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詳細筆記(7)

生活的根基“活有未來”

關鍵概念:活在當下、活在未來、深入思考。

因爲沒有做過深入思考,因此無法“篤信”自己的預測。

延伸關聯:

  • Steven D. Levitt的Freaconomics (中譯《魔鬼經濟學》)
  • 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

【思考】可閱讀完正文後思考!

  1. 你曾經做出過的最重要的正確預測是什麼?爲什麼它那麼重要?
  2. 你做出過的最大的、而自己卻最終並沒有因此獲益的預測是什麼?爲什麼它是最大的,又,爲什麼你並沒有因此獲益?
  3. 過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裏,你也知道"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可爲什麼你實際上並沒有重視這個道理?哪兒出了問題?
  4. 每天花三十分鐘時間,預測一下明天、下一週可能發生的事情;有哪些是你能想到了但你身邊大多數人估計想不到的?(也許你會失望,你想不到符合後一個標準的東西……沒關係,別有壓力,那是因爲你過去從來沒做過這事兒造成的。)
  5. 評估一下你身邊的人,準是預測能力最強的?再想想爲什麼你過去並沒有與他建立深入的關係?爲什麼你很少與他有深入的討論?

【正文】

"活在當下",是個俗世中非常流行的建議,這個建議甚至可能曾使我們這裏的很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可若是你認真讀過第二週的文章之後,尤其是反覆讀過那個句子之後。

它們被困在永恆的當下......

那種感覺就像:

由於這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大部分人從來沒思考過如何活在未來,他們可能甚至都不曾相信自己有機會活在未來。

因爲缺乏這方面的思考,他們的當下和未來其實兩個對立的時空,彼此沒有任何的交集。

看到了這幅圖,你還會覺得"活在當下"是個好建議嗎?我猜你不會。我猜你會毛孔驟然收緊,猛打幾個寒顫,並且腦子裏有個聲音說,"我絕對不應該把自己困在永恆的當下!"難道沒有嗎?

過去,現在,將來。

有沒有辦法"活在未來"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事實上,我們不僅有辦法“活在未來” ,我們也必須"活在未來"。對,就是必須,否則沒有出路。因爲"活在當下",就是被永恆地困住,"活在過去",那就相當於被永恆地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掙扎也要活在未來,哪怕"部分活在未來"。

怎樣活在未來呢?其實這個詞聽起來有多玄,做起來就有多簡單:

  1. 你對未來有個預測;
  2. 那個預測需要時間才能得到結果;
  3. 你篤信你的預測是正確的;
  4. 於是你提前按照那個預測的結果行動、選擇、思考;
  5. 你的終將走到那個結果出現的時刻;
  6. 最終證明你的預測是正確的;
  7. 那麼,由於你提前按未來正確的結果行動、選擇、思考,於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來"的。

預測,是少數人才能掌握的能力。理由之前也說過,大多數人其實是不肯放棄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於是,他們不肯放棄全視角,於是他們無法長期深入地關注、思考任何問題,於是,別說預測了,他們沒有過去,他們沒有未來,他們其實甚至連“當下”都沒有——你細想想,"當下"這個概念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實際上是相對於"過去"和“將來”纔有意義的概念。更準確地講,他們其實"只不過是就那樣存在着"而已。

其實哪怕你意識到自己有機會活在未來,並因此對未來做出了一定的預測,都已經開始拓寬了當下的寬度。

看到了嗎?只要你站在現在的起點,做一點基本的思考,你就已經向未來邁出了一小步。雖然並不遙遠,但這已經是質變了,不是嗎?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受到很多外界的阻力,這些都是正常的,大部分企圖"活在未來"的人都會刺激"活當下"的人。

不要對別人的鼓勵,抱有太多的期待,只有把這部分的支持都當做額外贈送的,你纔有機會扛過開始階段的困難。

我們先一起看一個很簡單的預測:

  • 長期來看,腦力的產出率一定比體力的產出率高,且高出許多個量級……
  • 體力増長的玻璃頂很明顯,腦力増長的玻璃頂不知道在哪兒……
  • 體力衰退的時間來得很早,腦力衰退的時間來得晚很多……
  • 通過暴力可獲得的暴利正在減少,因爲大趨勢上來看,一定是知識更可能產生更大的暴利……

也許你會想,現在這不是明顯的事兒嗎?這算是什麼預測? !

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還在讀初二的時候,日記本里寫的東西(措辭稍微做了調整)——那時候我天天泡在延吉市青少年宮擺弄那臺只能跑BASIC編程語言的R-1計算機……

許多年後再看筆記本里的這些記錄,知道這一點都不是"驚爲天人的大智慧"——這些話實際上都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從書上、雜誌上看來的……上個世紀整個八十年代,媒體上的主流論調之一就是:

  • 知識就是力量。
  • 科技就生產力。

我當時甚至並不在意"知識就是力量"究竟是誰的名言,也沒有糾結過Power究竟應該指的是"權力,還是"力量";只是想來想去,認定這道理是對的,一定是對的,於是篤信。

既然我相信這個道理是對的,那麼,即便眼見看當時還看不到特明顯的效果,但我也能猜得出,在未來,也許是不遠的未來,也許是很遠的未來,那效果一定會明確而又顯著。

那怎麼辦?不管別人怎麼說,我篤信這個道理,於是我就只能按照這個道理所指引的方向以及方式行動與生活。

到了 2005年,讀Steven D. Levitt的Freaconomics (中譯《魔鬼經濟學》),其中提到,紐約的黑幫現在已經賺不到多少錢的同時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險,不禁啞然失笑;想起來這其實是二十年前的論斷之一,現在結果非常清楚。到了2013年,我陸續認識了很多遊戲行業的大咖,於是經常慨嘆,那些黑幫成員要是知道那些九零後的程序員是怎樣寫遊戲賺錢且無生命危險的,估計都得羞憤得七竅流血……

這周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都表示自己也希望根據預測活在未來,但是遲遲不敢邁出那一步。

“知識就是力量”。當固有的知識成爲你的牽絆的時候,它的力量也不小。

這個時候,大家不妨像我一樣,把七年看成是一輩子。這輩子自有它精彩的部分,下輩子也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等着你。

就像現在很多電影裏,古惑仔賣的都已經不是白粉,而是奶粉了。即便是那些看似凶神惡煞的黑幫們,最終也只能被時代拖着走,不想改變都不行。

每個領域的積累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心態上不應該輕易把自己限制住。

許多年後,再想起這個事情,我的體會是:

在知識積累這方面,我確實做到了 "活在未來"。

因爲許多年來,我確實一直在用知識賺錢,講課,寫書,投資,創業,都是靠知識的,且靠不斷習得、不斷改進、不斷積累才能產生意義的知識。

而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尤其是“肉身”,當然一直“活在當下”——而肉身這個東西,也只能活在當下。所以,我們所說的“活在未來”,本質上來看,只能是“思維上的活在未來”。

你看,甚至不需要預測,只需要認真對待那些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若是經過思考認爲它們是正確的,那麼就要篤信,並且按照那些道理踐行自己的生活,那麼,終究有一天那些道理就好像是"顯靈"了一樣,明確無誤地證明給你看,“你就是做到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別人在困在當下的時候,你活在未來”。

幾乎所有人都能說出"知識就是力量",但最終大部分人並沒有因此獲得太多的改變。之所以這樣是因爲:

大部分人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階段。

而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

因爲沒有做過深入思考,因此無法“篤信”自己的預測。

對,就是要"篤信"纔可以,相信都沒有用,必須是篤信。

看看對未來有深入思考的人都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吧。

隨看你思考的深入,所謂的"當下"和"未來"的重合將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你想要不活在未來估計都不可能,因爲你已經"篤信"自己看到足以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未來。

這就像你知道了下期彩票的中獎號碼,你怎麼能夠忍住不去買彩票呢?

我總覺得,即便每個人的肉身都活在當下,但每個人的世界還是很不一樣的。因爲思考質量不同,他們其實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裏。

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在2016年8月份之前展望未來的預測。

經過整個2014年的思考,到了 2015年上半年,我基本上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

  1. 貌似消失的了各種社羣一定會捲土重來。
  2. 新生代的杜羣的數量肯定會超過上一代社羣的數量。
  3. 新生代的社羣,免費的將逐步被收費的超越。
  4. 以交易爲核心的分享將逐步超越以倍息爲核心的分享。
  5. 可能成爲社羣壁壘的大抵上應該是收費與內容枳累。

於是,我開始跟身邊的朋友說,收費時代來了,社羣會逐步重新火起來. . . 說了很久,其實沒幾個人搭理我的——真的沒幾個。於是,我反正閒着也是閒看,就於2015年8月份開通了微信公共帳號(很多人都在說,微信公共帳號的紅利期早就過去了 );到了10月底,積累了大約4萬個訂閱用戶;而後隨即11月份我就開始動手搭建各種收費社羣,也幫身邊的一些朋友設計搭建. . . 甚至組建了一個團隊,開發一個可以作爲社羣工具的基礎設施. . . 而新生大學,就相當於一個樣板間,誰要是有本事能建一個社羣,那我就給誰複製一份,我們一起合作創建運營收費社羣。

這一切思考與行動都是公開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翻我的微信公共帳號,學習學習再學習。我不太喜歡有什麼事兒好像特別了不起似的總是藏着掖着,我總覺得可以言無不盡,反正我天天都在琢磨未來,有無數的進一步思考。

再過一兩年,收費社羣成爲常態的時候,到時候大家就能夠清楚地認同了。於是,在這個層面上,李笑來又一次做到了 "活在未來"。

請千萬注意:我的預測並不一定正確。事實上,我自己知道自己預測成功的歷史數據沒多好看。但“不確定性”是不可消除的,於是,我只能按照邏輯行事。再過一兩年或是很多年,若是收費社羣並未形成常態,免費還是沒有被超越,那我就在這個層面上沒有做到“活在未來”,或者說,“活在了錯誤的未來”. . . 可那又怎樣呢?反正我這種人早就放棄了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關於預測,我其實並沒有一個"萬能公式"給大家。就像我做老師的時候,從來也不給學生模板一樣。

尊重事實,相信邏輯。能做好這兩點已經非常不容易。我們有太多的認知偏差需要注意,太多的固有觀念需要修正。

更重要的是:

不要期望一次就能預測對。

實際上,只要你預測的次數足夠多,就會發現一個真相:想要預測準確真的很難。

開始的時候不要怕犯錯,每次失敗過後要學會總結經驗——哪些數據收集的不夠完善,哪些邏輯鏈條推理的不夠縝密——這些都是爲以後更準確的預測做的準備。

活在未來這事兒,一輩子做到一次,就很開心了,收穫不可想象了——可問題在於,一旦開啓了這種模式,一旦有一次清楚的_,後面就停不下了,因爲做到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然,乃至於最終只能在思維上"活在未來"。

讀到這裏,我們可以一起做一個預測:

最終,活在未來的人一定比活在當下的人有更多的財富。

道理很簡單啊:

所謂的投資,無非就是用現在的資源換取未來的資源。

這一週的話題,活在未來,其實是以後我們經常會重新回顧,再次展開,而後還要反覆來過的基礎話題。請保持耐心——尤其是對“突然之間有很多疑惑”帯來的不適感的耐心。

【附加】

“踐行”是一個人是否真相信某種理念的一種體現。

只有能夠正確地思考,才能寫出漂亮的文章。

嚴謹的邏輯,能幫你更好地預測未來。(學習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從開始就像專業人士一樣生活。最好的學習方式從來不是“學”,而是“用”。

篤信的根基並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源自紮實的推理和不斷的拷問。

默認沒有人支持你,把別人的鼓勵都當做額外贈送的。

不要企圖一次就預測對所有的事情。重要的是,判斷過後,要求用行動去驗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

所有的路都是自己一步步試出來,在這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未來纔可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