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海蠡測》筆記十二

禪宗與淨土


禪宗與淨土的區別大約有三派說法:


1.贊成禪宗的人,認爲淨土法門是下愚的見解,不究竟


2.真誠淨土的人,認爲學禪宗的宗徒們,要恃自己的力量即生成佛,簡直不是魔就是狂。


3.調和雙方的人,認爲禪淨雙方是最穩妥的方法。他們見解有兩種:

1.如果唸佛時,唸到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可見自性彌陀,成就唯心淨土。

2.如果達不到唯心淨土,必可以乘願往生,花開見佛,立證菩提。


專門討論淨土的經典共有三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


一、爲什麼說極樂淨土是真實存在?

人的智慧有限,很多東西還沒研究透徹,至少我們不能說它不存在。


二、淨土法門認爲,持名唸佛,一心不亂,即可往生淨土,爲什麼?又說佛光能來接引,又是爲什麼?

衆生唸佛的時候如果能夠專精,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就可以與常寂光接流,產生感應。再加上唸佛的人和佛兩方面相互憶念和吸引,於是臨命終時,身體這個形器壞了,常光現前,更有彌陀救度衆生的願力,與唸佛人往生淨土的願力相呼應,自然能夠乘借無比快速的常寂心光,就可往生西方淨土了。


三、如來藏性中,光與力是極微的。所以如果發願往生淨土,一定要信心堅定不二,使得自己的願力和彌陀的願力膠結起來成爲一體,在臨終的時候就能往生淨土,絕對沒有問題。


四、如來藏性,本來是以“空”爲“體”,以“有”爲“用”,在“用”時“體”就在“有”中,在“空”時,“有”就在“體”中。所以比較簡單易修行的,扔是淨土唸佛法門。


五、如果能夠一心不亂,只緣現前的這一念,其他都不要管,就可以達到制心一處。如果能達到念念專一,誰敢說不能往生淨土呢!



禪淨雙修的兩種方法就是“念”與“憶”

一、念:持名與默唸兩種

1.心中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一方面念出聲,一方面用耳朵,向內返聞,聞聽唸佛的聲音,眼鏡也要返觀,觀看內心這個唸佛的念,使得念念不間斷。同時,眼鏡雖然在看,卻視而不見,耳雖然在聽卻聽而不聞。不但眼耳如此,其他一切言語動作都與自己毫不相關,自己好像如死如癡一般,只剩下一念。


2.唸佛唸的專一,不要一方面唸佛,一方面散心。真正念佛一定要把六根收攝起來,集中精神唸佛。


二、憶:憶佛是比較細微的,能將種子種於八識田中,成爲根深蒂固。


參禪與唸佛怎麼樣才能調和呢?

如果修行人不論提一句話頭去參,或是持一句佛號去唸,能夠在前念過去之後,後念未起之前,一下子就定住在那個前後唸的中間,這種修行就是禪淨雙修,二者同途,沒有區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