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升级之专念归一

我小时候爱听故事,经常缠着长辈们给我讲故事,有一些故事听完会有很多乐趣,也有些故事听完我会思考好久。

《小猫钓鱼》就是那种会让小时候的我思考好久的故事。回顾故事大概是这样子的:

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小猫到小河边去钓鱼。他们刚刚坐下,一只蜻蜓飞来了,蜻蜓真好玩,飞来飞去像架小飞机。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钓了一条大鱼。

  小猫又坐到河边钓鱼,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真美丽,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一看,猫妈妈又钓了一条大鱼。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猫一会儿去追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结果什么也没有收获。猫妈妈专注于钓鱼结果掉到两条大鱼。其实故事中的那个小猫仿佛生活中的我们,而蜻蜓蝴蝶仿佛是我们受到外界事物影响后而产生的杂乱的念头,这些杂乱的念头使我们不能够专心在钓鱼这一件事上。


如果说《小猫钓鱼》的故事不够生动形象具体,那么我再来讲书一个《孟子》中奕秋教棋的故事。

有两个青年人想学下棋。他们听说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就一起来到奕秋这里,拜奕秋为师学下棋。

由于这两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学习时用心程度不一样,最后学习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全神贯注地听奕秋讲解下棋的技艺。因为他听讲时思想集中,学得快,懂得深,下棋的技巧也掌握得熟练多了,后来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则不同,每次当奕秋讲解棋艺的时候,他虽然也坐在那里听,可是思想却开了小差,总觉得有大天鹅快要飞过来了。待天鹅快要飞到眼前时该要准备好弓和箭了。他一心想着当天鹅飞近后该如何拿弓、如何搭箭、又要如何瞄准,然后再怎样放箭向最大的天鹅射去,等等。

这个青年人虽然和前一个青年人一同学习下棋,但由于他老是思想不集中,沉溺在遐想之中,学习的效果肯定远远不如前一个全神贯注、用心学习下棋的青年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一个专心,一个不专心,效果是截然相反的。那么那些天鹅、弓箭、射姿等等就是我们无意中在大脑产生的种种念头。

这些念头阻碍了我们思考,我们称之为杂念。而我们大脑的特点就是时时刻刻在产生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念头。所以如果想要思考,就要用一个念头去清空这些杂念。要想升级思维能力,就要提升大脑控制念头的能力。

而有一些特殊杂念会带来情绪上的反应,从而造成我们更加无法专心思考。

曹操说,记住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个儿的敌人,因为仇恨会使你丧失判断力,与其恨自个儿的敌人,不如拿他来为我所用。

我们的智慧来源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判断也是思维过程之一,可见仇恨愤怒这些情绪都会影响我们正常思考。除了这些负面情绪,正面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比如“得意忘形”这个成语常来说人在顺境的时候快乐得失去了常态。也就是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

所以杂念和情绪是阻碍我们思维升级的两大拦路虎。

所以我们思维升级首先要专念归一。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专念归一?如何做到思考时,专注在一件事上?

自我觉察!

在思考前的自我觉察既是一种练习工具又是对抗杂念与情绪的有力武器。

觉察当下的状态,有没有杂念纷飞,有没有产生情绪?逐渐引导自己杂乱纷飞的念头归为一念,引导情绪渐渐消散。然后再静下心来思考。

自我觉察后的思考状态是思维观念升级的一大表现。

当然由于习惯的原因,有时思考前可能忘记觉察,没关系,还可以事后反思。事后的反思觉察也是锻炼自我觉察能力的一种方式。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杂念和情绪难以控制和引导时,可以先不要进行思考。

那么除了自我觉察外,还有什么方法有助于我们专念归一呢?

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古语说:“宁静致远”、“静能生智”、“静定慧”等都说明了安静的环境能够促进人的思考。

那些高僧大德几乎都经历了在安静禅房打坐数十年如一日的过程。乔布斯专门有自己的冥想房间。以及各大领导的办公室为什么常常是一个人,抛去其他因素,与领导需要不断的思考有很大关系。

所以思考前要找到一个安静场地,排除那些受干扰的环境也很重要。除了安静场地外,还可以寻找能够暗示你专念的物品。

比如佛家的佛珠,冥想的水晶,静心音乐,香道,禅茶器皿等。只要看到听到闻到尝到都会让你静下心来的事物,都是能够帮助你专念归一的事物,都是加持你思考的事物。

这个事物也可以是对你特别独特的东西,只要促进了你专念归一就是加持你思考的利器。

总结一下:

我们思考会有两大拦路虎,一是杂念,二是情绪。所以为了能够正常思考,我们需要专念归一,如何做到专念归一。主要靠自我觉察。除了自我觉察外,找到安静环境以及使用加持的事物也能够促进转念归一。你做到了哪些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