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閒得慌

最近空閒的時間比較多,所以有空想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目前想的比較多的就是怎麼賺錢了。今天在看知乎的時候猛然領悟到,錢的本質應該是需求,錢的目的或者說用途是交換。所以把錢的本質和目的結合起來看,錢就是用來交換人們需求的東西。那麼思考怎麼去賺錢就應該從交換需求出發。既然我想要更多的錢,那麼交換的另一邊就應該是如何滿足別人的需求。從這個需求的角度來看就可以解釋一些常見的賺錢行爲了。比如,工作是滿足公司、政府部門、客戶的需求,交換來的是工資;商品買賣是滿足買家的需求,換來的是利潤(減去了購買商品的成本);租房是滿足租戶的需求,換來的是租金。經過總結可以發現,錢是通過交換己方的某些東西而來的。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廢話,但是我想強調的關鍵詞是交換。交換意味着需要給出自己的某些東西才能換來錢,而不是天上掉餡餅一樣撿來錢。所以我們想賺錢就得交換出我們自己的某樣東西。那麼只要是交換出自己的某樣東西就一定能賺錢嗎?顯然也不是,還有虧本的情況。虧本就是交換回來的錢小於給出去東西的價值。所以要賺錢就得交換回大於商品本身價值的錢。可以看到價值衡量是賺錢的關鍵,但同時要能準確估計出一個東西的價值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爲什麼說價值衡量是困難的呢?首先我們得理解價值和價格的區別。從我個人經驗來理解,我覺得價格是在交換過程中換來的錢,價值是製造這個交換物的成本。那麼我們要衡量一個東西的價值就需要估計這個東西的製造成本。社會中我們可以用來交換的東西種類尤其豐富,不僅有物質的,還有相當多的是非物質的,比如交換信息、知識、權限、網絡產品、技能等等(本來想着做一個分類,結果發現不太容易就放棄啦)。我們首先來討論物質交換物的製造成本,我們如果要製造某個東西,通常需要原材料,然後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原材料可以通過購買獲得,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對於購買獲得的原材料,購買時的價格就變成了要製造東西的製造成本了。天然存在的東西就存在一個尋找和運輸的成本。這麼一番思考可以發現物質交換物的製造成本構成是很複雜的,這裏麪包括原材料的購買價格、運輸成本、加工成本等等。但是在購買這個物質交換物的那一刻,所有這些製造成本都是已經確定的,有一個明確的可以計算的數值,只是買家可能不知道而已。買家只能去估計製造成本。估計的方法當然多種多樣,排除社會學的那些(就是詢問價格,找熟人問或者找行家問之類的通過社交的方式獲取製造成本),還可以通過分析從製造到購買的整個過程中賣家的花費來估計,在上面的例子就是估計原材料價格、加工花費、運輸花費。問題就在於很多東西是沒法去估計賣家花費的,我們不瞭解製造到運輸的整個過程,而且這些購買價格、花費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通常是會隨時間變化的。即使我能估計今天的購買價格,明天的或者下個月的價格也會產生波動。所以,製造和運輸過程的不透明以及價格波動導致了我們很難估計製造和運輸成本。對於非物質的交換物呢?非物質的交換物也可以分爲製造和獲取兩類。製造出來的非物質交換物,比如,電子遊戲、電子書、視頻、音樂等等,這些也有一個製造成本。獲取的非物質交換物,比如聽到的某個有價值的新聞,搶到的某張消費券,免費下載的某個小視頻等等,這些東西也有一個獲取成本,就是花費的時間、注意力、網絡流量費等等,只是獲取成本太低,通常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可以看到不管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在交易的過程中總得有個媒介,這個媒介可以是製造出來的也可以是獲取的,相對應的就有製造成本和獲取成本。綜上所述,站在買方的角度,由於製造和獲取的不透明,導致我們很難準確估計交換物的成本。

如果站在賣方的角度呢,在進行交易的這一刻其實交易物的製造成本就已經確定並且是已知的。但是有些成本可能很難換算成價格,比如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這時候,賣方考慮的應該是買方能以多少錢來買我的東西,也就是購買價格。一個物品的購買價格我覺得應該是由買方估計的該物品的價值決定的。這個價值不僅與物品的製造成本相關,還與買方的主觀意志相關(所以前面說的價值就是製造成本不準確,懶得去改了,理解一下就行)。買方的主觀意志就可以很有想象力了,物品的用途、買方的個人喜好、物品未來價值、物品稀缺程度、物品需求程度等等。而這也造成了對購買價格的想象空間,只要購買價格小於買方的意願價格就能達成交易,並且只要物品成本小於購買價格就能賺錢。

梳理了通過交易賺錢的整個思路之後,接下來就要思考我應該怎麼才能賺到錢了。首先,我肯定是屬於賣方的,所以要站在賣方的角度來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有什麼是可以賣的?腦袋、身體、時間、我的附屬物資、原材料加工。然後是應該選擇賣什麼?通過前面的思路可以看到應該選擇製造成本低、購買意願高的東西。想到這裏突然發現好像忽略的購買次數這個問題,薄利多銷嘛。既然有購買次數,那麼就對應的有生產數量,最好是能無限次的賣、可持續的賣。那麼時間就要儘可能的少賣了,因爲時間是有限的。身體,emmm,賣器官不可持續,pass。體力勞動,必須保持在可持續的體力勞動範圍內,損害健康不可持續的不考慮了。附屬物資,物質的東西都只會越賣越少,所以只能是非物質的東西了。原材料加工,利用原材料的價格差賺錢肯定不太可能,那就是賺取加工費,加工費也就還是回到了體力成本、時間成本和腦力成本了。看來還是腦袋最值錢了,出賣我的腦力,比較可持續,能多次複製,不過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那麼怎麼賣呢?當然是希望買方意願足夠高我才能賺的足夠多。怎麼才能讓買方意願足夠高呢?提高我的營銷能力,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買家來買。提高我賣的東西對於買方的價值。我賣的是腦力,那麼什麼樣的腦力別人更願意買呢?別人也有腦袋呀,那隻能是我的腦袋裏有別人沒有的東西。大家的腦袋都一樣,肯定只能通過學習、思考、觀察來獲取別人腦袋裏沒有的東西。搞什麼嘛,想了這麼久,歸根結底告訴我要好好學習,只有好好學習纔是賺錢的最優選擇。

emmm,從我的角度出發到最後是要好好學習,提升腦袋來賺錢。回溯一下看看是不是哪兒漏了什麼?我的附屬物資!越賣越少的附屬物資不行,我要的是可以無限賣的附屬物資。前面想的非物質的是不是太絕對了呢?只要是能自然生長的附屬物資好像都可以,生長一波賣一波,賣的錢歸我。呃,有什麼東西是能自然生長的呢?自然生長的東西也還要有買賣的行爲,有買賣的行爲就有時間成本,那有沒有躺賺的呢?不需要時間成本,那就沒有買賣的行爲,但是卻要錢能越來越多。emmm,錢生錢,理財貌似最接近了,不過理財還需要打理,打理也需要成本。僱人打理是個不錯的法子,可是有誰願意掙更多的錢還分給我一部分呢?完全不需要打理的錢生錢的方法貌似只有存銀行賺取利息了,可是這樣需要大量的本金纔行呀。

綜合考慮,我覺得比較可行的是學習到足夠的本領,先利用本領賺取足夠的本金,然後存銀行賺利息,同時通過理財加速本金積累的過程,這應該是最最穩妥的方法了。不過依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了。看來是沒有能躺着賺快錢的方法呀,一夜暴富的夢想破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