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很多夢想,卻爲何都要等到未來去實現?

今天跟一位朋友聊天,說到近況,朋友說,其實她現在最想做的事是——放下一切去旅遊一個月。

我說:那就去吧。

她告訴我:目前條件不允許,手上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是等以後吧……

同樣的話,我也不止一次聽到,來自親人的,同學的,同事的,甚至包括我自己的。

我渴望能再一次去雲南,住上10幾20幾天,過一段慢生活,可總沒有成行。
同樣的,每次遇到看起來難以解決的問題,伴侶會說一句千年不變的話:我有什麼辦法呀。

爲什麼我們總是毫無辦法,諸般無奈,頗多不幸?經常幻想能換一種更瀟灑的活法,最後卻總是嘆息一聲:我有什麼辦法呀。

看起來,生活給了我們很多束縛,時間、金錢、家庭等,但實際上,真正束縛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

阿德勒曾經總結過束縛我們的三大魔障。

第一個魔障來自——過去

很多心理學家認爲,人是過去經歷的產物(尤其是童年時期)。過往的經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着我們今後的人生。這大概也應驗了那句話:三歲看老。

可是,比經歷更重要的是我們對過去的看法。經歷不可改變,但看法可以改變。

這也讓我想到很多心理疾病會採用催眠的方式,幫患者回到過去,改變看法,從而治癒疾病。

而另一方面,很多的心理症狀,並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它們是爲現在的“目的”服務的。

比如,看到心儀的對象會臉紅,這可能是爲了逃避社交服務的。

第二個魔障來自——人際關係

我們很多時候,是活在了別人的期待和評價裏,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

比如,父母要求你30歲前結婚生孩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亦或者要子女考上某某大學,因爲那是父母此生未能實現的夢想。

很多子女就淪陷在了這樣以愛的名義的道德綁架下,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默默度過了僅有的此生。

但是,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際關係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能爲他人的人生負責。

所以,我愛你,這是我的事。至於你是否接受我的愛,那是你的事。每個人都守好自己的本分,過好自己的人生。

這樣,我們也就少了很多的煩惱與糾結。大概,世間也會少很多愛恨離別的故事和電視劇。

第三個魔障來自——未來

我們很多人目標高遠,夢想着能創業做老闆,能迎娶白富美,能財富自由環球旅行,從此走上人生巔峯。那時那刻,人生纔是真正的開始。而現在,還不叫“人生”。

可是,當你無意間嫌棄現在時,當你把現在當成實現未來的工具時,當你想要迅速到達美麗的彼岸時,你已然失去了最值得珍惜的當下。

就像坐上了火箭的旅程,你雖然能快速到達嚮往的目的地,可是,你卻錯過了沿途最美好的風景,到達的那一刻,你可能不無遺憾地說:原來也不過如此啊。

生活的真諦,更多的在於每一個當下。

也許這個道理你早就知道了,可你,就是做不到。

這三大魔障背後,到底以被束縛的名義掩蓋着怎樣的現實呢?

答案很簡單——勇氣!

我們一直很自由,但是,卻缺乏無畏的勇氣!

也許,即刻買上一張機票,你就可以飛往嚮往的地方!關鍵,你有這個勇氣嗎?


你的每個贊,我都理解爲喜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