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什麼對抗熵增

緣起,最近老聽到熵增定律。


比如任正非用熵增定律來解釋大企業狀態,用耗散結構對抗大企業熵增。


比如有人用熵增來解釋人的生命狀態。薛定諤說生命以負熵爲生。


還有一些推崇熵增定律的大學教授。


比如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說: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比如得到的吳軍老師假設: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

吳軍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公式:1+1=2(代表了數學文明)、E=mc²(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義)。


我也感覺熵增定律很神奇,從熱力學、物理學遷移到解釋其它現象仍然成立。


熵增定律是什麼呢?我簡單理解起來就是:在系統中,隨着時間流逝,熵是不斷增加的,熵越增加,越趨向無序。

越來越無序的系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混沌。


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比如現實組織中,企業組織越來越無序,會產生員工臃腫,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等等,從而影響企業正常發展。。


行政組織中,熵增後,組織越來越無序,會變得懶政、貪污、缺乏行動力等等,從而讓組織形象崩塌,影響正常運轉。


個人生活中,沒幾天你的屋子就亂七八糟了。你的電腦文件就亂七八糟了。


你的微信,你的好友,你的朋友圈也是從有序走向無序等等。


這些混亂主要是信息熵帶來的混亂。那麼我們該怎麼辦?該如何對抗熵增?

長久以來我們以各種方法方式或者技巧來對抗着熵增。但其本質上都是用認識論來對抗熵增。

我總結了三種對抗熵增的思維方式。


1、概念化思維

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什麼是概念化?比如你看到一個四條腿,能支撐人,人且能靠着的東西,你第一次看到可能覺得是新鮮東西。看的多了逐漸把這些東西歸納出一些特點,比如四條腿,支撐人,且人能靠着的實體。那麼你把這個東西起了個名字叫做椅子,就是你把這個東西進行了概念化。

簡單說就是陌生事物看的多了,通過歸納提煉分析總結出特點,起了個名字的過程就是概念化。

歸納-分析-總結-起名 讓無序的事物又變得有序起來了。

2、分類思維

如果讓你列一堆待辦事物,你可能列了一大堆,但感覺亂七八糟很無序,但是你用史蒂芬柯維的重要緊急四象限進行一個分類,是不是瞬間就清晰了。是不是也知道取捨了。比如你斷舍離收拾屋子是不是也是背後的分類思維起作用?常用的,不常用的。什麼類型的扔,什麼類型的留等。

3、分層思維

比如,我們常聽人說菜鳥、萌新、高手、大師等等,這些其實就是按照分層思維進行的區分,也是從無序到有序的一種思維方式。比如王國維的境界學說。王國維的三個境界是: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比如《一代宗師》中的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比如金庸武俠練武功是一層一層往上練。比如《乾坤大挪移》從第一層往第九層修煉。比如酒分爲陳年佳釀,八年十年二十年等。我們蓋的樓也是一層一層的等等。


總結:認識論對抗熵增,我們主要是概念化、分類思維、分層思維。你受到啓發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