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可視化組件中有關拾取器的使用及思考

問題:
RPA 可視化組件中有關拾取器的使用及思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想知道一下,各個拾取類型,都代表着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拾取效果?

F6:IE 拾取,
F9:Chrome 拾取,
F10:Firefox 拾取,
三者都有什麼異同區別???😂 😂 😂

ESC:退出本次拾取

F2 :智能拾取開啓
開啓後默認爲系統智能判斷所需拾取的頁面並自動切換拾取方式。如不需要智能模式,則可以通過 F2 手動關閉。

F3 :CS 拾取
技術選型:pywinauto,封裝 Win32 的 api,適用於 MFC,VB6,VCL,簡單的 WinForms 控件和大多數舊的遺留應用程序。
適用範圍:大部分基於 win32 Control 設計開發的客戶端軟件;
優點:比較穩定、適用範圍較廣;
缺點:對於不是依賴 win32 Control 開發的客戶端就無法拾取,如 EXCEL 的 cell 都是通過代碼繪製的就無法拾取。

F4:UIA 拾取
技術選型:uiautomation,封裝的 windows 中的 uia 框架,適用於 WinForms,WPF,商店應用,Qt5,瀏覽器應用。
適用範圍:幾乎可以適用於所有 C/S、B/S 頁面(個別可能出現無法拾取的情況,但拾取範圍大於 CS 拾取);
優點:拾取範圍大、適用性廣;
缺點:部分軟件控件屬性可能隨時間推移變化,導致第二次執行就無法執行。

F5:圖片拾取
適用範圍:適用於所有客戶端、網頁等。
優點:拾取範圍大
缺點:受分辨率、縮放等影響,控件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導致圖片點擊無法點擊。(一般換電腦就需要重新拾取)

F8:區域拾取
適用範圍:適用於所有客戶端、網頁等。
優點:拾取範圍大,可以和其他(除圖片拾取)拾取方式配合使用。
缺點:受縮放,控件位置等影響,此功能主要基於拾取控件的相對位置點擊,受限於拾取控件位置是否變化,需要點擊控件位置是否變化。
先切換 F3(CS 拾取)拾取到一個控件後,再按 F8(區域拾取),就可以實現基於 CS 拾取的偏移拾取,其他拾取也同理。

F7:Java 拾取
適用範圍:適用於 java 類的客戶端,或網頁;
優點:可以解決 Java 類產品的拾取,如 Oracle EBS 等產品;
缺點:適用範圍小,受 java 版本影響,現階段只支持 1.6、1.7、1.8 版本。
java 拾取需要安裝 java 插件,默認如果沒有安裝的話就會彈出是否安裝插件的提示框。拾取和執行都是靠安裝的插件來實現。

F6:IE 拾取(Web)
適用範圍:適用於所有網頁控件 Web;
優點:比較穩定,自由化程度高(執行路徑可自定義),支持 ScrollIntoView;
缺點:執行速度受限於 ie 本身,如執行過程中 ie 崩潰。

F9 和 F10:Chrome 和 Firefox 拾取
適用範圍:只適用於谷歌、火狐這種專門的瀏覽器;
優點:相對比較穩定;
缺點:需要安裝插件,有些電腦需要管理員才能執行谷歌類操作。
此兩種拾取需要安裝插件,如果插件沒加載成功則無法拾取,RPA10 之後可以自動彈出安裝提示,也可自行在工具欄中添加插件,具體可查看鏈接:加載 Google 和 Firefox 瀏覽器插件。

F11:CV 拾取
技術選型:基於計算機視覺 computer vision,可以說是人工智能的拾取方式。
適用範圍:適用於所有控件
優點:適用範圍超大
缺點:需要連外網,執行速度和成功率受限網絡速度和服務器識別功能。
運行時,基於視覺識別操作,用人工智能提升界面可操作性,因此需要連接外網,且該方法佔用 API 使用次數。

F12:退出錄製拾取

總結

對於元素或位置拾取,主要應用對象有三類,也就是自動化的操作對象:系統 system,客戶端軟件 client,瀏覽器 browser。

系統工具(文件資源管理器):
F3,CS 拾取
F4,UIA 拾取

客戶端軟件 (native app):
F3,CS 拾取(windows 軟件)
F4,UIA 拾取(windows 軟件)
F5,Java 拾取(java 類客戶端)

瀏覽器應用(web app):
F6,IE 拾取
F9,Chrome 拾取
F10,Firefox 拾取
(對於 web 頁面的元素拾取,可以使用瀏覽器的開發者工具,結合 is-rpa 支持的 selector 拾取方式: CSS 定位,xpath 定位)

最重要的在於能夠確定出頁面元素的位置表達式,chrome,firefox 插件也是爲了拾取方便,如果你能直接填寫到屬性框中,那就更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後記

RPA,流程自動化,無非就將人工操作的流程,照樣子,用程序實現出來,爲的是方便 複用 這組操作。
所以,對操作元素的 定位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從簡來說,都是先定位,後操作。
爲了能適應更多的場景條件,於是增加了變量,爲的是將 操作 和 數據 分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