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文言文

在下無字名婷,漯灣河人,商周時期隱陽城。一路考學,行至如今。經事繁多,瑩瑩於心,如絲、如霧,無處不在,而無處可尋。戊子年農曆八月初二,成人而知事,然陡見盛京之繁,惘惘然而謹記吾心。校內居室,六人居之,衆皆甚殊,吾且探且行,深感不同,慼慼然不知何所措,猶河魚入海,直望甚廣,低看甚深,憂懼於前路。時光流逝,如白駒過隙,衆人之間,處之泰然,無他,唯熟爾。今之國策,重質輕量,而吾所處之時,大學猶如原野,學生猶如牧羊,牧羊人站高處,令羊自行,原野無天敵,牧羊懶且惰,心繫學習,行之日拖,外賣爲潮流,飯時縋而出,此等現象,令人捧腹。吾亦爲之,當適時,不知時間之貴,不知學習之重,飄飄然似風,望世間之事,敞亮而篤定。


時光之逝,最易忽視,及吾醒之,即是離校之時。人說學校之於社會,如樂園之於荒野,樂園資厚且安然,荒野資薄,欲生不可惰。縱觀吾之經歷,歸於三點。其一爲不可爭,微末之理不可爭,微小之事不可爭,微語之詞不可爭,量小之人不可爭。世間規則,微末之理遍佈,然因人文不同,工作不同,理亦不同,爭之無用,如薪資之類,大僚前輩,任職數年,其中道理,清晰可見,縱有異同,其心中自有丘壑,爭與不爭,未有異同。其二爲不可說,不明之事不可說。有道是事爲一人所知,則衆人亦可知。如一人之祕史,雖於陰言,然則它是陰處,是否語之外人,而後流言漸生,皆汝一人只過,遵其理,自是法不責衆,雖中間之傳,偶有誇張,而追根究底,源頭最重。如是爾,爾悔之無用,謹記教訓。其三爲不可怨,心中之苦不可怨。此則之理,似有違人情道德,人之爲人,皆因天然之性情,喜怒哀樂怨,嗔癡傲妒吝,無此之性,人可爲人乎?然儒家重修身,所謂知止而有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道家重修行,既然大道常在,諸事唯人自取,何須我爲道行道哉?佛家重修心,佛門四觀法,觀身不淨,觀念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怨氣之源,根在於欲,修身修行修心雖似大道之語,然亦爲生活瑣事。

丁酉年,吾之難忘,人之變,猶如天之雲,無形無狀。剖析自問,能獲一家之言,眼觀他人,能判人性之內涵。及至今日,不知因齡之所致,亦或心之所悟,所重之人,唯家人爾,所重之事,唯寫作爾;所重之念,唯自身爾。觀吾身,行之必有果,此間之因,必現於他時他地,此可謂蝴蝶之效應,因緣之際會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