你打算怎麼做?

1、研究目的:提升品牌價值
1.1、品牌的內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