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系統第二章 ###

操作系統邏輯結構

操作系統邏輯結構

操作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思路

整體式、層次式、微內核(客戶/服務端)

整體式

特點

模塊設計、編碼和調試獨立;模塊調用自由;模塊通信多以全局變量形式完成

缺點

信息傳遞隨意,維護和更新困難

層次式

按調用次序排成若干層,相鄰層只有單向依賴和單向調用

優點:結構清晰;整體問題局部化,有利於OS的維護、擴充、移植

分層原則

硬件相關-最底層

外部相關-最外層

中間層-調用次序或消息傳遞順序

共性服務-較低層

活躍功能-較低層

優點

微內核

微內核+核外服務器

微內核:足夠小,提供OS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和服務

核外服務器:完成OS的絕大部分服務功能,等待應用程序提出請求

Minix:缺少多線程,內核不需要過多可移植性

Linux:宏內核在整體設計上有害

CPU

CPU態:工作狀態,對資源和指令使用權限的描述

態的分類

核態

能夠訪問所有資源和執行所有指令,可以管理程序/OS內核

用戶態

僅能訪問部分資源,其它資源受限,可以使用用戶程序

管態

介於核態和用戶態之間

用戶態->核態

用戶請求os提供服務

發生中斷

用戶進程產生錯誤

用戶態企圖執行特權指令

用戶態<-核態

執行中斷返回

硬件按“態”區分CPU的狀態

OS按“進程”區分CPU的狀態

存儲器

RAM ROM ,主存、輔存

半導體存儲器,磁,光

CPU訪問順序:緩存、內存、輔存

速度大,容量大,成本低

實際存儲體系:寄存器,高速緩存,主存,輔存

整體式結構模塊設計、編碼和調試獨立;模塊調用自由;模塊通信多以全局變量形式完成。但是它信息傳遞隨意,維護和更新困難

微內核結構的操作系統由微內核和核外服務器組成。微內核:足夠小,提供OS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和服務。

核外服務器:完成OS的絕大部分服務功能,等待應用程序提出請求

核態:能夠訪問所有資源和執行所有指令,可以管理程序/OS內核用戶態:僅能訪問部分資源,其它資源受限,可以使用用戶程序。分爲內核態和用戶態可以維護系統安全,簡化用戶操作。

中斷機制

中斷:CPU對突發的外部事件的反應過程或機制

CPU收到外部信號後,停止當前工作,轉去處理該外部事件,處理完畢後回到原來的工作的中斷處繼續原來的工作

目的:實現併發活動、實現實時處理、故障自動處理

中斷源:引起系統中斷的事件

強迫性中斷:程序沒有預期(I/O,外部中斷等)

自願中斷:執行訪管指令等

外中斷:CPU外部事件引起(I/O,外部事情

內中斷:CPU內部事件引起(訪管中斷,程序中斷

外中斷:不可屏蔽中斷和可屏蔽中斷

可屏蔽中斷:中斷原因不很緊要,CPU可以不響應

斷點:程序中斷的地方,將要執行指令的下一指令的地址 CS:IP

現場:程序正常運行所依賴的信息集合

現場的保護和恢復

中斷響應過程

識別中斷源,保護斷點和現場,裝入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進入中斷服務程序,恢復現場和斷點,中斷返回:IRET

中斷響應實質

交換指令執行地址

交換CPU的態

工作:現場保護和恢復、參數傳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