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悲傷

這周的攝影主題,讓我對於“快樂”和“悲傷”又有了一點新的認識。

世界是一面鏡子

當我走在路上時,在平時的生活中,去留意哪個畫面是“快樂”,哪個畫面是“悲傷”時,發現這件事比想象的難。

當我看到一個小孩,從綠化帶花叢中爬出來,跳上自行車,騎走的時候,我想,這可以是一個“快樂”的畫面,看這無憂無慮的童年,世間萬物都是自己的玩具。可轉念一想,說不定他不怎麼快樂呢?說不定他更希望和小夥伴一起玩,希望家人的陪伴,而出來騎車只是在家太憋得慌的選擇呢?我無從知曉他到底是否快樂,我看到的只是我心裏本來就有的畫面,只是我自己的投射。

走在路上,看着來來往往的行人,我開始猜測,他有多少快樂,有多少悲傷?我發現不管我看到的什麼,其實都是我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已。我們眼中的快樂和悲傷,更多是我們自己賦予的,而照片的主體到底是快樂還是悲傷,我們很難知道。

快樂和悲傷的一步之遙

怎樣讓快樂中包含悲傷?很簡單,只要期待快樂能一直延續下去,當想“抓住”快樂,快樂中就會迅速混入悲傷。就好比周日的晚上,長假的最後兩天,想着假期快要結束,竟然可以比真的上班了還要憂傷。這又上面的一點,看起來的快樂未必是真正的快樂,比如假期旅行的最後兩天,玩樂還在繼續,拍的照片看起來風風光光,但誰知道主角是不是帶着“假期快要結束了”的悲傷呢。而古又有“樂極生悲”,“喜極而泣”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

悲傷中怎麼會包含快樂?要問人爲什麼要選擇讓自己悲傷的想法,比如上述“快樂時光就要結束了”的自證預言,未必是事實,而通常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想法。既然做出這樣的選擇,那麼它肯定是會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有時悲傷是在表達關係和感情,有時悲傷讓我們看到了想要的是什麼…也想到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從另一個角度,正因爲有了悲傷,快樂纔有意義。

當然,不是因爲悲傷帶來了其他東西,它纔有好的部分,悲傷本身也是有好處和代價的,快樂也是有好有壞,並不是要追求快樂,逃離痛苦。記得學霸貓說,得意忘形和痛不欲生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這樣狀態下的人都是被情緒帶跑而遠離了自己和當下。換個角度,如果和當下的自己在一起,去體驗此刻的感覺,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是美麗的生命之光。

我要用照片表達什麼?

我本想如實地、客觀展現出照片的主體的快樂和悲傷,可後來我發現我其實無法知道照片主體到底是快樂還是悲傷,我有我自己的投射,而看到照片的人又會有自己的理解,於是漸漸放下這個想法。那就換個角度,簡單點,只是表達我眼中的快樂與悲傷吧。

快樂

這張照片是前幾天在駱婧家喫烤肉的時候拍的,這是女主人飛速在烤肉上撒鹽的無影手,以及畫面的烤香菇、扇貝、肉,還有左上角還沒開始烤的魚片。特意選了一張模糊的手,以體現動作的麻利,氣氛的歡快。之所以放在快樂主題下,因爲照片背後的我是很快樂的(以及沒有拍到別的更適合的照片……),看到它,會讓我想到這個快樂的夜晚: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端午相聚,還有好喫的肉🥩,大長今煲的湯,好喝的茶(jiu),還有朋友自制的甜點蛋糕,時而笑到臉疼,時而深聊到想哭,這樣一直聊到凌晨…

悲傷

我發現這個主題的照片對於我很難。悲傷給我的感覺是濃烈的,正所謂大喜大悲。但可能我的風格比較淡,最多是“憂傷”,“悲傷”比較少體會。於是在最後一天湊出來了這樣淡淡傷感的作業。

馬上就要搬家了,即將離開居住了三年的北京,這幾天在打包裝箱,圖裏是現在家裏的一角。打包箱堆在牆邊,上面放着還沒裝箱的花瓶和地球儀,牆上掛着兩年多之前拼起來的1500塊拼圖。

北京是我居住過的六個城市裏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因爲北京有“快樂”一圖中的朋友們。(再次看到,想留住快樂便會帶來悲傷)雖然對於離開已經做了很久的心理準備,以及度過了剛開始非常捨不得的階段,但是回頭想想,在這裏的日子進入了倒計時,還是有些傷感。

分離常常伴隨悲傷,但是分離也代表着新旅程的開始,也是一種蘊含着快樂的悲傷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