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Error: 0x000000FD Stack Overflow

轉自:https://blog.csdn.net/xiaoheqin/article/details/52005742

今天正好遇到與網友相同的問題,特此轉載,留作記錄。

今天寫了一個函數,使用了約2M的空間,下列函數中的靜態常量max_audio_index_file_size=2000000

void ReadAudioIndexFile()

{
std::string fileName = audioFilePath + audioIndexFileName;
FILE* pFile = fopen( fileName.c_str(), "rb" );
if( NULL == pFile )
{
SSError << "Open Audio Index File Failed, FileName:" << fileName << END;
return; 
}
char buffer[max_audio_index_file_size];
memset( buffer, 0, max_audio_index_file_size );
UINT32 readNum = fread( buffer, 1, max_audio_index_file_size,  pFile );
fclose(pFile);
std::string strcontent = std::string( buffer, readNum );
delete buffer;


KKSG::AudioList alist;
if( alist.ParseFromString(strcontent) )
{
SSError << "Parse Audio Index File Failed, FileSize:" << readNum << END;
return; 
}
for( INT32 i=0; i<alist.datalist_size(); i++ )
{
UINT32 time = alist.datalist(i).time();
UINT64 uid = alist.datalist(i).uid();
ReadOneFile( time, uid );
}
}
--------------------- 
作者:xiaoheqin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xiaoheqin/article/details/52005742 
版權聲明:本文爲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開始調試,每次斷點走到ReadAudioIndexFile這個函數,進程就crash,報告爲 未處理的異常:0x000000FD, stack overflow

後來發現這個是因爲 char buffer[max_audio_index_file_size] 這個地方,在棧上申請了太多的內存,導致棧溢出,後來把該處

改爲從堆上分配空間,就解決了: char* buffer = new char[max_audio_index_file_size];

重新編譯,調試,斷點走到此處,再也不會crash。

說明:

在C++中使用數組時,分配的棧空間最好控制在10k以內,如果空間分配過大,可以使用malloc 或 new 動態申請內存,在使用完畢後,調用 delete [] 指針釋放掉動態申請的數組所佔用的內存空間。

附: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堆、棧的入門知識

1. 來自網上流行的一個例子

// main.cpp

int a = 0;                      // 全局初始化區
char *p1;                       // 全局未初始化區
main()
{
    int b;                      //棧
    char s[] = "abc";           // 棧
    char *p2;                   // 棧
    char *p3 = "123456";        // 123456\0在常量區,p3在棧上。
    static int c =0;           // 全局(靜態)初始化區
    p1 = (char *)malloc(10);    // 堆
    p2 = (char *)malloc(20);    // 堆
}

2. 區別

2.0 C/C++編譯的程序佔用的內存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1)棧區(stack):一個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存放函數的參數值,調用關係,局部變量的值等。

    2)堆區(head):一般由編程人員分配和釋放,若編程人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操作系統)回收。

    3)全局區(靜態區 static):存儲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一塊區域,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4)文字常量去:存放常量字符串,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5):程序代碼區: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

2.1 棧是系統自動分配的空間,棧上數據的生存週期就是函數中棧變量的聲明週期,由系統自動回收;堆是程序員根據需要自己申請的空間,如果不釋放就可以一直訪問,缺點是一旦忘記釋放,可能會導致內存泄露。

2.2 申請後系統響應

棧:只要棧的剩餘空間大於所申請的空間,系統就爲程序提供內存,否則提示棧溢出(Stack Overflow)。

堆:

        首先應該知道操作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閒內存地址的鏈表,當系統收到程序的申請時,會遍歷該鏈表,尋找第一個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的結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閒結點鏈表中刪除,並將該結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序,另外,對於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內存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這樣,代碼中的 delete語句才能正確的釋放本內存空間。另外,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將多餘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閒鏈表中。

2.3 申請大小的限制

棧:在Windows下,棧是向低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的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棧頂的地址和棧的最大容量是系統預先規定好的,在 WINDOWS下,棧的大小是2M(也有的說是1M,總之是一個編譯時就確定的常數),如果申請的空間超過棧的剩餘空間時,將提示overflow。因此,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不連續的內存區域。這是由於系統是用鏈表來存儲的空閒內存地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鏈表的遍歷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於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擬內存。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2.4 堆和棧中存儲的內容

棧: 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函數調用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地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的局部變量。注意靜態變量是不入棧的。 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量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序由該點繼續運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字節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內容有程序員安排。

小結

堆和棧的區別可以引用一位前輩的比喻來看出: 

        使用棧就象我們去飯館裏喫飯,只管點菜(發出申請)、付錢、和喫(使用),喫飽了就走,不必理會切菜、洗菜等準備工作和洗碗、刷鍋等掃尾工作,他的好處是快捷,但是自由度小。 

        使用堆就象是自己動手做喜歡喫的菜餚,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自由度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