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67/100:真實生活的MBA課——The real-life MBA 真實生活的MBA課——The real-life MBA

真實生活的MBA課——The real-life MBA

——劉潤老師2006年的爆款文《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讀後


劉潤老師寫於2006年的《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點開可見文章鏈接),其實很早之前我就拜讀過。

但最近才得知這篇文和我正在學習的《商業洞察力30講》同出於劉潤老師。

此文堪稱一堂生動的實戰案例課,再次拜讀依然深受啓發,值得再讀三遍以上。


以下是個人的幾點感悟。

1、成本意識

孫子兵法講“多算勝,少算不勝”。

這位出租車師傅的成本意識超強,絕對出乎旁人的預料。

潤總評價他就像一位專業的“成本覈算師”。

這位師傅說他計算出自己每個小時的成本爲34.5元。

計算方式如下:

每天交380元,油費大概210元左右。
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交給公司固定成本22元,油費平均每小時12.5元。
算下來,每小時的成本爲34.5元。

既然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時間成本,接單的考慮原則就不一樣了,因爲時間確確實實是有成本的。

有一次,師傅用了一個皆大歡喜的行車路線方案,既少收了乘客的錢又節省了雙方的時間,具體過程如下:

有一次一個人打車去火車站,問怎麼走。他說這麼這麼走。
師傅說慢,上高架,再這麼這麼走。他說,這就繞遠了。
師傅說,沒關係,你經常走你有經驗,你那麼走50塊,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錶50塊了,我就翻表。你只給50塊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說的那麼走要50分鐘,我帶你這麼走只要25分鐘。
最後,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鐘,我只收了50塊。
乘客很高興,省了10元錢左右。這4公里對我來說就是1塊多錢的油錢。我相當於用1元多錢買了25分鐘。

看到了吧,時間不但是是有成本的,而且是可以被精確計算出來的。


2、換位思考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這位老到的師傅總能站到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正像管理學上常說的“Put youself into other‘s shoes”(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

師傅還說了個例子。

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
一個年輕女子,拿着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裏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着筆記本包。
他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
這個男的上車後忍不住問,爲什麼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
師傅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鍾就1點了。
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
那對男女是遊客,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
你是出去辦事的,拿着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
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

正如這位師傅所說,“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

3、積極樂觀的心態

這位師傅反覆說,他是一個快樂的車伕。

別人覺得是因爲賺的錢多,所以當然快樂。

但這位師傅說,他們正好錯了,是因爲他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賺的錢多。

師傅說,要懂得體味工作帶給你的美。堵車的時候,很多司機抱怨,又堵車了,真是倒黴!
千萬不要這樣,用心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美,非常現代的高樓大廈,雖然買不起,但是卻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享受……再看看里程錶,100多了,就更美了!

“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你自己”,這是無數管理大師都闡述過的真理。

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講到了影響圈和關注圈的道理,卻被這個師傅用得爐火純青。

難怪在2006年的上海大衆,2萬個出租車司機中,只有2-3人月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這位師傅就是這萬里挑一的“一”,而且非常穩定。



其實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的,正是這些一通百通的道理。

傑克韋爾奇有一本經典著作《商業的本質》,這本書的英文書名你知道嗎?

“The real-life MBA”——真實生活的MBA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