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臨下的同情心就是裝逼而已

我很不喜歡追熱點,雖然寫文章的人蹭熱點會帶來很多流量,但是我不靠這個喫飯,所以評論當下時事熱點的動力很弱,做價值判斷大概是人活着最簡單的事情了,誰好誰壞,孰優孰劣,評價的時候有種當上帝的快感。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沉迷於這種精神毒品的自嗨中去。

前幾天有個電影導演去美團送外賣體驗生活然後跟SKP商場起衝突的熱點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支持她,認爲她揭露了外賣行業從業者的艱辛和不易,商場表現的不近人情和冷漠。對此,我是有一些其他看法的。

打開那個視頻之前,我就知道這個視頻想要表達的意思:體驗大家都不太瞭解的生活和工作、揭露行業艱辛、人情冷漠,大公司大平臺的強勢和個體的弱勢……這話對嗎?也對,但是何必裝外賓呢?誰不知道外賣小哥辛苦呢,拍這樣的視頻時內心是否就已經預設好這樣的衝突場面,等到這樣場面發生的時候內心是不是開始竊喜終於有了引爆的話題了呢?

別說我是槓精本精,如果是一週平淡順暢的送外賣之旅,是她去“體驗生活”的目的嗎?去之前她肯定知道不會有多順利,被人刁難、有職業風險、高強度工作等等這些外賣小哥的工作特質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懂,何況一個以“挖掘看點”爲生的導演呢。知道這些情況發生是大概率的還去做,不就是爲了等這些素材的發生嗎?

熱血網友肯定要指責我預設立場和心理陰暗,拜託,做傳播的不是奔着“衝突”和“張力”這個爲目的,就別做了,現在普通網友爲了博眼球都能夠在微博上自己用三個ID自編自導自演飯圈故事,你別說從業者了。

拍這樣的視頻除了指責不近人情的商場方之外還有什麼意義嗎?我覺得沒有,造成外賣小哥真正的委屈來自商場嗎?外賣員最大的委屈來自顧客的催單,指責,謾罵。就是那些看了視頻指責商場不近人情平臺盤剝外賣員,不看視頻時又指責時商場裏外賣小哥橫衝直撞在馬路上逆行的人。他們往往就是同一羣人。

他們有廉價的居高臨下的同情心,時而同情路上狂奔的小哥,時而同情外來的農民工,時而同情農村的留守兒童,時而同情掃地的清潔工……這些人是需要你們的同情嗎?不是的,需要的就是你們平等的尊重,把他們當做身邊的普通一人而已,而不是你居高臨下的當做弱者,施捨一文不值的同情。

外賣小哥送飯慢一些你諒解過沒有?雨天雪天你讓他不着急了沒有?快遞小哥無法上樓時你投訴過沒有?農民工兄弟跟你一起做地鐵你嫌他髒沒有?這些人就是活生生的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而已,需要你同情嗎?你算老幾?

這些愛施捨同情別人的人要麼是濫情,要麼就是缺乏現實感,不知道或者假裝不知道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不去理解社會和生活的複雜性。

同樣是前久的新聞,在東莞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工作之餘的愛好就是去當地圖書館看書,今年疫情工作不好找,堅持不下去要回鄉的他在圖書館上留了一段話大意是今年很艱難,只有回老家去了。有人把這個發去網上愛同情別人的上帝又高潮了。

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人活着都會遇到事情,一直走的路走不下去、一直喫飯的飯碗丟了、人生失落失意了、甚至更加嚴重的情況,說不好聽點,很多你覺得煽情的不得了的日子,就是別人經歷者的普通一天而已,誰不會有這樣的時候呢,單獨拎出來說有什麼意義。

上帝們別生氣,我不是冷漠或者理中客,我自己也是泥一身水一身在生活的泥潭裏打滾,我不覺得誰需要同情,我也不需要誰同情我,我也不會去額外同情誰,平等的尊重每一個人就行了,而不是裝外賓,把一些生活中普通的小事情戲劇化,然後昇華爲階級矛盾。

快遞小哥走的時候說句辛苦了不會掉塊肉,下雨的時候美團小哥遲到讓他們彆着急,這些都是普通的有教養的人可以輕易做到的,而不是快遞不上樓時破口大罵這是自己權利事兒逼。

誰搶佔情緒通道,誰就是擠壓別人。誰都不容易,別大驚小怪。

你們看,裝逼做上帝多容易,我是不是身上閃着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