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人】白山雲科技CTO童劍:積極是態度更是方法,懷念4點起牀敲代碼的日子...

與上百位科技創業者共同關注科創人的成長心路。

文| babayage

編輯 | 笑 笑

童劍記憶力驚人又極具耐心,採訪持續了近三小時,他慷慨分享了無數成長細節,可惜篇幅所限,本文僅能記下十之一二。

1

天生極客的非典型大學生活

看書看報看雜誌 搞機搞網搞實驗

童劍幾乎是碰到電腦的第一秒就覺醒了天賦血脈:極客。大學四年,他和計算機談了一場風花雪月的戀愛——

最愛上的課:能摸到計算機的任何課。

最愛看的讀物:《計算機世界》和《電腦報》。

課餘時間幹嘛:學語言,學硬件,學計算機的一切。

熱愛能極度增幅記憶力,童劍至今還記得自己20多年前看到的那些報道:1996年,張朝陽從尼葛洛龐帝那拿到第一筆投資時,後者對互聯網還一無所知;1998年,丁磊決定將公司從廣州遷至互聯網浪潮的中心北京,媒體撰文《網易北上》;1998年,四通利方與華淵資訊合併建立新浪網,被評爲當年“十大IT新聞之首”;依舊是1998年,一位叫陳盈豪的臺灣大學生編寫了一款病毒,“CIH”之於IT行業如同伏地魔之於魔法世界,僅是提起名字便令人膽顫心驚、冷汗漣漣。

彼時的童劍遠沒有想到,自己將會與其中一條新聞的主角結緣一十六年,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CIH所吸引。其他同學瞭解CIH,止於瀏覽新聞、翻翻代碼,而童劍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巴不得將其拆解到分子層面:瞭解計算機啓動過程-瞭解病毒感染-複製-逃避病毒檢測-瞭解殺毒軟件的原理……

“我關注一件事情,只瞭解表面當然不行,甚至研究底層都滿足不了我,必須要將它相關的整個信息鏈條全喫透。”研究網絡,他自掏腰包買網線鼓搗出了一套可以玩紅警的局域網;研究病毒,那就得對病毒運作機制研究個通透 

帶着燃燒青春換來的一身真本領,畢業之後,童劍殺進了互聯網浪潮的絕對主力軍團新浪—— 卻因工作需要被分配去寫網頁。

2

研究木馬癱瘓過公司內網

解決問題是技術人的擔當

雖然當年新浪的網頁設計代表了行業最高標準(總編輯陳彤辦公室有把尺子,隨時在屏幕上量尺寸誤差),可切頁面這活對童劍這位硬核技術控而言還是簡單了點。不急抱怨、不急跳槽,童劍邊幹活邊建立了一套學習方法:工作相關的找補着學,工作無關的成體系學,選方向參考公司技術大牛。

都說專業到一定級別的達人,能讓自己進入一種Zone狀態,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極高效的思維運轉。童劍似乎就有這個本領,他能一屁股坐在電腦前工作四五個小時不挪窩,也能只睡兩個小時就起牀研究技術,效率還奇高。切頁面這一年多,童劍熟練掌握了多種技術,比如學CGI程序從零開始寫了一個部門內部論壇(還是難度偏高的縮進式風格),最誇張的是僅靠自學就成了新浪數得着的安全專家。

如前所述,一個連病毒都要上手摺騰一下的人,爲了把安全學到家,就要先喫透危險。喫透危險,必須在攻防對戰中對敵人瞭如指掌。正如下棋,走一步看三步纔是高手境界。早年鑽研到物我兩忘,搞癱過公司內網。網管部門人員逐個排查,發現童劍所在的辦公室發出大量數據導致路由器擁堵,推門而入一聲吼:“這誰幹的!”

童劍的反應是“原來這麼做似乎不太好。”

《科創人》嚴肅臉聲明

《科創人》記錄真實的成長經歷,分享真切的成長體驗——但我們確實不建議您在研究網絡漏洞的時候拿自家內網當小白鼠。

這樣一位技術癡對切頁面的耐心註定有限,當他遞上辭呈,領導卻說:你對網絡安全有一套,網絡系統部有個安全的崗位,你去試試吧。

這是童劍第一次體驗到愛好與工作合二爲一能有多爽,琳琅滿目的系統、各式各樣的設備、他人避之不及他卻趨之若鶩的技術難題……別人休息時間除了CS就是傳奇,他休息時間全用來搗鼓系統、漏洞、硬件設備;半夜出故障別人怨聲載道,童劍卻兩眼放着光直奔現場。

一來二去,部門領導遇到開放性難題也開始找童劍 。兩個例子中能看出童劍“能扛事”的特質:

不掉鏈子,關鍵時刻頂得上:當初,新浪大望路SOHO新辦公區要進行兩層樓的基礎網絡搭建,任務緊急又抽不出人手,最後關頭領導找到童劍。正趕上夜班值周的童劍,每天早8點交班後從萬泉河奔大望路,晚上再回萬泉河值夜班,中間還因爲從大廈地下一樓到新辦公區的光纖熔接不合格導致網絡丟包,害得童劍多花了1天多時間調試排查。就這樣3天下來,零網絡搭建經驗的童劍和偶爾幫忙的同事還真就定了,代價就是被壓縮的睡眠時間

善於分析,以“數”服人:新浪代理的網絡遊戲《天堂》掉線頻繁,先後幾批技術人員都認爲問題出在外部、無法解決,唯有童劍,提取用戶IP並traceroute獲取全部路由節點IP,編寫自動PING IP和traceroute程序並統計七天(脫口而出“每個IP一天ping 288次”),依靠相當規模的數據分析,找出了IDC到城域網的幾個路由節點晚高峯時段性能瓶頸,並給出詳細分析報告。與IDC運營商溝通後,後者徹底解決了所有堵點。

有人說他太軸,他卻不以爲然:“光學技術沒用,能解決問題纔是最重要的。”

如此高強度工作之餘,童劍居然還有精力兼顧研發工作,包括監控系統、自動化配管、CDN等等。

最終,他的人生又一次因着這些“兼顧”,走上了另一個高度。

3

Code Number-Exodus

助新浪領跑平臺化戰略

童劍整個職場生涯中,依靠着一次又一次的顛覆式進化,跨越了許多技術人員遇到過的成長陷阱:技術迭代-往日競爭力成了明天的包袱-被淘汰。

2004年,新浪聯合創始人之一李嵩波自北美新浪迴歸,擔任新浪CTO。9月,他任命童劍全盤負責安全工作;次年3月,他再次對童劍委以重任,這次不是職位,而是一個代號“Exodus(出埃及記,寓意突破、求變與拯救)”的重要項目:完成新浪的技術平臺化改革,負責搭建新浪應用開發和託管的統一技術平臺。童劍將項目命名爲:動態應用平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從根本上解決以往安全管理治標不治本的難題,也希望新平臺具備高可用架構,能夠簡單增加機器實現擴展性、沒有服務單點故障、基於開源軟件實現低成本。

之所以選擇童劍,原因有三:一,安全負責人是對技術體系瞭解最全面的人之一;二,構思並研發技術系統的能力;三,在新浪技術體系內突出的抗壓攻堅能力。

童劍對2005年的早春記憶猶新:許多個清冷的凌晨4點,只睡了兩三個小時的童劍坐起身,披上搭在牀頭的大衣開始敲代碼、寫文檔。如是攻堅了三個月,技術平臺初步形成,CTO立刻安排,讓互動社區部一個新產品的研發基於動態應用平臺。

所有經歷過企業平臺化改革的朋友,無論身處哪個崗位,應當都體會過那種分娩級劇痛。對於業務方而言,將以往直接調配、掌控的基礎設施外置於平臺,一旦產生問題無法自主解決;對於童劍而言,他要面對來自所有平臺使用者的壓力,集背鍋之大成——“除了財務,他們很開心,技術費用開支減了一大截”。

一邊引領團隊不斷完善動態應用平臺功能,一邊說服各業務部門使用平臺,並應對隨之而來的成噸麻煩:既有核心業務部門老大直接向CTO投訴,也有2006年開年熱點“送臺灣大熊貓起名”活動導致數據庫癱瘓的技術挑戰,逼得童劍親自出手幫業務部門工程師做程序性能優化。從這次之後,童劍也就更加關心平臺上業務應用的技術架構和性能優化,積累了豐富的架構設計和高性能網站構建方案。

▲火爆的活動背後,是童劍們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這一切,童劍以驚人的承壓能力扛了下來。

兩年之後,2007年,新浪動態應用平臺開始全面承載所有新增業務,並推進既有業務向平臺遷移;又過兩年,童劍陸續打造的動態應用平臺、數據庫平臺、緩存平臺、負載均衡平臺基本統一了新浪大多數大型業務,新浪成爲了國內率先完成基礎設施平臺統一化的互聯網公司。

世人皆知,阿里雲成立於2009年;少爲人知的是,基於新浪內部設施平臺實現新浪雲商業化的計劃也誕生在這一年。童劍團隊陸續孵化了SAE(Sina App Engine,對標Google App Engine)和新浪微盤兩大雲產品。同年8月,新浪微博上線,後者成爲支撐新浪下一個十年發展的引擎。

4

積極不僅是態度更是方法

追雲逐夢辭別新浪再出發

微博的火爆,帶來了海量的用戶和技術挑戰,童劍既要配合微博團隊支撐不斷暴漲的用戶訪問量,又要不斷適應大量新同事、新夥伴帶來的文化挑戰,“後者反而難度更大一些”。在提供技術支持之外,童劍還推動新浪雲部分功能與微博融合,使SAE和微盤在2011年上線成爲新浪微博的新功能。

童劍看好新浪雲商業化的前景,但由於企業戰略重點的選擇,童劍暫時擱置了這一夢想。

回憶當初,童劍十分感念新浪給予的信任和機會。在新浪的最後幾年,童劍晉升至新浪研發中心總經理,兢兢業業地爲各條業務線提供技術支撐。但被雪藏的夢想,依然映出彤彤紅影。他時常提醒自己保持積極:

“積極不止是態度,更是方法本身,即便不可控制的事情不盡如人意,自己還是要努力做好可以做好的每一件事。”

最終,2016年,靠着鑽研、拼搏和韌勁,從人機界面部一線builder做到新浪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的童劍,還是帶着他未盡的雲夢,離開了奮鬥於斯16年新浪。

5

結緣白山體驗創業百味

歸納成套《CTO空降心法》

一位企業CTO在轉發《科創人專訪郭煒》一文時感慨:“加入創業公司,就是開始了另一種修行。”

2016年6月23日,白山雲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佈,原新浪研發中心總經理童劍正式加盟,擔任白山雲CTO。

爲追逐夢想不怕過“苦日子”的童劍,在不惑之年的門邊開啓了人生新的旅程。一方是2015年成立的創業團隊,一方是伴隨互聯網巨頭逐步壯大的資深高管,適應成爲了雙方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比如,童劍曾建議推行標準化管理流程,幫助企業避免規模擴張後帶來的管理問題,但創始團隊則認爲企業在野蠻生長的階段,需要依託扁平化結構實現快速決策,保證發展速度爲先。在或大或小的磨合中,童劍總結出了一套心法,他曾經在TGO活動中完整分享過這一經歷《 CTO 空降如何平穩落地 》

對於一位拿挑戰下飯、對渾渾噩噩零容忍的硬核技術人,永遠不會停止成長,也必定不會缺乏精彩的經歷與體驗,科創人將在日後再訪童劍,分享他更多、更新的成長心得。

感謝耐心閱讀,

如果喜歡童劍的故事,

歡迎分享給身邊好友。

歡迎CTO蒞臨本場高端聚會 | 掃碼報名

——您可能錯過的乾貨—

喜歡今天的內容,請您順手點個“在看”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新一期CTO閉門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