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7|肝病吐血—麻黄升麻汤

三七二、“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如果是伤寒表证,“大下后”会结胸,不会有寸脉沉而迟的现象,现“寸脉沉而迟”,这是直接进入厥阴了。寸脉讲的是阳脉,阳脉很弱,里面的阳气很弱了,“手足厥逆”,手脚冰冷,这时候“下部脉不至”,尺脉没有了。

这时候“咽喉不利,唾脓血”,肝是藏血的脏,人的血进入肝被过滤后,从肝的静脉出来到身上来,肝有血管直接到子官、大肠等下焦里来,当下焦一寒掉后,下焦凝固了,血没有办法下来就往上冲逆,冲到喉呢就肿起来,这是血逆行经脉的表现,严重的话就会吐血,即肝血逆往上走。从少阴证以后岀了很多咽喉问题,可知:阴证常常看到咽喉问题

唾脓血”有几种情况:肝病的人会吐血,胃癌的人也会吐血。如果胃寒,吐血反而比不吐血好。胃癌吐血用《金匮》里的黄土汤,肝病吐血用麻黄升麻汤。

全身只有一条血管没有瓣膜,就是肝脏到大肠的血管,肝病就是利用这管道把病毒排出去,故“泄利不止”,肠胃都冷掉了。

麻黄升麻汤专门治疗上热下寒,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并用的汤剂,而且是补泻寒热并用在一个方子里面。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碎绵裹,白术,干姜,芍药,桂技,茯苓,甘草炙,天门冬去心各六铢。

单位与仲景的不一样,故经方家怀疑不是仲景的原方,不是一个朝代的处方,经方也不会有这么多味药在同一个方剂里。

升麻常用在脱肛、疝气、肠子下坠等坠症上,以升提阳气。

【神农本草】升麻味甘,性辛,无毒,主解百毒,为升阳散毒要药,功能升清气,散浊邪。

白术利三焦油网。葳蕤又名玉竹,专治喉喉不利、喉咙痛、喉咙肿胀,麦门冬和麻子仁是相表里,麦门冬和天门冬都是润肺的,因为肝的血逆流上来的时候,血带来了很大的热度,就是炎上焦会热起来了,舌苔会黄,这时候会吐血,靠天门冬润肺,葳蕤止血把热往下降,通利喉咙,因为下焦太寒了,所以有干姜等热药,上焦太热了,所以有黄芩、知母、石膏等寒药,寒热药并用。

【神农本草】葳蕤味甘,性平,无毒,为治风热风湿入肌作痛要药,功能祛风清热,除湿止痛。

用量及煎煮法:

麻黄2钱,升麻1钱,当归1钱,知母、黄芩、葳蕤各3钱,石膏碎绵裹,白术、干姜、芍药、桂枝、茯苓、炙甘草、天门冬各1钱

十碗水,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碗,去滓,分温三服。

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错杂的处方,由此可见寒热的药可以同时并用。寒热药并用的时候一定要热药冷服,药冷了后再吃。

本方之主证:为表证无汗,兼咽喉溃烂而肠中虚寒下利者。

针灸治疝气

张仲景在《金匮》里立“蜘蛛散”让腹膜慢慢长出来,然腹膜长出来之前,要先把肠子收回去,否则一节肠子漏在外面,到时候堵到了烂掉了,如仲景所说“少腹疼痛入腹”。

1、先下肝经的大敦穴:左边腹痛扎右脚,右边腹痛扎左脚,一痛,肠子就收回去了。

2、然后下肝经的母穴曲泉,因为只有肝经络过阴器,曲泉一下,肠子就开始蠕动循环了。

开疝气的药里面再加润肠的药,把大便通出来,比如开当归四逆汤里面加升麻,因为脱肠所以加升麻。加过药后,临床上,如果小便不利、前列腺肥大,就是真武汤加减。

三七三、“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寒湿在肚子里会腹痛,如果不用去寒去湿的药把寒湿去掉,就会“转气下趋少腹”,跑到肠子里去,便下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