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海蠡測》總結

爲什麼南師沒有傳承弟子?

《禪海蠡測》裏有提到,我想南師觀點應該與百丈禪師一致,“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因爲無見過於師所以無傳承弟子。



永嘉大師所說的:“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如何解釋?

個人解釋:本來你的心會受到大千世界的影響,但是你的心已經不和大千世界產生聯繫,甚至自己身心都如夢如幻。這樣的本心如明鏡一樣,時刻保持這樣知見就並不會被境所轉。

這不和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同一境界嗎?當你不用分別心去分別世界,世界又哪有好壞對錯之分呢?



六祖慧能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很多人奉爲經典,那是不是說心不動就明心見性了呢?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風幡因緣合和哪有動靜之分,只是眼睛去攝取有才產生心動。不管動也好靜也好,心不受牽絆也許纔是正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