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漂泊是追夢者的宿命

01

電視劇始終是電視劇,無論中間多麼跌宕起伏,坎坷艱辛,最後編劇還是會用一個圓滿的結局給我們寬慰,但生活不會。影視劇裏的人物大多戲劇化,帶有光環的女主,總是陪襯的灰姑娘,她們或耀眼或暗淡,但她們是活在戲劇化裏的人物,並不多面也不立體,觀衆只記得最好與最壞。她們是我們現實中求而不得嚮往的人物,之所以共鳴追捧,是與之相似但不相同的命運,好像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反省自己的人生。

本想着考完試再追這部女性題材劇,但還是沒忍住好奇心一口追到尾,主題是新穎深刻的,但故事的結尾又回到了中國式團圓劇情,編劇的鍋甩不掉,中國的編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去俗套的結局,劇裏的亮點還是很讓人驚喜的,站在三十歲門檻的三種不同女性,三種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每集結尾的生活片段,都讓我們立體的看到了不同階層的生活百態。生活可以是一個名牌包叩響上層階級的大門;生活也可以是一個蔥油餅攤撐起的一家生活;生活可以是偶爾迷失靠他人闖入的上流社會;生活也可以是一無所有靠自己的勇氣和青春駐紮的大都市。

02

不管是聰明能幹的顧佳,還是安安穩穩的曉芹,亦或是不服輸的漫妮,他們都在自己的生活軌跡裏努力過着自己想要的人生,這其中的跌跌撞撞都沒有把她們擊垮。站在年齡的分岔口,經歷了不同的人和事,他們重新審視了生活,審視了自己,三十歲只不過是二十歲的又一次成長,年齡也只不過是一個嚇唬人的虛假數字。人生該往哪裏走,還是要繼續走下去。爲丈夫撐起一片天的顧佳,從小到大被呵護的曉芹,一個人在上海打拼八年的漫妮,這三種不同的女性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狀態。我夢想成爲像顧佳那樣雷厲風行的女人,卻是不爭不搶的曉芹風格,但我沒有曉芹的安穩家世,空有漫妮式的一腔青春熱血,當青春逝去,我並沒有漫妮的決絕,回家成了自己唯一的退路。

有的人一生都在嚮往羅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從前我不懂,經歷過懂了,也深知羅馬不是每個人都能抵達的。漫妮那麼拼命工作,就只想在上海紮根下去,即使那麼努力的她也還是離開了承載她所有青春和夢想的城市。她沒有本地女孩曉芹的安穩舒適,也沒有上層女孩顧佳的優渥資源,她只有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和不甘。我懂漫妮的所有,她的所有想法都曾是我對杭州心照不宣的眷戀。彈幕上說漫妮其實就是一個拜金自私愛慕虛榮的人。我不認爲這是一個貶義詞,我把它看作是一箇中性詞。每一個漂泊在大城市的人都想留在那裏,她們的奢望並不大,就只是想留在那裏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對在上海工作八年的漫妮來說這仍是一個奢望,所以當她遇到一個她愛也愛她的男人出現時,她以爲抓住了翻身繮繩,但沒想到繮繩是會反彈的,她被現實狠狠抽打了一次,失意回了老家。

03

大城市融不下肉體,小城市融不下靈魂,沒有切身感受過的人永遠都不懂那種心理落差的痛。漫妮回到家後的不適應體現的淋漓盡致,那種突兀就覺得自己是故鄉的客人,再也融不進去了。我不認爲這是大城市帶來的高傲,而是每個人想要的生活不同,選擇不同罷了,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判別人的選擇是否合乎世俗規則,人是不應該活在別人的世俗眼光裏的。最後,漫妮還是放棄了老家看似幸福安穩的生活回到了上海,她又成了這座城市的漂泊者,但她是開心的,她感受着自己在這座城市的價值,感受着世界的豐富與多變。她的肉體不屬於這座城市,但她的心一直住在這裏。

漫妮在離開上海時說的“漂不動了”是真的,在辭行父母回上海時說的“我願意爲那樣的日子喫任何苦受任何累”也是真的。每一個漂泊在這座城市的人,都是千千萬萬個王漫妮,她們來了走走了來,依然不捨對這座城市的眷戀。我們不能說她們虛榮自私,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只有我們自己可以選擇去或留,別人沒有權利逼迫我們去或留。我對於漫妮這一角色是最感同身受的,因爲經歷過她的孤獨與難過,經歷過她的糾結與不捨。在諾大的城市,萬家燈火卻沒有一盞是爲自己留的,一個人的漂泊與艱辛只有自己最清楚。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住的城市,這對矛盾體是現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或許,你已經結束了漂泊;或許,你正在經歷漂泊。不管怎麼,都請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句:你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