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現在再勸人們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經變得不合時宜。

  相反,崇尚享樂主義、追求輕鬆生活,卻是很受歡迎的話題。稱讚別人“你很懂享受”,比說“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讓對方聽了心花怒放。一些時尚類雜誌似乎也更願意淳淳勸導人們“你太累啦,你該歇歇啦”,而且樂於靠着介紹高爾夫、豪華遊輪等各種“泊來品”的休閒方式來回避他們對教化大衆所擔負的職責。這種缺乏反省的享樂傾向,令人擔憂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過於懶散、叛逆、缺乏敬業精神的“Lazy一族”。

  人力資源專家們由此發問:目前中國社會是否富足到了可以讓我們停下來歇息的程度?我們的工作飽和度是否到了亟需減負的時候?我們是否真的擁有了不經努力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賦?

  如果不是,怎可不做工作狂! 別人都是工作狂!

  話說回來,誰自願做工作狂?多半還是被別人逼出來的。

  筆者剛踏入策劃界的時候,一次在臨下班前接到任務,要求爲某項策劃活動寫新聞通稿,言明須在次日中午之前上交。當時接到同樣任務的,還有另兩名同事。很不湊巧的是,晚上大家都得一起陪重要客戶喫飯;更不湊巧的是,有幾個人當場就喝趴下了,特別是我的那兩位同事,幾乎已經站立不穩,散席後,還要靠別人開車把他們送回家。

  我也沒少喝,回到家,儘管頭痛得不行,但心裏卻異常清楚,知道這時候不可以倒頭大睡,因爲還有工作沒完成呀。爲保持清醒,我一遍一遍地用自來水淋頭,寫一會兒稿子,就跑出去狂吐一陣,涕淚交加地回來繼續寫。這樣到臨晨1點多,纔算把稿子趕出來了。

  但我終究還是沒能在領導面前搶得頭功——因爲第二天一早,同樣將打印稿端端正正地擺到領導桌上的,還有我的那兩位同事;而且其文章思路之清晰、遣辭之準確,怎麼看都不像是“酒後胡話”——這實在大出我的意外。我原本以爲,前夜他們都醉成那個樣子,況且第二天還有一個上午的時間可以趕工,沒有人還會像我一樣拼命。

  我的同事是在怎樣的精神狀態下完成此項工作的,可以從想象得之;我更清楚是什麼因素促使他們克服身體的不適、玩命地投入工作——因爲每個人都在想,如果我休息了,別人不休息怎麼辦?如果我不“開夜車”,別人萬一連夜把稿子趕寫出來怎麼辦?

  同事間這種相互“學、比、趕、超”的現象,在很多民營企業裏尤爲突出和常見。特別是一些浙籍民企,據我所知,在其管理、銷售、設計人員等隊伍裏,日常的工作節奏已快得幾乎到了發瘋的地步。工作人員把他們的工作時間都自動延長了,因爲誰也不希望成爲第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

  我有一名在浙江某著名服裝企業擔任高管的朋友,對此表達了他的感慨:“周圍那些極其相似的人把你包圍了,而那些管理公司的人也都是一模一樣的工作狂,因此你只有不停地去幹。”這種氣氛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工作規則,因此這些民企的工作效率總是異乎尋常的高。

  哪一天閒下來,哪一天下課。提一個問題:你是樂意多承擔一些工作,還是天天巴望着工作量越來越少?

  傻瓜才願意多做事!可我的另一位在家電界工作的朋友,卻甘做這種“傻瓜”。一年前,朋友是所在企業終端科的科長,只負責對銷售終端佈置的規範性進行指導和提供諮詢。可他好象喜歡跟什麼工作都沾些邊——企業培訓導購員之時,他是當仁不讓的組織、策劃和對口管理部門;對外採購買贈活動所需的禮品,他老到的談判能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使領導同意由他負責具體的評審、採購工作;他還大包大攬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爲此安排專人每日爲企業高層與相關職能部門整理、送報各項最新資訊……

  現在,朋友的部屬已從起初的2名,增加到了近20名;而且隨着人員的擴容和職能的增多,其所在的部門,也從科級待遇升格爲部級編制。到這時候,還有誰會說他是“傻瓜”?

  所以,在對前面的問題作出回答之前,我們最好先明白一個道理:你當然有權利選擇最輕鬆、最愜意的工作,但是,老闆也有權利選擇最敬業、最賣命的員工。人在職場,如果對上頭交辦的事務和其他部門商請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擋就擋,恆常以“這事我做不了”、“你還是找別人吧”應對之,到頭來就會發現,你所在部門的重要度與影響力將會越來越低、你自己的話語權與活動空間將會越來越小;當有一天你終於完全閒下來的時候,不止你的部門要被“連鍋端”,甚至就連你本人,也將面臨下課。

  沒有企業願意出錢養閒人。我知道在日本,哪個男人如果下班後早早回家,會被老婆瞧不起。因爲這意味着兩種可能:一是老公不夠敬業、不夠勤奮;二是在單位裏無足輕重、領導沒有事情給他做,是個“閒人”。而無論屬哪種情況,都將直接影響家庭的收入與生活質量,爲老婆大人所不喜。是故,日本的男人爲了塑造勤勉的形象,寧可下班後在酒吧泡至半夜纔回家,也不願被人視作是個一下班就無事可做的窩囊廢。

  有這樣律夫極嚴的老婆,日本人焉得不勤奮?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外圍團體“自由時間設計協會”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工作和業餘生活的選擇中,國民選擇工作的“重視工作派”佔35.1%,較前一年增加2.9個百分點。其中男性中的"重視工作派"達40%,同比增長4.3個百分點。越來越多的人認爲工作比業餘生活重要,所謂的“重視工作派”呈現多年來未有的增長趨勢。

  其實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工作狂”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在過去的10年中,日本增加了7成,美國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在我國也增加了至少4成。筆者近日與一位“工作狂”的企業界女強人聊天,在電話裏她就大嘆苦經,說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忙得都要崩潰了”。埋怨歸埋怨,不等我開口,她又自我勸慰說:“不過跟太閒相比,我倒情願忙一點。哪一天真幹不動了,企業還僱你作什麼?”

  工作狂得到了什麼?前微軟中國總裁唐駿日前在央視做《對話》節目時說的一句話,深獲我心。那句話是:“比別人勤奮一點點,就能超前別人一大步。”

  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一位我所尊崇和熟悉的經濟學家,他平時研究、講學工作已極其繁忙,同時還身兼多家機構的顧問之職,但就是這樣一位大忙人,在最近的2年間,居然獨力出了4本書。一次他告訴我,爲了工作,他每天只睡6個小時,可見再怎麼才華出衆的人物,要成就事業,也須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代價。

  而業績無疑是“工作狂”最好的回報。常有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不願爲工作犧牲哪怕一丁點兒的私人時間,堅拒加班,理由是——下班後的時間是屬於我自己的,況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領導看見,那麼還爭什麼表現?對於這種腦子拎不大清的朋友,我們只能對其職場前途表示悲觀和寄予同情。

  加班豈止對企業纔有利?我是認爲,白天的干擾和雜事太多,相形之下,晚上尤是難得的能靜下心來思考、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如能充分加以利用,不僅可以藉此及時充電、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更可以做出優於別人的成績。你不會不承認的一點是,個人能力與績效的提升最能說明問題:領導可能沒看到你長期廢寢忘食忙工作的剪影,但不會對你的進步視同不見。而你非但無須爲此支付培訓費,卻要由單位因你的加班貼補電燈費、空調費、電話費,興許還有加班費,豈非也是贏家?

  在最新公佈的國內平均薪資排行榜中,MBA繼續以71074元的年薪均值位於首位,在國外,他們的收入顯然更高。但若你知道了其工作時間,可能會讓你對他們能拿這樣的高薪感到心裏平衡些——現在我國多數單位每週工作時間大約是40小時,而在美國服務於世界一流諮詢公司的MBA們每週工作80多小時;服務於頂級金融機構的MBA們每週工作超過100小時。這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沒有周末,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工作15個小時!

  美國太遠了嗎?再看看香港的MBA。一羣畢業數年後聚會的MBA學生當知道其中一位同學每天晚上九點半可以下班,只有週六要加班,週日可以休息時,齊齊發出羨慕的"譁"聲。所以說,MBA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爲追逐金錢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無法忍受的代價的生活態度。而這也正是每一位工作狂共同秉持的生活方式與態度。

  “工作狂”之所以被認爲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爲其喫飯沒有準點、睡覺更沒規律、熬夜是家常便飯。但現在的心理學專家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最重要的是個人對工作的態度。對工作不滿的情緒自然有損健康,而對工作的滿足感則對健康有利。”或許你有這樣的感受:當人被捲進一種巨大的狂熱之中的時候,是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餓的,整天神采奕奕、精力無限,甚至根本不生病。工作狂正是這樣的“狂熱分子”,他們因爲熱愛自己的工作而全心投入,工作時間雖長,但他卻感到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壓力;相反,一種令人感到無能爲力而又沒有安全感的工作,纔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如今已有不少企業提倡“工作就是娛樂”,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因爲僱員如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發現樂趣,這種源自工作、又能推動工作的愉悅感,就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工作激情和動力,幫助他們達到心態健康的快樂工作新境界。而這,也正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休閒和賺錢,哪一個先?一個“漁翁的故事”,正好拿出來在這裏獻寶。

  故事是說:一位海濱遊客看見一個漁翁在海邊閒散而臥,便問他爲何不出海捕魚。漁翁反問爲什麼要出海捕魚,遊客說可以賣魚賺錢。漁翁問賺錢來幹什麼,遊客說可以買更大的漁網更好的漁船。漁翁問買來幹什麼,遊客說可以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漁翁問要更多的錢幹什麼,遊客說那樣就可以不幹活了。漁翁問不幹活了幹什麼,遊客說就可以永遠在海邊休閒了。口令繞到這裏,漁翁最經典的一句話就出來了——我現在不是在休閒了!

  我們可以把遊客換成工作狂,把漁翁換成Lazy一族。工作狂是歷經千辛萬苦之後再休閒,後者的主張則是現在開始就休閒。兩種不同的觀點,代表了處世哲學截然有別的兩種人,而這兩種人的在國內的地域分佈也頗耐尋味。

  告訴你一個訣竅:從人們看電視的時間多少、快餐店的多少、步行速度的快慢、作息時間的不同以及其它指標裏,可以分辨一個城市面對現在和未來的態度是忙碌抑或是懶散,並瞭解這是一個“海濱遊客”鬧猛扎堆的地方,還是“漁翁”密集彙總之地。懶散的城市有一些共通點:很多時間花在桌上和嘴上;慢餐業發達;多是旅遊目的地;消費拉動經濟;容易滋生藝術靈感;夜晚的精彩勝過白天……譬言成都,一個月收入300元的人跟月收入3000元的人的生活形態,在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差異,都一樣地坐在那裏喝茶打麻將,只不過茶水的價鈿和輸贏的數目不同而已。筆者在成都出差,遙見一輛大卡車停在街旁不動,走近一看,車上赫然也設了一桌麻將,四個人正怡然坐在那裏大擺龍門陣呢。感覺裏,即使在上班時間逛街人氣依然極旺,好似全城在輪班逛街,恐怕只有一場暴雨或SARS才能驅散路上的人羣。

  我也曾嘗試着爲忙碌的城市找到了一些共通點:外來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物流興旺;城強民富;跳槽現象頻繁;品牌消費流行;交通事故多;身體和精神疾病多且對健康敏感;排隊多;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個人發展壓力都很強;自由職業者多……有外地人到了深圳、寧波、溫州等東部城市,看到每個路口總有一隊人等着衝鋒、出租車24小時營業、便利店和快餐店的覆蓋已達到“三步一亭、五步一崗”的地步,其心中的意外程度,應該會非常接近於我在成都看到卡車上有人打麻將時的感覺。

  西諺雲:"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這頗能解釋在最新的一份調查裏,何以有33%的美國人同意長時間工作,因爲,長工作時間也意味着經濟繁榮和更高品質的生活。譬言筆者,如果我只有銀子沒有鬥志,肯定願意搬家去麗江、成都、哈爾濱、拉薩等“懶散的城市”盡情地享受人生;不然,就只能在“忙碌的城市”裏做一名工作狂。

  幾乎所有歡樂的取得都要經歷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可是不管怎樣,我們絕不應自暴自棄,爲了成功,惟有竭盡全力,默默忍受一切。等待我們的當然並不都是成功和喜悅,但是我們最終明白,那此曾經奮鬥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正是我們希望擁有的美麗日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