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11五常政大論篇(第24-27段)

卷二十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第24-27段)

學習時間: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學習筆記內容主要來源:

來源:個人圖書館作者:老玉米棒時間:2017-09-20

【原文24】流衍[yǎn]之紀,是謂封藏,寒司物化,天地嚴凝,藏政以布,長令不揚。其化凜,其氣堅,其政謐,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湧,其德凝慘寒雰,其變冰雪霜雹,其谷豆稷[jì],其畜彘牛,其果慄棗,其色黑丹黅[jīn],其味鹹苦甘,其象冬,其經足少陰太陽,其藏腎心,其蟲鱗倮[luǒ],其物濡滿,其病脹,上羽而長氣不化也。政過則化氣大舉,而埃昏氣交,大雨時降,邪傷腎也。

【翻譯24】流衍[yǎn]的年份,稱爲封藏。寒氣執掌萬物的變化,天地間嚴寒陰凝,閉藏之氣行使其權力,火的生長之氣不得發揚。其化爲凜冽,其氣則堅凝,其權力爲安靜,它權力的表現是流動灌注,其活動則或爲漂浮,或爲下瀉,或爲灌溉,或爲外溢,其性能是陰凝慘淡、寒冷霧氣,其氣候的變化爲冰雪霜雹,在穀類是豆、稷[jì],在畜類是豬、牛,在果類是慄、棗,顯露的顏色是黑、硃紅與黃,化生的五味是鹹、苦、甘,其象徵爲冬天,在人體相應的經脈是足少陰、足太陽,其應於內臟爲腎和心,化生的蟲類是鱗蟲倮[luǒ]蟲,生成物體屬充滿汁液肌肉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是脹。若逢水氣司天,水運更太過,二水相合,火氣更衰,故流衍[yǎn]逢上羽,火生長之氣更不能發揮作用。如果水行太過,則土氣來複,而化氣發動,以致地氣上升,大雨不時下降,人們發生的病變,由於邪氣傷於腎臟。


【原文25】故曰:不恆其德,則所勝來複,政恆其理,則所勝同化,此之謂也。

【翻譯25】以上論太過的年份,其所行使的權力,失去了正常的性能,橫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勝者,但結果必有勝我者前來報復,若行使政令平和,合乎正常的規律,即使所勝的也能同化。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26】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

【翻譯26】黃帝問:天氣不足於西北,北方喊而西方涼;地氣不滿於東南,南方熱而東方溫。這是什麼緣故?


【原文27】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湊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翻譯27】岐伯說:天氣有陰陽,地勢有高低,其中都有太過於不及的差異。東南方屬陽;陽氣有餘,陽精自上而下降,所以南方熱而東方溫。西北方屬陰;陰氣有餘,陰精自下而上奉,所以北方寒而西方涼。因此,地勢有高有低,氣候有溫有涼,地勢高的氣候寒涼,地勢地下的氣候溫熱。所以在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在東南溫熱的地方多瘡瘍。脹病用下法則脹可消,瘡瘍用汗法則瘡瘍自愈。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的一般情況,無非是太過和不及的區別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