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人】快狗打車CTO沈劍:努力不會背叛,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勝算高一點點...

與上百位科技創業者共同關注科創人成長心路。

沈劍,快狗打車CTO,到家集團技術中心負責人。

都說選擇大於努力,事實上,努力到了一定程度的人,纔有選擇人生的資格。

文| babayage

編輯 | 笑 笑

1

落榜中南財經政法

努力不到位談選擇

科創人(以下簡稱科):改變了您人生方向的第一個節點是?

沈劍(以下簡稱沈):高考,報考中南財經政法,沒考上。

科:……一個意外的開場。

沈:我是湖南人,高考激烈算是全國有名的,分數比重點本科高20多分可還是掉了。復讀了一年,非常辛苦,上了一個專門復讀的學校,每天學習到後半夜一兩點,早晨5點半就聽廣播做早操上自習,一週只放半天假,能踢會兒球鍛鍊鍛鍊體力。我住的地方離校門50米,一整年的人生就晃盪在這50米之內。

結果還算不錯,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系,這一年熬下來之後,後來工作裏遇到什麼996、加班,都不算什麼事兒(笑)。

科:爲什麼志願變了,從財經政法專業轉到了計算機專業?

沈:這確實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最初選擇財經政法是因爲我語文和英語一直學得不錯,眼下一直在寫公衆號也是因爲喜歡寫。換志願的原因,當時那個年齡哪會想那麼多,就是覺得計算機專業可能更好找工作一些。

科:世上少了一個好律師,多了一個IT牛人。

沈:牛不敢當,前面說過我算是努力派,我覺得人成長的過程中努力非常重要,有了努力纔有選擇權。剛工作那段,公司裏全都是又比你有才華又比你努力的同事,你能怎麼辦?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要比下班最晚的同事再晚一個小時。說真的,IT行業有頭腦有天分的朋友太多了,你能做的就是努力到極致。

科:“再晚一小時”堅持了多久?

沈:有一個同事家離公司步行十分鐘的路程,所以……

科:翻篇兒。

2

愛情>騰訊Offer

遇到變故要先穩心態

科:您第一份工作是在百度?找工作的時候有沒有給自己設定一些標準?

沈:公司好些、工資高些是軟指標,硬指標只有一個,我必須去北京,因爲我女朋友當時在北京讀研,她學習比我好,我保研本校,她保去了中科院。

科:學霸們的愛情……

沈:(驕傲笑)找工作的過程還真是發生了一些事情,我是我們班第一個收到預錄用通知的,2008年5月拿到了騰訊實習的offer,後來又參加夏令營拿到了北京騰訊研究院的錄用通知。結果下半年金融危機,各大公司縮編,騰訊來電話說研究院是去不了了,感覺你還不錯,考慮來深圳?這給我打擊挺大,我拿到預錄用通知後一直幫其他同學忙活就業的事,結果最後大家都找好工作了,剩我自己還得重新開始。更可怕的是已經錯過了招聘窗口期,心態有點崩,導致了屢面屢敗,甚至比高考失利還要焦慮。

人生機緣就是福禍相依,2008年國慶前百度來我們學校招聘,李彥宏親自來宣講,我面了一個創新搜索部。一個多月之後接到電話,基本確認要我。這下心態穩了,等待正式通知的那段時間還嘗試面試了幾次,成功率很高。

科:單從面試這件事看,您受心態的影響還挺大的?

沈:應該算是,找工作這事兒對我的人生留下了兩個印痕,第一個就是對騰訊印象不太好(笑),第二,遇到什麼事情心態都要放平,心態不好大大影響你應變的能力。

3

跳槽58同城

偏執於腳踏實地的安全感

科:在百度的工作體驗如何?

沈:非常好,2008、2009年那段時間,IT新丁能夠入職百度學技術、做架構, 提升會非常大。當年的百度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企業,進了百度才知道什麼叫比你出色的人比你還努力,自己能做的只有專注工作、玩命學習。前面提到了拼加班沒拼過的那位,他是我們組技術委員會的成員百度有“小師傅”制度,他給我的幫助比小師傅還要大

有這樣的朋友指點,自己再拼一點,每天后半夜一兩點下班,成長得還算不錯。

科:您當時負責的具體產品是?

沈:百度的即時通信工具百度HI,在那兒的兩年時間內完成了技術基礎的積累,後端、服務端、架構、產品……雖然現在我們很難用成功去形容這款IM產品,但當年也實現了百萬用戶同時在線,對架構各個模塊的挑戰還挺大的。

2010年的時候有了變動,百度決定立項一個新產品,移動端的IM工具,對標KIK(當時還沒有微信),內部暫定的產品名我記得是快信。整個百度HI團隊平移過去,問題來了:產品的定位、形式、發展方向……討論這些東西討論了半年多,沒結果。我覺得這個決策太慢了,現在大家都會先做起來再迭代,但當年的百度還是習慣把事情先想清楚。

科:這算是您離開百度的原因?

沈:算是。回頭想想這和我的人生經歷也有關係,可能是被騰訊放鴿子的心理傷痕太深(笑),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做腳踏實地的事情,腳踏實了心才能踏實,有着力點纔有努力的可能。恰好當時58同城也要做一個即時通信產品,我就換了東家。那年也是看廣告才知道58同城的,一個神奇的網站,還認識了楊冪。

科:58的業務規模龐大很有名,對架構的壓力大不大?

沈:我一直說一句話,脫離業務的架構是耍流氓,接觸更多的業務才能積累更多的架構經驗、解決更多實際問題、幫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其實是一段很難得的經歷,2012年我加入了同城的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爲一名架構師,做了幾個不同業務的架構工作。

參與不同項目不僅能瞭解更多業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機會跟各種出色的人一起工作,近距離學習他們的優秀之處。2014年底58二手(轉轉前身)立項,我跟孫玄——如今轉轉的首席架構師,兩個人用了幾周時間把架構做了出來。我當時就和孫玄討論,“我們的架構設計要支持幾百萬的用戶”,那是一個還沒開始的新業務,這個判斷可以說是野心與格局兼備。跟出色的人工作非常爽,不是說我們隨便搞搞能用就行。

4

從技術人到管理人

從找對方法到找對問題

Tips-58……啥來着?

·58同城2005年成立,2013年上市,提供免費分類信息服務。

·58到家2014年成立,58同城投資,專注標準化上門到家服務。

·快狗打車(原58速運):58到家子公司,同城短途貨運平臺。

科:不斷參與新業務架構工作的狀態持續了多久?

沈:後面又經歷了一些變動:在轉轉孵化了大概3個季度,58到家立項,陳小華(58到家CEO)問我願不願去,我說公司覺得我能發揮更大的價值我就去。當時還不知道到家已經獨立成公司了,最終走了一個離職又入職的流程,跟想得不太一樣(笑);2015年9月上崗,全面搭建58到家的技術體系,到2017年算是做出個大模樣;之後就來了速運,也就是今天的快狗,一直忙到現在。

科:在58到家遇到過哪些挑戰?

沈:起初最大的挑戰就是資源問題,在58同城的時候資源支持很給力,要人給人、要服務器給服務器,但到家是一個創業公司,精打細算過日子;其次,同城和到家的技術要點完全不同,同城是一個信息平臺,大數據量、高併發是核心問題,而到家是一個交易平臺,安全性、穩定性纔是核心問題;第三,創業要快,沒有時間給你做一個很酷炫的東西,快速做個能用的再說。我印象中最早做的是監控體系,那時候不可能給你5個人、半年時間搞一個監控平臺,只能是先花兩週解決最突出的問題、保證擴展性,後續再想怎麼好用、怎麼平臺化、怎麼自動化。

科:回顧您整個職業生涯,您覺得最難的一關是?

沈:(深思15秒)轉型管理,其他的事情再難、壓力再大,說到底自己解決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萬事不決努力了再說。但管理不是,要讓整個團隊成功,從工作方法到個人精力的分配,全部天翻地覆。

科:難點有哪些?

沈:從0到1就非常難,技術人轉管理有着先天的難度:技術人不太有機會高頻次的與人溝通,並且對綜合性問題的處理要求沒那麼高。但技術人轉管理又有着必要性,技術洞察力是技術管理的必要條件。

最初做管理的時候特別痛苦,看着員工幹活就來氣,你們這做些什麼東西,巴不得自己上手,可你一個人再厲害能做幾個人的事情?5個?10個?100人團隊你怎麼辦?所以從一線員工到一線管理,首先要學會找方法,幫助團隊一起進步。

等到職級再高一些,視角又不一樣了,一線管理也是接單幹活,但二線管理就是下單的人: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先做哪些後做。這個階段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前面反覆提到過,我是一個努力型的人,遇到問題首先檢討“是不是我不夠努力”,但到了這個階段,努力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甚至找方法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問題、做準判斷。

舉一個例子,快狗打車切入同城貨運這個市場,靠銷售跑街、靠資金投入,是不能解決行業痛點的,首先我們要分析具體問題:爲什麼司機漫天要價?爲什麼用戶想叫車很麻煩?這是高級技術管理者需要了解的,必須要瞭解業務痛點。

5

58系&快狗打車

積德的事業值得死磕到底

科:我們已經非常順滑毫無痕跡地切入了公司宣傳環節,有兩個問題想請教,首先快狗打車的更名引發了一些爭議,您個人如何看待這件事?

沈:酷狗、飛豬大家都能接受,快狗我覺得也沒什麼出格的,何況這裏還有一個細節,我們與同城貨運、物流平臺GOGOVAN合併,快狗其實是它的中文名。

科:第二個問題,身爲CTO,能否分享下技術管理者參與具體業務的經驗?

沈:我認爲技術管理者走得越高,越要和業務融爲一體,在我看來快狗的技術和業務已經合二爲一了,比如派單策略、補貼策略,這些技術手段本身就是業務的重要環節。還有,你要了解用戶,用戶既是發單的客戶,也是司機,司機到底需要什麼?說到底司機最需要的就是有單接,接單多才能降低他們的單次報價,才能讓他們通過奮鬥支撐起自己的生活。

說到這,在到家做了這麼久,我覺得我們做的是一件積德的事,我就知道有好幾個家庭,老公在快狗拉貨,妻子在到家做家政服務,一家人的收入就來自到家。這是我們企業的價值觀,爲千萬人解決就業,爲億萬家庭服務,既提供工作崗位和收入,也提供家庭服務,尤其老齡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正在發生,家政服務會爲中年家庭提供更多支撐,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這是一條非常好的賽道,關乎國計民生,值得All In。這條路上一定會誕生偉大的企業,即便不是我們。

感謝耐心閱讀,

如果喜歡沈劍的故事,

歡迎分享給身邊好友。

一場科技企業CHO的聚會 | 掃碼報名

【編輯推薦】科創人的成長故事

>> 17汽車網黃玲豔:樂天派程序媛,夢想是打造社會型企業

>> 貝殼金服史海峯:經濟適用型成長 不苛求上限 不放棄底線

>> 創世夥伴梁宇:TMT投資圈著名暖男,做好每件普通而正確的事

>> TDengine陶建輝:自帶聚光燈&BGM的半百少年

>> 慧安金科馬宇翔:人生級決策總會選擇有趣的選項,如今最在意平衡的生活

喜歡今天的內容,請您順手點個“在看”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科技企業CHO的聚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