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下决心“不改变”?

前几天推送了一篇文章《没上 985/211 ,人生就一片灰暗?》,有朋友留言:

言下之意,就是即使努力考上了 985/211,照样没什么用。的确,谁也不能保证考上了 985/211 院校,前途就一片光明。特别是这两年,整体形势不好,就算是名校毕业,也不见得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能成为不去努力争取的理由吗?

正好这几天读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看这书名,可能会令人感到迷惑,实际上它是阐述世界三大心理学家之一:阿德勒思想的一本书。阿德勒曾写下经典心理学著作《自卑与超越》,但这本书并不是阿德勒所写,而是日本的两位作家。一般心理学著作晦涩难难懂,而这本书以对话体的形式,阐述了阿德勒的思想精髓,通俗易懂。

这本书记录了一位哲人和一个青年对于“人生的选择、烦恼和如何获得幸福”的辩论。

书中,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他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也许是因为这样,他往往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而且,他无法衷心地去祝福别人的幸福,从而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痛苦境地。

他们一起探讨了很多,哲人的核心理念是,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靠原因解释结果,就会陷入“决定论”(弗洛伊德的理论),而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比如青年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而不是因为有社交恐惧症而不出门。

在书中,哲人还举了一个例子:

我有一位年轻朋友,虽然梦想着成为小说家,但却总是写不出作品。他说是因为工作太忙、写小说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才写不出来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

但真是如此吗?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写、自己有这种才能”之类的可能性中。或许再过5年或者10年,他又会开始使用“已经不再年轻”或者“也已经有了家庭”之类的借口。

如果去应征了,就一定能选上吗?

假若应征落选也应该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或许会明白应该选择别的道路。总之,可以有所发展。所谓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如果一直不去投稿应征,那就不会有所发展。

梦也许会破灭啊!

但那又怎样呢?应该去做 — 这一简单的课题摆在面前,但却不断地扯出各种“不能做的理由”。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痛苦所在,一方面有着梦想,另一方面又不肯为梦想付出努力,人生一直处在纠结中而难以获得幸福。

回到 985/211 这个话题,如果经常逛知乎、CSDN,会发现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迷茫:学历低、不是名校毕业,前途在哪里。

当我们说“我是因为学历低/非名校所以无法成功”时,内心是否以“如果我有高学历我也很容易成功”来暗示自己很优秀?换句话说,我本来因为学历低而很自卑,但“现在的我只不过被学历低所埋没,我其实很优秀”这样的臆想安慰了自己,为了不打破这个臆想,裹足不前。

还有一种可能,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这个时候,人们会编出新的理由,诸如“名校毕业照样也难以找到工作”、“目前已经阶级固化了,你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命运”,然后心安理得的维持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无法做出改变的决心和勇气,当你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也许一切豁然开朗。

在这本书中,多次强调了勇气,而且,阿德勒心理学被称为勇气心理学,我们不是能力不足,我们只是害怕改变。

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这样看到的世界理所当然就会变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镜,而不是感叹世界的黑暗。

如果你也对现状不满、想改变自己,强烈建议读一读这本《被讨厌的勇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