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祕的角落》:什麼樣的親密關係,讓他們走向了惡的深淵? 01 愛情:衡量親密關係的“幸福公式” 02 親情:告別“以愛爲名”的控制 03  友情:信任、應答性和社會支持 04 結語

最近,電視劇《隱祕的角落》熱播,引發了全網的討論。

豆瓣網友給出了9.0的高分,“一起爬山嗎”也成爲大家津津樂道的新梗。

不管是劇情、演員的演技還是拍攝畫面,大家對這部劇都不吝讚美之詞。有人說,“知道我有多久沒看過這樣的國產劇了麼”,可見這真的是一部難得的口碑之作。

看過劇的朋友,應該已經很熟悉劇情了:三個孩子朱朝陽、嚴良、普普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起謀殺,由此他們的命運跟殺人兇手張東昇牽扯糾纏在一起。

今天,小悠想談談這部劇裏的親密關係

劇中所涉及的親密關係,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有友情,都充滿了殘缺的、無法彌合的傷痛:

●張東昇被妻子冷落,因爲害怕失去而先後殺掉岳父母和愛人;

●出生在離異家庭的朱朝陽,一邊被重組家庭的爸爸拋棄,一邊又被偏執的媽媽控制;

●朱朝陽與普普嚴良是親暱的好朋友,卻暗藏心機,最終三人分崩離析;

●還有從福利院跑出來的嚴良、普普,沒有完整的家庭……

作爲社會化的動物,與他人的關係是我們大部分人生活的中心內容,擁有健康穩定的親密關係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在心理學經典著作《親密關係》中,作者提到,親密關係是我們獲得歸屬需要的來源,而我們的幸福感的程度就取決於“歸屬需要”獲得滿足的程度。

然而,危機四伏的親密關係,讓劇中人物走向了惡的深淵。到底什麼樣的親密關係纔是健康持久,並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呢?

01 愛情:衡量親密關係的“幸福公式”

在《隱祕的角落》中,張東昇出身農村,家境貧寒。爲了愛情他放棄了直博的機會,跟着妻子徐靜到了她的城市,做着一份收入微薄且不穩定的工作——少年宮的代課老師。

同時,他還遭遇了令人難以啓齒的中年禿頂——爲了掩蓋自己的不堪,他每天都要戴着一頂假髮。

在徐靜和其家人面前,張東昇是卑微的——被妻子冷落,被岳父母瞧不上,更被親戚們看不起。

在這段婚姻關係中,張東昇是弱勢的——身居異地的他,在這座城市裏,唯一可以抓住的就是妻子徐靜。

所以他害怕失去,因爲失去對於他來說意味着一無所有,不管是情感上,還是經濟上。

可以看出,張東昇是典型的“低自尊”型人格。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作者指出,自尊是對自我的評價。如果他人喜歡我們,我們就喜歡自己,自尊水平就高;而如果我們一直從外界獲得的都是負面的評價,我們就會懷疑自己,自尊水平就低。

“高自尊的人一般比低自尊的人更健康,也更幸福。而低自尊的人更容易自我懷疑和敏感脆弱,這使得他們認爲愛情中的磕磕碰碰是伴侶拒絕承諾的不祥之兆。

這也是張東昇從內心自卑,到變得陰暗,最終走向極端的原因之一。

心理學家約翰·帝博和哈羅德·凱利提出了相互依賴理論來評估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和穩定程度。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既需要付出(包括物質和情感),也會有得到(同樣是物質和情感)。在相互依賴理論中,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是“對親密關係發展不確定的擔憂,對伴侶的缺點感到的沮喪和因爲身處親密關係而不得不放棄某些事物而感到遺憾”;我們所得到的是“獎賞”,是我們與他人接觸時所獲得令人高興的經驗和物品

在一段關係中,獎賞減去代價就是交往中一方綜合得到的淨收益或淨損失。

結果=獎賞-代價

同時,我們每個人都對一段關係有一個期望值,即我們認爲自己在這段關係中應該得到的“結果”,相互依賴理論中稱爲CL(comparison level)。

CL是測量我們對關係滿意程度的標準,如果我們在一段關係中獲得的結果超過了自己的CL,我們就會感到幸福,超過的越多,會感覺越幸福,即:

滿意度=結果-CL

此外,滿意度不是決定親密關係是否穩定的唯一因素,我們還需要另一個標準:替代的比較水平(CLalt ),指的是如果我們拋棄目前的親密關係,而轉投可以選擇的更好的伴侶或情景,所能得到的交往結果

如果其他親密關係的收益比現在的親密關係更好,即使我們對目前的關係是滿意的,也可能離開現在伴侶去追求更好的收益。

由此,CLalt決定了我們對親密關係的依賴程度並得出以下公式:

依賴度=結果-CLalt

不管我們是否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滿意,如果我們認爲現有的親密關係是我們能得到最好的關係,我們就會依賴另一半,並不會輕易離開

在張東昇和徐靜的婚姻關係中,即使徐靜對張東昇忽視冷漠,甚至出軌,張東昇依然想牢牢抓住她,因爲他對這段關係的依賴程度太深,加之他的“低自尊”人格,在他看來,沒有比徐靜更好的選擇了。

而對於徐靜來說,她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她的替代比較水平(CLalt)很高,另一方面,她對這段親密關係的滿意度比較低,所以她對這段婚姻關係的依賴度就很低。

對親密關係依賴度更低的一方更具有獨立性,也會成爲具有支配地位的人。如果雙方對彼此的依賴差距過大,親密關係就很難健康地維持下去。

在愛情關係中,想要保持高的幸福感,就要提高自己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而想要保持關係穩定,就需要伴侶雙方對這段關係的依賴度都比較高,保持平衡的狀態


02 親情:告別“以愛爲名”的控制

“你現在長大了能照顧自己了是嗎?”

“你怪媽媽沒有照顧好你是嗎?”

“大人的事你懂什麼?”

這些令人窒息的臺詞來自劇中朱朝陽的媽媽朱春紅,一位中年離異的單身母親。與丈夫離婚後,她在離家很遠的景區做着普通又辛苦的工作,一個人撫養兒子朱朝陽。

兒子幾乎是周春紅全部的希望,但是她的愛和關懷卻是建立在自己定的規則之上:不允許朱朝陽買外面的包子,強迫朱朝陽喫不愛卻補腦的魚,不做和學習無關的事……

劇中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周春紅逼着兒子每晚喝一杯熱牛奶,當朱朝陽覺得牛奶太燙想過會兒再喝時,她凌厲的眼神讓兒子無法拒絕,只能哈着氣喝完了牛奶。

更明顯的問題暴露在一次家長會之後。細心的班主任向周春紅反映,朱朝陽在學校裏沒有朋友,甚至被其他孩子孤立,周春紅卻反過來質疑老師,孩子來學校是學習的,不是交朋友的,把書讀好不就夠了嗎?

她看似關心孩子的成長,卻只會用自己的規則硬性要求孩子,而忽視了孩子真正的心理感受與情感需求

 不願付出瞭解與尊重,這是真正的愛嗎?從這個意義上說,朱朝陽這樣的孩子不僅缺乏父愛,也缺乏真正的“母愛”。

心理學經典《原生家庭》曾這樣寫控制慾強的父母對孩子的個性的影響:“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家庭成員作爲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自由度。”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強控制慾的家長過度掌控、盲目干涉孩子的生活,會使孩子喪失自由發展個性的機會。

此外,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的自我意識被消磨。強控制慾的父母不僅控制孩子的言行,還會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無法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成爲自我意識不獨立的人。

更甚者,孩子會出現反叛甚至反社會人格。生活在長期壓迫中的小孩積累了痛苦和壓抑,往往容易用不理智的激烈行爲來反抗這種精神暴力,自我傷害和傷害他人都是可能的方式。

《童年不缺愛》一書中,作者提出瞭如何給予孩子真正的“愛”,讓孩子不僅獲得安全感,更需要給予自由發展的空間。

首先,家長需要真正地看見孩子,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對孩子的行爲作出正確的迴應。劇中,在周春紅眼裏,兒子只是一個聽話的成績好的孩子,她從來沒有真正去看見,瞭解兒子。

其次,父母需要有“共情力”,能夠感知到孩子的當下的情感需求。再次,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並保持情緒穩定和平和,一個情緒平和穩定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定感。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願我們能與或許不夠快樂的童年告別,並永遠不要做“周春紅式”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的家長。


03  友情:信任、應答性和社會支持

朱朝陽雖然是優等生,但是他性格孤僻自卑,在學校裏並不被同學喜歡,幾乎沒有朋友。所以,當嚴良和普普出現在門口的時候,他把門打開了。

伍德羅·威爾遜曾說,友誼是將整個世界連接在一起的唯一紐帶

友誼是我們獲得快樂和支持必不可少的源泉,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同齡人的友誼和陪伴很重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同樣提出,在青少年時期,同伴關係成爲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它能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定向自己的生活道路

朱朝陽所承受的父愛的缺失、家庭的壓力,恰恰是嚴良和普普所共享的,於是在彼此分享中,三個人都得到了來自他人的確認,並在一定程度上被治癒。像培根所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建立友誼關係的幾個關鍵因素,其中之一便是信任。信任在任何親密關係中都彌足珍貴,因爲它使得我們相互依賴更加愉快愜意,它使我們更加願意投入,促使我們努力保護和維持夥伴關係

一開始,朱朝陽對嚴良和普普並不是完全信任的。

他用媽媽的首飾盒和夾在櫃子裏的頭髮測試嚴良和普普會不會偷東西,當他們通過測試之後,他才“信任”他們併成爲了朋友。但是,當他把一張空的相機複製卡給嚴良,他就失去了對嚴良的信任,這也是他們的友情分崩離析的開始。

此外,我們需要獲得肯定和鼓勵。“朋友對我們的需要和興趣的關注與支持式的認可就是應答性”,它具有很高的獎賞價值,反應靈敏的夥伴顯然更理解和欣賞我們,他們的應答性使我們感受到受人重視、肯定和理解。”,而同伴之間的語言反饋和行動鼓勵是難以替代的。

朱朝陽雖然成績優秀,時常獲得老師家長的表揚,卻從沒收到過來自同學之間的認可,因此普普一句“朝陽哥哥你真聰明”就顯得尤其寶貴,能幫朱朝陽建立強烈的自我認同。

當我們需要援助時,可以依靠那些更容易給予我們支持的朋友。在《親密關係》中,作者指出,我們獲得社會援助或社會支持可以分爲三大類:情感支持、建議支持和物質支持

劇中,嚴良和普普最開始出現的原因就是爲了給普普的弟弟籌集手術費用,而朱朝陽也加入了他們,他也會經常把自己的零花錢給嚴良。在他們的友情裏,不管是情感、建議還是物質都在相互給予。

但是,他們的問題在於,三個人都是彼此唯一的朋友,目睹犯罪和意外這樣重要的共同經歷又把他們緊緊綁在了一起,使三個人成爲了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個小羣體在一艘小白船中越漂越遠,也就失去了其他社會羣體的參照和支持,在自己的邏輯中走向失控和“變壞”。

如果不想重蹈他們的覆轍,收穫真正的友誼,除了做到一直信任彼此,更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此外,在《親密關係》中,作者提到了大多數人應該有一套人際關係規則,即朋友應該履行的某些行爲的共同文化信念,這些行爲標準也是我們的友情平穩運行的潤滑劑:

●在危難時自發提供幫助

●尊重朋友的個人隱私

●保持信任

●信賴並向彼此傾訴

●給予感情上的社會支持

●交談時注視對方的眼睛

●不嫉妒和批評彼此的關係

●對彼此的朋友保持寬容

●與對方分享成功的喜悅

●向對方請教私人的建議

04 結語            

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源自對虛無和孤獨的恐懼。親密關係是我們獲得幸福感的源泉,但是也可能讓我們感到痛苦甚至遭遇不幸。

《隱祕的角落》讓我們看到,當他們在面對愛情的消逝、父母之愛的畸形,同伴的缺失時,無力控制自己,加之性格因素和社會環境,一步步從好人,好孩子,變成了壞人、壞孩子。

如果這些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親密關係是正常的,健康的,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理性的態度去看待親密關係,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如果多一份理性,學習用冷靜客觀的眼光去審視,同時願意爲維繫這份關係而做出改變,也許這份幸福會更穩固,也更健康。

推薦閱讀

《童年不缺愛》

心心媽 著

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能放心地探索世界

隨着現代社會對育兒知識、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在孩子生命最初幾年,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充足的安全感是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礎指標。的確,擁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的。他沒有太多辛苦的情緒損耗,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學習新知;他會擁有親密的人際關係,在將來生活得更幸福。

在本書中,作者提煉了媽媽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六大關鍵:第一,媽媽要“看見”並瞭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愛;第二,媽媽要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去滋養親子關係;第三,媽媽要學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第四,在出現溝通問題時,媽媽要學會反思,以避免問題再次發生,從而提升親子關係的品質;第五,媽媽要學會照顧自己,擁有好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內心更加安定;第六,好媽媽還要學會巧妙地處理好與“養育合夥人”的關係,以獲得更多支持。

《親密關係》

[美]羅蘭·米勒 丹尼爾·珀爾曼 著

愛情是人類情感中非常美妙的一種體驗,古今中外關於愛情的偉大文學作品有許多,但從心理學角度對兩性關係進行科學而系統總結的專著尚爲數不多。

《親密關係》從一出現,就立即獲得讀者的普遍喜愛,不僅得到了專業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讀者的高度評價。作者綜合了心理學多個分支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用饒有趣味的論述,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愛情與承諾、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爲特點和規律。

本書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既注重專業性,又強調可讀性。研究親密關係的專業人士可以從中得到學習和參考;而對於社會大衆來說,只要他(她)想獲得一份滿意的親密關係,都可以從中得到啓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