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筆記系列-第六章

怎麼向別人提出請求?

  • 多請求別人做什麼,少請求別人不要做什麼。
  • 請求需要具體,抽象的請求很容易不被理解從而被拒絕。比如你說想要自由,這個概念太廣了很容易造成別人的誤解。而你這樣表達:我希望我做任何事情你都能支持我,是不是會更好理解呢。
  • 明確談話的目的,少說“話裏有話”的話,因爲這需要傾聽者花費心思去揣摩,甚至還會讓人覺得你是在責備對方。比如你說“你怎麼還不去買買水,好渴哦”,其實你只是希望對方即刻去買水,這麼一說很像在責備對方。
  • 我們的意思和對方的理解是兩碼事,我們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意思後需要得到對方的反饋來判斷對方是否已瞭解你的想法。我們向對方提出反饋問題時也是需要具體話不能太抽象,否則對方反饋給你的可能並不是你想確認的信息。比如你跟上司表達了針對某個項目的建議你想獲得反饋可以這樣說:“針對XX項目我剛纔提出的XX建議是否有可行性?”而不是直接問:“你對我的建議有什麼看法”。
  • 在獲取對方的反饋時,我們需要了解對方的反應,如對方感受如何?爲什麼?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建議?這些都不可以靠自己的揣摩,而是要以合理的方式去詢問對方來獲得準確的回饋。
  • 在集體討論中我們同樣必須得瞭解這個會議基於哪種需要,具體議題是什麼?想要獲得哪一方面的反饋?如果不清楚就要向主持人詢問確認,避免話不對題的尷尬。
  • 我們在向別人提出請求的時候除了需要注意避免抽象,也要注意語氣和用詞,稍不注意就變成對別人的命令了,我們都知道命令的口吻讓別人很不爽。

怎麼向自己提請求?

  • 很多時候我們在我們犯過一次錯誤後就會在心裏面一直告誡自己不要再犯這個錯誤,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收效甚微,錯誤還會一次次重蹈,久而久之還會打擊到自己的信心。
  • 對自己提要求,我們應該多對自己說“要做什麼?”,因爲要做的事情是具體的,是你現在就可以去執行的。“不要做什麼?”是對我們自己錯誤行爲的一種的規避,但需要你對以後的每一個行爲進行判斷是否是之前的錯誤行爲類似然後再進行反應,這樣就顯得很被動,甚至有時候因爲條件反應而又重複這種錯誤行爲。
  •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對說:“我不能墮落,不能亂髮脾氣,不能....”,是不是很熟悉...但是效果呢?如果你轉換一種方式,去思考爲了做到我們前面立的Flag我們需要做什麼,可以具體到每天早起早睡,每週看多少書、每天提醒自己對別人微笑等等具體而可執行的行爲,甚至還可以更細緻,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