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79/100:高能幹貨分享溫故知新(三)

艾柯夫教授對管理界最大的貢獻,是讓大家明白:企業有義務服務於員工,員工是獨立的利益相關者,而不是哪裏缺就去哪裏的無意識的螺絲釘。


海底撈之所以不斷做大做強,從系統思考的角度分析,它至少找到了兩個問題的“根本解”:

一是,海底撈找到了管理員工的“根本解”——“把人當人”,充分尊重,充分信任,充分授權!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菜根譚》

再者,海底撈找到了贏得顧客的“根本解”——服務。

什麼是好的服務?讓客戶滿意。什麼是更好的服務?讓客戶感動。

而怎麼才能感動顧客?——讓公司喫小虧,讓顧客佔小便宜,這樣纔可能真正感動客戶,比如給客戶免一個菜或加一個菜,甚至免一餐。


彼得·德魯克先生說:管理的本質,是激發善意。

而善意來自於哪裏?來自於:上下同欲。

管理人心的“根本解”,是打造能夠實現“上下同欲”的模型,這樣將無往而不勝!

羣體壓力——當羣體中的成員發現自己的意見和羣體牴觸時,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從而主動放棄觀點,接受羣體意見。



《烏合之衆》書中提到羣體有三個特徵: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

我們雖然慣常的規則是“少數服從多數”,但事實上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三個受迫於“羣體壓力”的諸葛亮,真有可能抵不過一個獨立表達觀點的臭皮匠。


任何確定的目標,都不是人的元動力;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所導致的“結構性張力”,纔是。

一切的激勵的本質,都是先設計“差距”,再利用差距帶來的人心中的“結構性張力”,完成目標。


不管你要確立的目標是什麼,一定是跳一跳能夠摘到的“蘋果”,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一定是通過個人努力能夠補足的。如果目標太過遠大、太過恢弘,很容易就會讓人心生沮喪甚至破罐破摔的。

找到自己跳一跳能摘到的“蘋果”——希望,與等待!


創業之心,就是對不確定的創業過程,而不是確定的創業回報的熱愛之心。

拿破崙有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經常對周圍的人說“最終能當上將軍的士兵,在他還是士兵身份時,他就有一種將軍心態。”

這裏所謂的“將軍心態”,遷移到企業管理中,正是潤總講的“創業之心”。


想到褚時健前輩的一段經典語錄: 入一行,先別惦記着賺錢,先學着讓自己值錢,沒有哪個行業的錢是好賺的。 賺不到錢,賺知識;賺不到知識,賺經歷;賺不到經歷,賺閱歷;以上都賺到了就不可能賺不到錢。


劉潤老師也講過:一個管理者,90%的時間應該是用於溝通。

我也認爲,管理中90%的問題,都是因爲溝通沒做好。

充分溝通,尤其是向領導多請示多彙報,一方面帶給領導一種尊重感;同時,絕對可以很好地防止事情跑偏;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快速有效地學習領導的經驗做法。

不過還是要提醒那句話,一定要經過自己的深度思考,彙報問題要帶着解決方案,否則你會成爲問題的一部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