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是我們長期的合作伙伴,不要時刻把自己當家長

這本書的作者金伯利.布雷恩,她是最早提倡“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容易進入一些誤區,有的喜歡控制孩子,用命令或威脅的口吻強行讓孩子執行自己的指令,有的放任孩子不管,孩有的喜歡貶低和打壓孩子,還有的家長喜歡用賄賂和哄騙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孩子長大了可能缺乏責任心,沒有規則感和價值感,可能喜歡語言暴力,或者沒法正常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等等,這些問題,和童年時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的方法有很大關係。

記得我小時候,我母親就是一個特別嚴格說一不二的人,什麼事情都必須要按照她的要求執行,一點不對就會惹得她大發脾氣。於是,我的對策就是很多事情都選擇不告訴她。

控制型家長的目的是想掌控孩子的動態,讓孩子言聽計從,少走彎路,但事實是,這種方法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困擾。童年時期沒有培養起來的價值感和歸宿感,成年後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找到。

本書中提倡的“情感引導式教育”,重點是讓我們能看見孩子。比如孩子摔倒了,我們不是馬上去告訴孩子“不疼不疼,自己爬起來纔是勇敢的孩子”,而是理解他的感受,“我知道摔了一定很疼,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避免摔倒呢?”

接受孩子偶爾會犯錯,會動作很慢,跟不上家長的節奏,也尊重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小情緒,比如會生氣,會有挫敗感,得不到理解時也會很委屈。

引導孩子關注並接受自己的情緒,才能正視事情本身,下一步纔是引導孩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心理和能力上的成長。

作爲家長,習慣了權威和高高在上,很難和孩子感同身受,或者即使理解,也不屑或者沒有耐心去按孩子的節奏走。

但孩子不是一件物品,如果想在孩子那裏獲得信任,想要孩子成爲自己優秀的作品,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控制、威脅、放任、賄賂,這些都不是捷徑,少走的路,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以無數倍的代價呈現出來。

孩子需要規則感,需要自信心,需要好的社交習慣,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小澆灌。我們是家長,但不僅僅是家長,大部分時候,我們也是孩子最親密的玩伴。

職場上,我們要升職,會學着去處理人際關係,把每一步工作做到最佳。生活中,我們要獲得知心朋友,會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傾聽對方。在養育孩子方面,想要提高效率,同樣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把孩子當成合作對象,給予他們需要的理解和引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