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個有意思的東西: 腦殘體全論(2007-08-20 13:48)

 

從一年前開始, 就看到有人在QQ上寫些亂七八糟的字, 第一感覺就十分噁心. 然後就越來越多了-__-

無意中翻到篇文章, 說的就是這東西:

---------------------

什麼是[腦殘體]

腦殘體這個概念很難定義,雖然它活躍於網絡上,但很難說這是一種網絡語言,因爲腦殘體與自創詞彙無關,僅僅是對漢字的一種扭曲的書寫形式。它一般表現爲在一個詞或一句話甚至一段話的文字中,大量使用字形與原文部分相似的別字的行爲。這些別字的來源五花八門,大多出自繁體漢字、日文漢字和生僻字(所謂的怪字、亂碼字),另外也有部分簡體漢字,甚至還有日文假名、漢語拼音字母等,有時還夾雜一大堆雜亂的符號。

例:莓兲想埝禰巳宬儰⒈種漝慣(每天想念你已成爲一種習慣)

上面這句話就是腦殘體,而括號裏是它的原意。

腦殘體的原理

在說明腦殘體之前,首先看一下這段很有意思的英文,去年我看到以後貼過一次,這裏重新翻出來:

Aoccdrnig to a rsche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ota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the huamn mnid deos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st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 Amzanig! (還真的看得懂哦...)

將同樣的原理套用到漢字上,可以看出人腦在解讀一段話的時候,是整體分析的,句子中出現錯別字也會聯繫上下文自動修正,並不影響理解。
例如這句用腦殘體寫的話:“皁巳絕朢旳僾凊,bú淔淂畱戀”,雖然整句話只有兩個字是對的,但是用不了一兩秒,只要把整句話看完,大腦會自動組合出最匹配這些字形或字音並且帶有語義的句子,然後明白過來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是“早已絕望的愛情,不值得留戀”。所以,儘管腦殘體由錯別字、異體字組成,但一般用腦殘體寫出來的短句子幾乎是個認字的中國人都能看懂其本意,但如果一個字一個字去認明白,反而會糊塗。

腦殘體的起源

有一說火星文(包括腦殘體)起源於臺灣網民在網絡上有時使用注音符號代替漢字進行交流,但這種說法很是缺乏說服力,因爲這種行爲的本意是有些字輸入起來太麻煩,用拼音既快又能讓對方看懂,從動機上來講應該歸入速記法一類。英語交流中也常有爲了增加書寫速度,把you簡寫成u、把for簡寫成4之類的方便寫法,而USA、IBM、SARS等各種縮寫的使用範圍更是極爲廣泛。我們看,腦殘體並不能達到加快輸入的目的,相反,腦殘體中的那些生僻字錄入起來更加麻煩——這說明使用腦殘體和使用縮寫完全不同,純屬爲了顯示自己與別人不同、譁衆取寵而費盡心機搞特別。

那麼說起腦殘體真正的起源,其實大家小時候學漢字字形,都接觸過類似這樣的教育:弓長張、白勺的……把一個字按偏旁分解進行記憶,也有一些因爲字寫得難看,“黃月坡”被誤認爲“黃肚皮”的冷笑話。網絡在中國剛剛普及的年代,論壇上風行的以“走召弓雖”、“丁頁”爲代表的分裂體,不論從使用者意識形態上、還是閱讀效果上分析,無疑正是腦殘體的一種萌芽形態。

腦殘體還有另一個比分裂體出現更早的祖宗是雜種體。如同白領小資們說話時動不動就夾雜些英語單詞,網絡上這種類似洋涇濱英語的東西非常流行,最常見的例子:不說“我”,說“me”,不分主格賓格所有格,不管在句子中什麼地方都無條件替換,動不動就“me的音樂”、“me覺得”;還有日語版的,說“的”一律說“の”。這些人自以爲自己很洋氣,而在旁人看來不過是羣土鱉。

腦殘體的起源2

當分裂體逐漸開始過時,被人笑話俗套,繁體字流行了起來。當時大陸的一些論壇上有時會有些臺灣同胞留言,當然他們用的是繁體字,由於在這個地盤上臺灣網友屬於稀有品種,他們的行爲也被當作新潮引來人們效仿,於是一些追時髦的大陸網民也開始使用繁體字。

說起繁體字的問題,也算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個特色。以前大陸推行簡化字時,將很多意義完全不同的漢字整合爲同一個字,比如“乾”和“幹”簡化後都爲“幹”,“髮”和“發”都變成“發”等等。拋開政治因素等等,僅僅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看,這種變革抹殺了很多沿用了千年的東西,確實有些難以接受,或許以前的臺灣人對簡體字的想法,就好像現在我們看腦殘體一樣。因爲缺乏相關教育大部分臺灣人都是不認識簡體字的,但是由於從港臺引進的小說、電視節目、漫畫等娛樂文化風行大陸,內地人大多能看懂日常繁體字,不過也有“格門”(格鬥)這種不識繁體字、分不清“門”和“鬥”的笑話。

回到正題,能看懂歸能看懂,會不會寫又單說了。一個簡體字往往對應多個繁體字,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基礎,就很可能用錯,讓人嘲笑沒文化。由分裂體和雜種體的思路結合,並在繁體字流行的年代應運而生的腦殘體就是對文化的極端抵抗——“既然沒文化,就沒文化到底”,寫一堆大家都不認識的字,卻又組成了大家都能看懂的話,這個想法在當時是十分前衛的。記得很久以前,我的高中美術老師說過他的一個朋友就專門“排列不認識的怪字”,還辦了個展覽,可見當時腦殘體還是一種很有創意的藝術形式。

腦殘體的興起

可以想象,早期的腦殘體使用者大概是從word的插入符號、或者什麼生僻字列表裏費勁巴拉地找那些奇形怪狀的字。從第一句腦殘體的話誕生,網民們看到了新的潮流,於是紛紛製造自己的腦殘體文字並迅速傳播,這是腦殘體的形成期。

直到腦殘體的範圍幾乎覆蓋了所有常用字,只要複製粘貼就能用腦殘體寫出自己的話,此時又有閒人編寫了腦殘體對照表,方便這個工作。終於,腦殘體轉換軟件出現了,它根據腦殘體對照表幫助腦殘兒們自動將輸入的正常文字轉換成腦殘體,腦殘體進入了全盛期。

儘管人腦的模糊糾錯能力使大家能看懂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是隨着句子長度增加,甚至出現整段整段的腦殘體文字,看懂其內容所需要的運算量也會呈幾何級數增長,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最後人們不是看不懂,而是根本沒心情去辨認這些文字。隨着腦殘體的大面積流行,人們越來越不堪忍受滿屏幕的腦殘體文字,同時認爲只有腦殘兒纔會看着這種字體不煩、纔會樂於使用這種字體,於是這之前被腦殘兒們稱爲“酷炫個性簽名”、“非主流”的東西,終於得正名“腦殘體”。

腦殘體的用戶羣

腦殘體的使用者們,也是一個特徵比較明顯的人羣。腦殘體的大量使用90%以上是在腦殘兒的QQ簽名、個人說明、論壇/遊戲ID中,有時也出現在聊天和博客中。常見成段腦殘體寫的“愛情詩”,其內容多半是無病呻吟,沒有任何閱讀價值,恐怕也正是內容空虛蒼白,才需要用看似“華麗”的文字去掩蓋。雖然他們也組建了腦殘博客圈、腦殘QQ羣和腦殘論壇專以腦殘體進行交流,但網民們大多有QQ、博客以及常上的論壇,其中腦殘兒也並不在多數。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個叫做“勁舞團”的網絡遊戲——腦殘兒的模範集會場所。

用大量文字論證勁舞團這個遊戲爲什麼是腦殘之家背離了本文的主題。總之,這個號稱適合未成年人的網絡遊戲卻是連大部分交友網站都自愧不如的操B搜索引擎,這是事實;玩這個遊戲的人大部分心智發育不成熟並且素質低下,這也是事實。很多人罵勁舞團害人,其實勁舞團只是一個引出腦殘們本質的導火索,沒有勁舞團,也會有另一個什麼東西來做這件事。我想:勁舞團爲什麼集結了這些天天對着千里之外另一個屏幕前蓬頭垢面的陌生民工叫老公的腦殘女人、網吧裏每隔幾秒鐘就用喫奶的勁梆梆拍空格的腦殘男人,以及他們爲什麼都瘋狂迷戀腦殘體,有一個成語可以完美地概括:物以類聚。

腦殘體的影響

創造發明是藝術,跟風效仿則是平庸。腦殘體已經發展到有專用生成器,可以自動將文字轉換成腦殘體的地步。用戶以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腦殘體文字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知識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毫無個性和獨特可言,是不折不扣的腦殘體。

未見過世面的少年兒童初識腦殘體,自然感覺新奇好玩,到處張貼。但是腦殘體在正常人眼中早已是司空見慣到噁心想吐的東西,腦殘體使用者無度使用腦殘體和正常人交流,會引起正常人的極度厭惡和反感,發表抗議。面對這些反對意見,如同轉火星帖、月經帖的人被樓下所鄙視之後惱羞成怒,小孩的逆反心理矇蔽了雙眼,讓他們以爲人們在扼殺個性,更導致了他們對腦殘體的進一步迷戀。

勁舞團、腦殘論壇、腦殘博客圈或腦殘QQ羣等小圈子中,自稱“非主流”的腦殘兒們找到了共鳴,彼此之間臭味相投、惺惺相惜,腦殘兒對正常人的不滿愈發強烈,認爲自己被歧視被孤立,這加深了他們拿無知當個性的錯誤認識。

腦殘體不僅扼殺了青少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造成錯誤的價值觀,甚至還危害了文化教育,影響了年輕人對漢字的認識,造成民族文化的危機。這可不是危言聳聽,長期“像哪個字就讀什麼音”的思維讓人看見不認識的字就想當然地亂讀,更嚴重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無知的青少年以爲自己用的腦殘體就是繁體字!雖然這和大陸缺乏繁體字教育也有一定關係,但無疑腦殘體的流行纔是直接的禍根。恐怕再這樣下去,幾百年之後腦殘體就要被當作通假字印在教科書上了。

腦殘體的爭議

隨着腦殘體影響範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普通網民開始對腦殘體口誅筆伐,最後終於爆發了一次圍剿式的聲討,勢在將腦殘體驅逐出人們的視線。當然這種行動只能當作發泄,實際收效甚微,腦殘兒還是繼續在自己的地盤鬼畫符。

可笑的是,這件事引起了專家教授們的注意,於是一羣腦殘專家們也摻乎了進來,不經調查取證,就將網絡語言與腦殘體混爲一談,一併列爲打擊對象。央視最近播出的節目《語言專家擔憂"火星文"》中,強烈抨擊了“大人們看不懂的火星文”,在專家們看來,腦殘體就是火星文的一個分支。而實際上“火星文”與腦殘體大有不同,除了都是在網絡上常見以外,根本毫無瓜葛。如前文所說,腦殘體根本不算是一種網絡語言。總而言之,腦殘體風波中確立了三方勢力,並把原本無關的網絡語言也扯了進去,以下是他們的代表意見。

正常網民:腦殘體與網絡語言不同,腦殘體沒創意、沒文化、沒技術含量,玷污漢字,污染視線,應當抵制。
央視專家:火星文(意指網絡語言和腦殘體)我們看不懂,應當予以限制。
腦殘兒:腦殘體是個性、酷、炫,你們不應當看不懂腦殘體(有些腦殘兒還以爲腦殘體就是繁體字)就排斥。

可以看出,央視專家和腦殘兒們的思維混亂不堪,一個把網絡語言和腦殘體混爲一談;一個坐井觀天、以爲別人都看不懂腦殘體。三方里有兩方在沒目標地亂咬,對他們說什麼都如同對牛彈琴,結果最後也只能亂七八糟的收場。

人總有長大的一天,或許將來這些腦殘兒會明白:爲了個性去追新潮,最終得到的根本不是個性——趕時尚的人太多了,都是活在創造和引領時尚的人陰影之下的土鱉。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東直門簋街幾十家麻辣小龍蝦,一眼過去你分得清哪家是哪家麼?如果腦殘兒能明白這個,自然也就不會抱着腦殘體不放了,我想,對於討厭腦殘體的網民來講,他們需要對腦殘兒宣傳高呼的不是腦殘體噁心,而是腦殘體過時。




——————分割線——————

(附)網絡語言介紹:我們不是腦殘體!

與腦殘體不同,網絡語言的活力在於它在網絡上有着生活語言無法比擬的優勢,有些是爲了加快輸入速度,方便交流;有些帶有特殊寓意,是一種幽默形式。常見的網絡語言,大致包括但並不限於下面幾類(當然,它們之間也經常相互結合):

網絡比喻
對網絡上的特定行爲、事物進行比喻。例如頂(因爲論壇總是由上至下顯示有最新回覆的帖子,即回覆帖子可以提高帖子在頁面中的位置)、灌水(在論壇中發表無關論壇主題的內容)、樓主(發表帖子的人)等、沙發(有些回帖說“搬個板凳看熱鬧”,那麼第一個回覆的人便“坐的是沙發”)。

縮寫
漢語拼音或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如MM(妹妹)、BS(鄙視)、PF(佩服)、RPWT(人品問題,形容運氣不好,典故可能是做壞事遭報應之類的,但已無貶義)等,國外也有很多LOL(Laugh Out Loud,大笑)、BTW(By The Way,順便)之類的縮寫網絡語言。一些其他形式的網絡語言也可以用縮寫來表示,但是有些人自作聰明亂用縮寫(尤其是別人都不明白的自創縮寫),最後造成比腦殘體更噁心的效果。

諧音
利用數字、字母或詞彙的諧音簡化文字、方便輸入,起源於學生們常玩的文字遊戲。分爲幾類:中文諧音,如520(我愛你)、555(嗚嗚嗚,表示難過)、8(不)、94(就是)等;用中文讀外文的諧音,如88(byebye)、3Q(thank you)、的說(でしょう,作爲陳述句的後綴加強語氣)等;外語諧音,如CU(see you)等。

智能ABC語
用拼音輸入法打詞庫中沒有的詞彙,又懶得選字,最後以同音字代替原來的意思。典型例子是早期網民用智能ABC輸入“版主”(論壇版面管理員)卻總出現“斑竹”,最後大家都管版主叫斑竹了。

方言
在網絡上傳播和流行的一些方言。例如偶(我)、稀飯(喜歡)、醬紫(這樣子)、美眉(妹妹)、表(不要)、蝦米(什麼)等多出自臺灣配音的動畫和電視劇,因爲發音比較嗲,成爲被無數內地小女生青睞的裝可愛專用網絡語言。另外還有乃(你)、口耐(可愛)等。

外來語
據說現代漢語中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和術語有大量從日本傳過來的外來語,經濟、科學、革命、組織、紀律、自由、勞動……這些漢字詞都是梁啓超、魯迅那代留日知識分子帶回中國的。時至今日,中國人在網絡上仍然不斷吸收着各種來自日語和英語的詞彙,如御宅(整天窩在家裏、社交能力低下的動漫遊戲愛好者)、蘿莉(幼女,小說LOLITA主角的音譯簡稱)、萌(可愛)、kuso(自臺灣流行,原意是日語的屎,現指惡搞)等。

專業術語
計算機、信息科技、遊戲等領域內部的術語,有些流傳出來成爲標準的網絡語言詞彙,多爲外來語,常常以縮寫形式出現。例如E-mail(電子郵件)、PK(Player Kill,網絡遊戲中攻擊並殺死其他玩家角色的行爲,後來引申爲決鬥、互相攻擊等意思)、GG(Good Game,最早是在對戰遊戲中大勢已去的一方爲了表示禮貌說的客套話,後來演變爲認輸的意思)。

強者語
出自香港打鬥漫畫,這種漫畫的特點是全綵色、惡搞的劇情、角色無論男女一律肌肉發達身材彪悍、以能量和怒氣對打、伴隨着港味十足的髒話對白和滿篇感嘆號。如[口古月](一個像聲字,表達語氣)、撲街(被打倒)、逆天(形容強大)、究極(比超級更甚的程度)、雜魚(嘍羅)等. (港漫-__-b)

流行語
帶有典故的流行語,有些帶有含蓄的諷刺。例如火星(形容沒見過世面的人、過時的東西,出自周星馳電影名言“你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馬甲(用來掩飾身份的備用ID,出自趙本山小品名言“小樣別以爲你穿上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有才(形容一個人聰明、或諷刺一個人傻,出自趙本山小品名言“你太有才了”)、和諧(因爲政治原因而被抹殺犧牲,出自……) (和諧...哈哈i_f02.gif)

表情語
早期見於日本文字媒體的採訪報道爲了使記錄更準確、更生動,經常加入(笑)這樣的註釋,說明講到這裏某人笑了。後來這種風格被網民們學習,在表達心情時特地寫出某個表情或動作。如汗、暈、倒、哭、敲地板等。

顏文字
日語,指用標點符號和字母組成像人物表情的圖案,後來發展到用符號描繪多行的大型圖案(稱作ACSII Art)。世界上最早的顏文字是:-)(轉90度看,笑臉),同期出現了類似的:-(、;-)、B-)等顏文字,其中XD(大笑)在港臺極爲流行。常用的顏文字已經被一些即時通訊軟件甚至手機收錄,輸入顏文字就可以轉換成真正的相應圖案。顏文字傳播到日本後,日本網民發明了另一種方向的顏文字,如^_^、T.T、-_-b等,後來更出現了orz(失意體前屈,人沮喪下跪的樣子)等。 此外,中文裏也有“囧”這樣的顏文字。


關於火星文:
所謂火星文,是臺灣學生中很流行的一種書寫方式,大量運用縮寫、注音符號、諧音,使整篇文字的內容面目全非,從這點看它與腦殘體相同。火星文與腦殘體的關鍵不同是火星文是一種加密體系,存在大量“圈內行話”,看懂火星文需要結合網絡語言知識並逐字翻譯(類似How are you=怎麼是你);而腦殘體只是在文字的形狀上進行裝飾,看懂腦殘體只要憑人類的本能即可,並不需要任何技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