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交匹配追蹤(OMP)在稀疏分解與壓縮感知重構中的異同

轉自:http://blog.csdn.net/jbb0523/article/details/45100659

題目:正交匹配追蹤(OMP)在稀疏分解與壓縮感知重構中的異同

        如果研究了稀疏分解再來研究壓縮感知可能會有一個疑惑:在稀疏分解中有一個OMP算法,在壓縮感知的重構算法中也有一個OMP算法,它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其實它們都是一樣子的!

        從數學模型來入手分析這個問題:

        1)稀疏分解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冗餘字典A中選出k列,用這k列的線性組合近似表達待稀疏分解信號y,可以用表示爲y=,求θ

        2)壓縮感知重構要解決的問題是事先存在一個θ和矩陣A,然後得到y=(壓縮觀測),現在是在已知yA的情況下要重構θ

        看到了沒?實際上它們要解決的問題都是對已知yA的情況下求y=中的θ

        上面各式中,A爲M×N矩陣(M>>N,稀疏分解中爲冗餘字典,壓縮感知中爲傳感矩陣A=ΦΨ,即測量矩陣Φ乘以稀疏矩陣Ψ),y爲M×1的列向量(稀疏分解中爲待稀疏分解信號,壓縮感知中爲觀測向量),θ爲N×1的列向量(稀疏分解中爲待求分解係數,壓縮感知中爲信號x的在變換域Ψ的係數,x=Ψθ)。

        所不同的是,在稀疏分解中θ是事先不存在的,我們要去求一個θ近似表示y,求出的θ並不能說對與錯;在壓縮感知中,θ是事先存在的,只是現在不知道,我們要通過某種方法如OMP去把θ求出來,求出的θ應該等於原先的θ的,然後可求原信號x=Ψθ

        將以上關係清晰表述如下:


其中:        

        和        


        稀疏分解是選擇冗餘字典A中儘量少的列向量(原子),使其線性組合等於或近似等於y,例如共選擇了A中的k列:at1, at2, at3,…, atk ,對應的線性組合係數爲θt1,θt2, θt3,…,θtk,記A= [ at1, at2, at3,…, atk],θt= [θt1, θt2,θt3,…,θtk]T,T表示轉置。則


注意:下標t1,t2,…,tk並不是從小到大排列,而是代表了OMP算法所選擇原子的次序。

        現在有一個關鍵問題是θt1,θt2, θt3,…,θtk的值分別是多少?這是我們最終所求的解……

        我們的問題實際上是從y=Atθt中已知yAtθty爲M×1的列向量,At爲M×k的矩陣,θt爲k×1的列向量),則最小二乘解爲


這個時候的殘差爲


這裏的問題實際上是正交投影的概念,可以參見《壓縮感知中的數學知識:投影矩陣(projectionmatrix)》。

        對於壓縮感知重構過程也是一樣,只是求得的θt的最小二乘解應該爲原信號x的稀疏分解係數,那麼問題就來了:你怎麼知道通過OMP等重構算法求出的θ就是原來的x=Ψθ中的那個θ呢?爲什麼通過OMP迭代後一定會選出矩陣A的那幾列呢?會不會選擇A的另外幾列,它們的線性組合也滿足y=?這個問題我們下篇《爲什麼正交匹配追蹤(OMP)一定能恢復信號?》再說。

        其實MP也好,改進後的OMP也罷,最初提出都是面向稀疏分解的,當時還沒有壓縮感知的概念,只是後來壓縮感知提出後將其引入到了壓縮感知重構中,因爲前面也說了,其實他們的本質是一樣子的,都是已知yA的情況下求y=中的θ

        MP和OMP最初提出的文獻一般分別引用以下兩篇:

【1】S Mallat, Z Zhang.Matching pursuit with time-frequency dictionaries[J]. IEEE Transactions onSignal Processing, 1993, 41(12): 3397-3415.

【2】Y.C.Pati, R.Rezaiifar,and P.S.Krishnaprasa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Recursive FunctionApproxim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wavelet decomposition, Proc. 27thAnnu. Asilomar Conf. 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Pacific Grove, CA, Nov.1993,vol.1,pp40-44.

        將OMP明確用於重構的文獻一般引用:

【3】Joel A. Tropp and Anna C. Gilbert. Signal Recovery From Random Measurements Via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J]. IEEE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53, NO. 12, DECEMBER 2007.

        正是由於稀疏分解與壓縮感知這種密切關係,所以很多研究壓縮感知的人實際上都是做稀疏分解出身的,有些稀疏表示課題則是順帶刷幾篇壓縮感知的論文,作爲課題組研究方向的一個延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