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事實

幾日前,源於心中隱隱的渴望,隨性前行。行車途中,眼見絡繹不絕的騎行者,大致碰到有三四位獨自騎行的女子。甚是佩服。

每每見到長途行走或是騎行奔赴某一目標的人。不自覺會想起,中學老師讓孩子製作“個人成長足跡”的事情。讓孩子積攢個人成長中留有痕跡的“成績”,以便翻閱時心中升起更多的自信。人生似乎就是用一件一件各式目標性的事情一點一點填充滿的。行走者與騎行者,一次次的用一小目標推進自己前行,類似於“朝聖者”因信仰而不斷前行。人生總得以自認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去消磨時間。很可怕的事實。想起兩次進藏路遇的各式行走者與騎行者——冒出的第一想法是——他們是將此行當做某種程度上的修行之人,怕是更看重行進過程中,那種自個內心直面自己時的孤絕狀態。獨行中,個人深刻的感受由此可漫開。

在想,這種孤絕狀態會讓一個人,拋開文化傾注於他身上而致的種種桎枯。如同回溯至幾十萬年前,人類還未有任何交流手段的時代。剝掉幾千年形成的所謂一層一層的文化,用心靈不帶有任何“文化符號”——用文字層層包裹描述而成的所謂感受、印象、經驗、知識、觀念、思想等,編織出看周圍一切的某種藍圖——細緻入微地分辨清楚此刻內心感受到的種種情愫,眼裏看見萬物呈現出的真實狀態。勿需附加任何已有的文字描述、情感依附、價值意義、道德標準……就是此刻,心中眼裏萬物呈現出的生命狀態。

需得分清文字、圖畫、知識、印象、經驗、觀念、思想等與事實本身的區別,需要理清楚此刻心靈感受到某種情愫引發的情緒是來源於哪一種,是長期文化浸淫附加的藍圖框架給予的某種認識,還是基於智者給予的某種觀念,或是來源於某些主流的思想,亦或是源於被潛移默化而成的心理經驗……一定要是,自己內心對於正在經歷的事實引發的心靈當下的體驗狀態。真實的事實上面包裹的太嚴實了,一定要讓真實的事實與此刻的心靈去直面撞擊。

愈發覺得“馴化”太厲害了。馴化是一個雙向進行的事情。自以爲自己不斷地訓練自己某個方面的能力,確是長期主動馴服下會不自覺的受制於此能力。如家人不斷地在耳邊說“喫虧是福”。但若孩子一味的老實好欺,家人又會擔心絮叨。日常生活規則中,大多認可並奉行“謙虛謹慎”,不斷深化“敏於行而納於言”、“言多必失”等。因而,會本能的抑制自己原本的心願,若是赤裸裸的展露自己內心的慾望便成爲可恥的事情。如此,受制於教育的侵蝕,大多人在第一反應後,會因語言行爲反應違背了自己原有的本心,不斷地反過來攻擊討伐自己。長期教育理念給予的羞恥心,與自己原本的本心本性不停的打架,造就人本能意識裏會拒絕所謂的羞恥感,羞恥感與加於人身的文化教育息息相關。讓人不仔細覺察時,自然而然的覺得抑制自己的心願,先有益於別人纔是正確的。文化的鎧甲,猶如人穿衣一般,一陣時尚覆蓋一陣時尚,最後卻忘了爲什麼要跟着潮流這樣穿衣。

騎行者或苦修之人,若出發點是因心神不寧靜,利用讓身體處於極度疲乏的狀態,迫使心神專注集中。暫時的“心神寧靜”下面掩藏的是身體疲乏的事實。總覺不可取。如同你利用做各種事情掩蓋自己此刻內心的空虛與寂寞一般。

內心滋生的情緒是不能逃避的。但要用心仔細覺察,細緻入微地分辨情緒滋生的來源。比如悲傷,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無法與別人做到真正溝通,被誤解屬正常,但導致的悲傷心理,即便用言語、文字整理傾訴,卻也無法消解內心的悲傷。只能自己去直面內心的悲傷,悲傷是自己,沒有對象。自己是悲傷的來源,如同空虛與寂寞一樣。這些情緒只有去面對,勿需克服,更不宜用替代品去掩藏。這些情緒是給予高智性人認識探索自己最好的契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