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傳(司馬遷-史記)

分事略記

學藝

 

范蠡生卒約爲孔子同時期,出身貧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養成人。范蠡小時天資聰慧,博聞強識,喜讀書,抱負大,不喜耕作,衆鄉鄰不齒。范蠡說:“你們怎麼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讀了《書》、《易》、《詩》等大量的書籍,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和治國安邦的理論。范蠡不僅弄通了風后的《握奇經》,還潛心鑽研了姜太公的軍事書籍《六韜》和《三略》。姜太公把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作爲軍事韜略的三***寶,這一點范蠡特別推崇。後來范蠡無論是治家還是治國,姜太公的思想對其影響都很大。

 

    當時著名的理財家計然(計然,名研,姓辛,字文子,著有《文子》一書,春秋時期名人),到南陽雲遊,范蠡拜其爲師,跟他學習經濟知識和經商技巧。

 

    范蠡雖滿腹經綸,但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選拔官吏,非貴族階層不得做官。范蠡空有文才而不被任用。報國無門,使得范蠡放浪形骸,做事辦事不合時宜,作出的事情往往令人驚詫不已,瘋瘋癲癲,行爲怪異,被譽爲有名的“楚國狂人”,鄉鄰們喊他爲“範瘋子”。

 

范蠡狗洞遇文種

 

楚荊王時,楚國名士文種(字子禽,楚國郢人)到宛任令,聽說范蠡年紀不大,但很有才能,就差官員去拜訪他。手下人回來說:“范蠡行爲怪異,瘋瘋癲癲是個瘋子,不值得邀請。”文種卻說:“一個人有才能,必假裝瘋狂,來掩蓋其賢德。”此後多次拜訪,范蠡都避而不見。這一天,文種又親自拜訪,卻發現范蠡的大門緊閉,正要下車,忽見院牆下的一個破洞裏有個人蓬頭垢面,趴在那裏衝着文種學狗叫。手下人便說:“這就是范蠡。”衆鄉鄰都圍着看熱鬧。文種手下的人怕文種難堪,忙用寬大的衣袖把洞遮住。文種卻說:“我聽說過狗只對着人叫,他是個人身,卻對着我學狗叫,意思是說我是個人,是看得起我呀!”於是文種下車便拜,范蠡看也不看,文種只好悄然離去。

 

第二天,范蠡對其哥嫂說:“今天有賢人來拜訪我,請借給我一套乾淨衣帽。”剛穿戴梳洗完畢,文種就來了。兩人交談後,方覺相見恨晚,結爲終身知己。這就是我們南陽廣爲流傳的“范蠡狗洞遇文種”故事。

 

這時,楚國的政治更加黑暗,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兩人的政治抱負眼看無法實現,就商量着要離開楚國,另投賢明,實現政治抱負。因伍子胥已投奔了吳國,於是兩人就投奔了越國,遂受到越王的重用,成爲越王勾踐的左膀右臂。

 

商人的來歷

 

范蠡認識文種後,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就到處雲遊、拜訪賢人,並開始經商。一次到了商洛,商洛離淅川很近,據說是中國最早發明青銅器的地方。商洛當時生產的青銅器具很精美,遠近聞名,當時上至豪門,下至百姓都以使用青銅器爲榮耀。范蠡打聽到鄰近的秦國需求量大。范蠡想:物以稀爲貴,如果把商洛的青銅器運到秦國,肯定能夠牟取高利。范蠡於是就僱了很多牛車和人,到商洛地區去收集青銅器,到秦國去賣。在去秦國的時候,爲了標明身份,就在牛車上和青銅器上都鑄個“商”字,“商”的意思是“買賣”。

 

到了秦國國都咸陽,秦人看到牛頭上寫着“商”字,青銅器上鑄着“商”字,加上一件件器具光亮耀眼,精美絕倫。於是人們都叫着“商人來了”、“商人來了”,不一會兒,就把器具搶購一空。“商人”後來就成爲買賣商品人的代稱,“商人”的名稱由此而來。范蠡是中國最早的商人之一。

 

范蠡與西施

 

越王勾踐三年,勾踐想攻打吳國,范蠡勸阻不聽,結果被吳打敗。吳國圍困勾踐於會稽山上,越國面臨着亡國的危險,范蠡出計,讓文種去議和,剛開始吳王不答應,通過賄賂吳國的太宰喜否,議和成功。越國保住了,但吳王夫差提出勾踐必須到吳國爲人質。

 

吳王夫差好色,爲投其所好,消磨敵人的鬥志,麻痹對方,范蠡向勾踐獻策:用美人計。勾踐同意了,下令在全國遍尋美女上報朝廷。最後各地共報上美女20多個,范蠡親自去挑選,選出了容貌最美的一個女子———西施。西施是越國苧羅(今浙江諸暨南)人。苧羅山有東西兩村,兩村人大多姓施,她住西村,故稱西施。西施是個絕色美女,其容貌之美,方圓皆知。西施不但貌美,而且深明大義,是一個愛國之人。西施與范蠡幾經交往,相互產生愛意,但爲了越國就答應前往吳國。范蠡先帶西施來到越國國都。快到越國都時,城中的百姓聽說西施貌美,紛紛出城來到郊外,想一睹西施的美貌。

 

范蠡見人多擁擠,道路堵塞,便將西施安排到城外館舍,並讓人傳話:“要想觀看西施,須先交納金錢一文。”於是設櫃收錢,頃刻之間,錢櫃就滿了。西施在郊外停留三天,范蠡得金錢無數,他將錢運交國庫。

 

范蠡把西施送給夫差。夫差見到西施,喜其美貌,非常寵幸她。爲她修建了館娃宮,館娃宮內造了響廊,屐是木板拖鞋,廊下的土地被挖成甕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蓋鋪平,西施和宮女們穿着木鞋在上面行走,錚錚有聲,悅耳動聽。現部分古蹟亦存。夫差還爲她修建了姑蘇臺,夫差與西施經常在姑蘇臺上飲酒作樂,逐漸不理朝政,朝綱日壞。

 

吳亡後,西施因與范蠡早已心心相印,就隨范蠡一同出走,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英雄與美人的傳奇佳話,又有一說勾踐得到西施後,勾踐妻嫉恨殺了西施。

 

勸文種

 

公元前476年,在范蠡和文種的幫助下,勾踐臥薪嚐膽,經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深謀20餘年,終於滅掉了吳國。滅掉吳國後,勾踐揮師北上,與衆諸侯會盟于徐州,勾踐當了霸主。自徐州返回後,勾踐擺宴祝賀,羣臣歡歌笑語,十分高興。此時,只有勾踐一人面無喜色,范蠡看到後嘆道:“越王不想將功勞落到大臣名下,只能同患難,不能共享樂,猜忌之心已露,我若不走,必有不測。”第二天,范蠡就向越王道別,勾踐說:“滅掉吳國,全憑你的幫助,現吳國已滅,天下太平,我正要和你分享這個國家,共享富貴,爲什麼要走?如果走,我將殺掉你的全家。”范蠡說:“臣的生死全系大王,但我辭官決心已下,你若要殺我,我亦無法。”於是范蠡在夜間悄悄出走。

 

范蠡出走之後,給文種去了一封信,信上寫道:

 

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勾踐長着長長的脖子,嘴尖像鳥嘴一樣,這樣的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我已經走了,你若不走,定有殺身之禍,望你接到信後,儘快行動。

 

文種接到信後,就稱病不朝。越王的左右有嫉恨文種的人向勾踐進讒言道:“文種自認爲功高蓋世,現在大王不封賞他,他心中不滿,所以不上朝。”勾踐瞭解文種的才幹,覺得吳國已滅,他對自己已經無用,更害怕文種有朝一日作亂,無人能制,現聽羣臣這麼說,就有了殺文種之心。

 

有一天,越王突然到文種家中探病,隨手解下寶劍,放在文種牀邊,對他說:“你教我七條計謀,我用了三條就已滅吳,剩下的四條你幫我到地下去見先王如何。”說完就走了,文種把寶劍取出一看,正是當年吳王賜令伍子胥自殺的寶劍,立即就明白了越王的意思,於是仰天長嘆道:“我不聽范蠡的話,今日終被越王所殺,我真後悔呀!”說完舉劍自刎而死。

 

經商致富

 

范蠡到了齊國,隱姓埋名,自稱“鴟夷子皮”即生牛皮,意爲“有罪被流放的盛酒皮囊”。這是爲了紀念被吳王逼殺、並裝入叫“鴟夷”牛皮革囊中拋入大海的伍子胥。范蠡認爲自己的遭遇同伍子胥一樣。在齊國,范蠡充分利用青年時期向計然學到的經商知識。范蠡想:對付吳國定了七條計策,我只用了三條就滅了吳,我要把治國與治家結合起來,來置家產。所以他們一家在海邊開荒種地,引海水煮鹽,沒多久財產已達數十萬錢。齊國人聽說他賢能,便想讓他做齊國的丞相。范蠡感嘆地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相,這都是普通人最得意的事了,長久地享受這種榮譽不好呀!”於是范蠡歸還相印,悄悄地把財產分給親戚鄉鄰,只帶少量財物又一次不辭而別。

 

這次,他到了“陶”(今山東定陶)這個地方,陶當時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商業往來頻繁。他認爲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買賣、互通有無的商業要道。在此謀生置產,可以致富,於是自稱陶朱公。陶朱公做生意講究薄利多銷,賺錢只賺十分之一的利潤,看準行情買賣貨物,貨物的買入和出售都很謹慎,不多久家產已達上億計,富比王侯。天下都知道陶朱公了,諸侯爭相與他交往。

 

救子

 

范蠡住在陶地時,生了個小兒子。小兒子長大後,不知錢來之不易,花錢如流水。這時范蠡二兒子在楚國因殺了人而被逮了起來。范蠡認爲,殺人償命,理所應當。但是,家裏有千金財產的孩子,是不應該在大庭廣衆面前被處死的。於是就要求他的小兒子,叫他去探視一下。長子聽說了,要求讓他去辦。范蠡不答應,長子覺得很委屈,感到范蠡不相信他的辦事能力,鬧着自殺。范蠡夫人知道後,對范蠡說:“你派小兒子去,未必能救老二的命,現在老二沒救回來,卻讓長子先死,你咋能這樣?”范蠡沒辦法,只好讓長子帶了兩萬四千兩黃金去了楚國,並寫了一封信給他從前在楚國的好朋友莊先生。

 

範長子在出發前,又私自帶幾百鎰的黃金。見到莊先生,範長子把信及兩萬四千兩黃金給了他。莊先生收下錢後對他說:“趕快離開楚國,即使你弟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爲什麼。”莊先生是個很耿直講信譽的人,雖窮困潦倒,但上至楚王下至百姓都很尊重他。這次他收下范蠡的錢,並不是有意接受,而是表明一種信譽,想等他辦成事後,再送還陶朱公。所以莊先生對其夫人說:“這是陶朱公的錢,如果我有什麼不測,這錢一定要送還給他。”范蠡的長子卻擔心把錢送給他,不會起什麼作用。爲了保險起見,繼續在楚國逗留,並用私帶的錢去賄賂楚王身邊的人。

 

莊先生找到一個適當的機會對楚王說:某星出現在某個位置,對楚不利,要他施恩德,去避害。楚王答應了,準備大赦天下。楚王身邊的人聽到這個消息,趕緊告訴範長子。範長子認爲只要大赦,他弟弟肯定要放,白白給莊先生那麼多錢實在太可惜了,於是他又見了莊先生。莊先生很喫驚,問他爲什麼不走。範長子說:“楚王準備大赦,我弟弟沒事了,特來向你辭別。”莊先生一聽就明白啥意思,就把財物給了他。長子很慶幸這次的錢能失而復得。

 

莊先生對范蠡長子的所作所爲,覺得很羞憤,於是又見楚王,對他說:“我聽別人議論,這次你大赦天下,完全是因爲陶朱公兒子的緣故。”楚王很生氣,我大赦天下,完全是爲了施恩德,怎麼會因爲他的兒子呢?於是就把范蠡的二兒子殺了,殺了之後才宣佈大赦天下。范蠡的長子把弟弟的屍體運回家的時候,全家除陶朱公外,都很悲傷。陶朱公說:“我老早就知道會有這個結果的。他不是不愛他的弟弟,而是他太愛金錢了,這是因爲他年輕的時候和我一起置家產,深知錢財來之不易,看得重。而小兒子生而富有,不知錢財來之不易,所以他會輕易捨棄財物,這一點長子做不到。”這就是著名的成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故事的來源。

 

范蠡年老的時候,由子孫持家,最後的家產越做越大。當時有一個猗頓的人聽說陶朱公經商有法,就拜他爲師,後來經商致富,家產也達億計。後人說起富豪就把他倆並稱爲“陶朱猗頓之富”。范蠡被認爲是做生意人的老祖宗。

 

范蠡搬遷三次,每次搬遷都有自己的目的,每次都能成名。治國則國盛,治家則家富。他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行爲給後人很大的啓示,後代有賢德的人都把范蠡的這種行爲作爲處世的楷模。他一人集政治、財富、美人於一身,試想,古今中外,有幾人能夠達到這一層次?宋王十朋曾寫詩“只與君王共辛苦,功成身退步逡出。五湖渺渺煙波闊,誰是扁舟第一人”來讚揚他。

 

范蠡曾著有《范蠡篇》(已軼)、《範子計然》15卷、《養魚經》1卷。其中《養魚經》是世界上最早一本關於養魚知識的書籍。

范蠡生意經

根據陶朱公的經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經》,又稱《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商訓》或《陶朱公經商十八則》,至今仍在定陶一帶流傳。《陶朱公生意經》內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懶惰百事廢。
  用度要節儉,奢華錢財竭。
  價格要證明,含糊爭執多。
  賒欠要證人,濫欠血本虧。
  貨物要面驗,濫入質價減。
  出入要謙慎,潦草錯誤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託付難。
  優劣要細分,混淆耗用大。
  貨物要修正,散漫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馬虎失信用。
  買賣要隨時,拖延失良機。
  錢財要明慎,糊塗弊端生。
  臨事要盡責,委託受害大。
  賬目要稽查,懈怠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寧靜,妄動誤事多。
  說話要規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細,粗糙出劣品。

文言原文

    范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爲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爲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爲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於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爲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爲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於陶,以爲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爲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鉅萬。天下稱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於楚。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告其少子往視之。乃裝黃金千溢,置褐器中,載以一牛車。且遣其少子,朱公長男固請欲行,朱公不聽。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遺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爲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長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長子,爲一封書遺故所善莊生。曰:“至則進千金於莊生所,聽其所爲,慎無與爭事。”長男既行,亦自私齎數百金。

 

  至楚,莊生家負郭,披藜藋到門,居甚貧。然長男發書進千金,如其父言。莊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長男既去,不過莊生而私留,以其私齎獻遺楚國貴人用事者。

 

  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自楚王以下皆師尊之。及朱公進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後復歸之以爲信耳。故金至,謂其婦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誡,後復歸,勿動。”而朱公長男不知其意,以爲殊無短長也。

 

  莊生間時入見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則害於楚”。楚王素信莊生,曰:“今爲柰何?”莊生曰:“獨以德爲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將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錢之府。楚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錢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長男以爲赦,弟固當出也,重千金虛棄莊生,無所爲也,乃復見莊生。莊生驚曰:“若不去邪?”長男曰:“固未也。初爲事弟,弟今議自赦,故辭生去。”莊生知其意欲復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長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獨自歡幸。

 

  莊生羞爲兒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報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國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雖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論殺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長男竟持其弟喪歸。

 

  至,其母及邑人盡哀之,唯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與我俱,見苦,爲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爲欲遣少子,固爲其能棄財故也。而長者不能,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於陶,故世傳曰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至於今諸夏艾安。及苗裔句踐,苦身焦思,終滅強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句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後世。臣主若此,欲毋顯得乎!

 

  越祖少康,至於允常。其子始霸,與吳爭強。槜李之役,闔閭見傷。會稽之恥,勾踐欲當。種誘以利,蠡悉其良。折節下士,致膽思嘗。卒復讎寇,遂殄大邦。後不量力,滅於無強。  我們南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就是個出人才的好地方。南陽就有四聖,他們是“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智聖”諸葛亮。范蠡作爲南陽衆多人才中的佼佼者,更與“臥薪嚐膽”、“吳越爭霸”這些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的成語和故事密切相連。

 

譯文(沒有逐句翻譯):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三戶人,據說是宛城區黃臺崗三十里屯人(另有淅川、內鄉說),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大商人。他被當時楚宛令文種所賞識,相交甚深。後兩人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王勾踐。他存越滅吳,雪會稽之恥,成爲春秋時期叱吒風雲的人物。功成名就後,他淡泊名利,毅然棄官經商,累治家產數以億計,富比王侯。他的經商思想和經商理論一直到現在還被人們流傳、使用,成爲我國古代的商界先聖,被後人尊稱“陶朱公”、“商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