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苟且 • 遠方和詩 (2020暑假遊廣西四市)

        努力掙脫了新冠病毒疫情的羈絆,2020年暑假好似一位害羞的姑娘,終於姍姍而至。我欣然開啓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遊,去了南方邊陲北部灣附近的幾個城市⋯⋯

                                    7月18~20日    廣西北海

      7月18日上午10:00時許,我乘坐的航班平穩降落在北海的福成機場。剛下飛機,就聽到機場出大廳的喇叭裏高聲播放着“請您主動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主動出示身份證和個人健康碼、佩戴口罩”等防控新冠病毒的嚴格要求。走出機場大廳,攝氏34度高溫下的滾滾熱浪撲面而來,傾刻間我已是汗流浹背。

      據說北海最美的景點在潿洲島。這座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火山小島位於北部灣海域中部,北臨北海市區,東望雷州半島,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是鄰國越南。小島內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可是這個火山小島卻遠離城市,上島的唯一方式是坐船,單邊行程需要大半天時間,而且潿洲島實行遊客人數限制,輪渡船票需要提前預定。於是我便決定就在市區附近遊玩。

      十里銀灘應該是北海市區內最受歡迎的去處了吧!坦率而言,我對遊玩海灘充滿了敬畏和戒備之心,不是害怕被洶湧的波濤把我捲走,而是畏懼在海灘上無處躲蔽那當頭暴曬的烈日。我人生第一次親近大海是在山東青島的銀沙灘。眼見藍天白雲下湧動的海浪拍打着海灘,我沒能抵抗住大海的誘惑,便欣然洗了一次海澡。我還學着別人的方法,躺在沙灘上用潔白細膩的沙粒蓋滿全身,只露出頭來,等到沙粒被烈日烤得發熱發燙了,我再跑回海水裏讓海浪衝刷掉身上的沙粒。那天我玩得不亦樂乎,頗感愜意。但悲催的是,回家後我才發現自己周身紅得好像油燜大蝦!前胸後背都冒起了黃豆粒大小的水泡,痛癢難耐。後來在泰國的普吉島遊玩時,儘管我汲取教訓事先做了防曬防紫外線輻射的準備措施,可終究還是沒能倖免於“油燜大蝦”的結果。好在這次我們是傍晚時分來到北海銀灘的,沒有烈日當空,陣陣海風吹來,帶來些許大海鹹腥的氣味,也送來了陣陣涼意。赤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着海浪不停朝岸邊湧來、後浪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別有一番意趣……

      7月19日清晨,我慕名來到了距市區僅有8公里的冠頭嶺森林公園。冠頭嶺海拔僅爲120米,嶺長3公里,象一條青龍橫臥在市區西南端。大清朝曾在頂巔設"望樓",這裏成爲了海防要塞。爲防海寇襲擾,明朝時期創設炮臺於主峯之側,現在遺蹟尚存。如今昔日的海防要塞已被建成爲人們健身和觀光的去處。人們沿着徐緩的步道來到山頂,遠眺北海的城市景色。冠頭嶺山腳的海岸邊則是另一番風景。由於常年經受着風吹日曬和海浪浸蝕,岸邊巨大的礁石早已經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得突兀嶙峋,形態各異。有人用水泥澆築了大海龜馱幾塊礁石的造型,打造出一處新的人造景觀,美其名曰“海枯石爛”。於是,這裏就成了戀人們山盟海誓的地方。

    北海市中心的珠海路有一條近二百年曆史的老街,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的商業老街。這些建築大多爲二至三層,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爲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精美雕飾。這些建築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遺憾的是,和其它古鎮古街一樣,這條百年老街也難免遭遇現代商業氣息的襲擾,我們只能憑藉眼前古樸的建築去遙想其近兩百年來曾經的繁華和沒落。

    北海有一個小鎮叫僑港鎮,鎮上有一條僑港風情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風情街上諸如糖水、卷粉、海鮮、燒烤、叉燒包、蟹仔粉、炒冰等不勝枚舉的特色小喫,而是街上隨處可見的越南斗笠,以及滿大街的越南特產。原來,在30多年前所發生的越南政府驅趕華僑的事件中,16萬華人被驅趕回中國。祖國以母親般的胸懷接納了這些歸僑,把他們安置在這裏。所以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上,總是透着一股濃濃的越南風。

    來到北海,除了旅遊觀光,我心裏還藏着一個小祕密 —想要解開幾年前我的兩位堂叔在此地誤入傳銷陷阱而損失了數十萬元的謎團。昨天來到民宿住處時,我看見了大門上張貼着的兩張告示,告誡公衆不要謀劃、支持或參與任何形式的傳銷活動,以免自己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和嚴厲的法律治裁。走在大街上,我沒有耳聞或者目睹有關傳銷活動的蛛絲螞跡。在街上提到“傳銷”二字,大家都諱莫如深。看來,我將不得不帶着未解的謎團回家了。是因爲我自己孤陋寡聞?還是幼稚可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後來,我遇到了一位健談的出租車司機。汽車剛啓動出發,他便自來熟地聊起自己從外地到北海“淘金”的故事。幾年前,經不住自家親兄弟的鼓動,他轉讓了經營多年的企業、變賣自己的房子,從東北來到這個火熱的地方,想要掘取一大桶金,想要成就光宗耀祖的大業。但殘酷的事實終結了他那一夜暴富的神話般的美夢,於是他就改行做了一個出租車司機。至今他堅持認爲,“我從來沒有受騙上當!我只承認自己投資失敗了!” 聽着他的故事,我竊笑了。他的經歷和感受不正是我那兩位農民堂叔當年的真實寫照嗎!

   

                                        7月21日    防城港東興口岸

      我之所以要去防城港市,是因爲那裏有東興。我之所以對東興感興趣,是因爲那裏有一個通往越南的國門口岸。況且從北海到防城港市的火車票很便宜,只要21·5¥;用時也不多,坐動車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

    火車站離住處有約5公里的距離,本可以乘坐公交車來出租車,因爲時間很充裕,我就選擇了徒步行走去火車站。這樣低碳綠色出行,既可以健身還能在涼爽的晨風中欣賞城市的風景,何樂而不爲呢?不巧是我行走不到二十分鐘,一陣陣海風吹來一堆堆烏雲籠罩在城市上空,頃刻之間大雨傾盆而下。幸好我帶有雨具足以應對,只是苦了那些忙着趕路上班或上學的人們。原本一個小時即可走完的行程,因爲一場出乎預料的大雨,硬是讓我多花費了四十多分分鐘了,好在沒有影響我的出行安排。有道是:哪裏的天空不下雨!人在旅途,不能指望總是風和日麗,還要應對電閃雷鳴。

      火車於10:52準點到達防城港北站。我又花15元錢買了一張汽車票,在一條坑坑窪窪的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後,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東興口岸。

      北倫河把中國與越南分隔開來,河的這邊是東興鎮,對岸是越南的芒街。跨河而建的“中越友誼大橋”上是中方東興口岸國門,國門修得高大雄偉,頗有氣勢。

    由於目前正處於防控新冠病毒的非常時期,東興口岸已經封關半年多了。既然封關了,我就不能走出國門去對面的越南芒街,只能在東興口岸附近逛逛!

    東興真是一個彈丸之地,滿大街的商鋪裏都在出售真真假假的越南貨,小到糖果香水之類的旅遊紀念品,大到紅木傢俱,應有盡有,但這類任何一個旅遊景點都可見到的東西實在激發不了我的興趣。

      我信步來到國門邊的那個籃球場大小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着1號國界碑,碑的正前方即是鄰國。遠遠地朝對岸觀望,唯見一片田園風光,未有東興這邊的喧鬧和繁榮。北倫河兩岸僅有中方一側的河岸邊裝有鐵絲網,而越南一側則沒有任何防範設施。我不禁啞然失笑:這是要防止中國人偷渡去越南嗎?

      因爲與越南毗鄰,東興鎮上有很多反映中、越兩國關係恩恩怨怨的文物和場所。“大清帝國五號界碑”無聲地訴說着清政府承認法國佔領其屬國越南的屈辱歷史。“胡志明亭”紀念着越共胡志明時期中共、越共間的甜蜜友誼。“中越友誼橋”則飽經中越兩國關係的曲折滄桑。1958年,中國在北侖河修建起水泥橋;1979年2月,由於中越戰爭的原因,大橋被越南炸斷;中越關係正常化後,北侖河大橋再次修建,並於1994年4月17日恢復通車,這也是現在看到的大橋。

    每當談及中越兩國的關係,我們腦子裏就會冒出“同志加兄弟”、“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中越自衛反擊戰”等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詞語來。不可否認,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在越南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中國政府和人民向越南提供了巨大的軍事、經濟援助。越南政府視中國爲堅強後盾,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因中越關係惡化,具有兄弟般友誼的國家之間兵戎相見。現在國人常感嘆世事滄桑,對“猴子”的忘恩負義之舉深惡痛絕。鄙人才疏學淺,不敢妄議國事,只能用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說的一句話來開導自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其實,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

        下午3:00點鐘,我離開東興,踏上了前往南寧的旅途。

                                        7月21~22日    廣西省城南寧

      準確地講,我是21日晚上8:30左右到達南寧東站的。剛下火車來到東廣場,我就被幾位經營家庭旅館的中年大媽團團圍住。平時聽說過不少車站周邊所發生的五花八門的騙局,我心裏不由得緊張起來,但我還是努力裝出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大媽們滔滔不絕地爲我羅列自家旅館的優勢:有獨立衛浴、有熱水、有空調、有wifi、離地鐵站近⋯⋯ 其中一位大媽點開一個網頁,指着上面的圖文說:“這就是我家開的民宿。正規安全!網上評價得分高!”有圖文作證,我相信了她的話。

      大媽用電瓶車馱着我從火車站來到她家的“民宿”。剛一進門,直覺告訴我這不是正規的民宿!因爲客廳裏的大牀上躺着兩個五、六歲左右的孩子。見我有些疑惑,大媽趕忙解釋說那兩個小孩是她的孫子。原來,爲了減輕兒子的負擔,她把所有臥室都改造成了家庭旅館的客房,她和兩個孫子就住在客廳裏。我頓時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但是看到另外的客房裏確實也有住客,並且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我就勉強自己住了下來。在付住宿費時,大媽特別強調要用微信支付或現金。我終於明白了,在火車站時她冒用了另一家民宿的名字和網頁上的圖文信息。如果我在網上支付住宿費的話,錢就到別人的賬戶了。網絡信息真是真假難辨啊!初到貴地,謝謝大媽給我上了一課!

      22日一大早就醒了,我躺在牀上盤算着今天的出遊路線。可是千挑萬選,我也沒能在南寧市內找不出幾個能夠與桂林山水相媲美的景點來。於是我就打算坐公交車四處轉轉。其實,外出遊玩時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乘坐公交車遊玩也不失爲一種樂趣。我覺得坐公交車遊玩有諸多優點:一是車費便宜,花費兩元錢就可以從頭坐到尾;二是可以在大街小巷裏穿梭,想在哪個點站點上車或者下車悉聽尊便;三是在飽覽城市風光之際,還能體察當地普羅大衆最真實、最本色的生活,畢竟乘坐公交車的人以普通百姓居多。在我乘車漫無目的地轉悠時,鄰座熱心的老大爺竭力向我推薦了他們南寧市民最引以爲傲的青秀山森林公園。

      百聞不如一見,我乘坐92路公交車來到了青秀山旅遊風景區西門入口處,開始了青秀山之旅。順着林蔭小道拾級而上,我依次走過富有民族特色的壯錦廣場、青秀山友誼長廊;匯聚了東盟各國國花、國樹和南寧友好城市代表性雕塑的東盟友誼園;具有歷史文化的狀元泉、董泉;具有明代風格的龍象塔以及具有鮮明亞熱帶風光特色的棕櫚園、芳香色豔的香花園等景點。在100餘畝的千年蘇鐵園裏我見到了以前未曾見過的品種繁多的蘇鐵,其中有的樹齡達千年以上。據介紹,園中最大年齡的“蘇鐵王”距今已有1360餘年高齡。在佔地面積500餘畝的雨林大觀園區裏,我觀賞了人面子、桄榔、聚果榕等特色植物和望天樹、桫欏、降香黃檀等獨具熱帶雨林特色的樹木。蘭園裏的蘭花自然巧妙配植於樹林間、石縫中、溝壑旁,構成了懷石疊瀑、空中花園、翠屏蘭香、絢蘭花田、古陶蘭韻、兜蘭花瀑等景點,也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時值盛夏,桃花島上不再“人面桃花相映紅”、桂花園裏尚未“天香桂子落紛紛”,雖令人略有遺憾,但是自己來得不是時候呀!在抗日學生軍紀念碑前,我駐足憑悼,以表達自己對那些在民族危難之際湧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英烈們的敬仰之心。與烈士紀念碑前肅靜氛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青秀山山頂的觀音禪裏卻是香火旺盛、煙霧瀰漫。每天都有信男善女帶着他們的企盼來到此地,在煙熏火燎的氛圍裏尋求內心的慰籍。各有所愛,我更喜歡站在高高的觀景平臺上,俯瞰蜿蜒流淌的邕江畔的南寧市貌,去感受近在咫尺的城市文明與自然生態的和諧之美。

      不知不覺中,我已在潮溼悶熱的天氣裏徒步登山六、七個小時,快要精疲力盡了。青秀山風景區內的景點很多,我絕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逐個走遍。下午3:00,我結束了青秀山的遊覽。下山後,我還順道遊覽了青秀山腳下的南寧民族博物館、還去了南寧孔廟⋯⋯

           

                                      7月22~24日  劉三姐的故鄉柳州

      22日我到達柳州時已將近晩上8:00。剛下火車,長期在柳州異地工作的天勇老弟攜兩位好友一起誠意設宴爲我接風,真是盛情難卻!一家路邊的家常餐館場面簡約卻不乏主人的熱情。一句熱忱的寒暄增進情誼、一杯甜淡的桑椹米酒回味悠綿、一盤當地特產的涼拌空心菜碧綠爽脆、一碗祕製的醬料除去了狗肉的腥味、一碟酸甜麻辣的蘸水賦予了白斬雞塊全新的魅力、還有涼拌的米粉、還有金黃酥脆的小黃魚⋯⋯酒過三巡,在公司做銷售工作的天勇老弟酒後吐真言,“哥啊!我背井離鄉獨自一人在柳州這個城市已經整整八年了呀!銷售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幹得好的事情,你得學會察顏觀色、你得學會忍辱負重、你還必須喫苦受累⋯⋯唉!一言難盡啊!” 一番推杯換盞,我早已不勝酒力醉眼朦朧。眼前車水馬龍、繁華祥和的街頭讓我對明天的柳州之旅充滿着無限期待。

        柳州以柳江而成。柳江恰似一條翡翠玉帶,呈U形把城市環抱,形成了“三江四合,抱城如壺”的地形特點。因此,乘坐遊船觀看城市秀麗的山水風光成爲絕佳選擇。然而,23日上午當我興致勃勃地來到遊船碼頭後才得知,遊船因爲洪水汛期而暫停營運。於是,我乘公交車來到了柳州的勝景之地大龍潭風景區。

    大龍潭之美首先在於其水之美。整個景區的水都發源於雷山和龍山腳下的兩眼泉水。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之間匯成“龍潭”,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龍潭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沏後蜿蜒如游龍,潭水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蓮花山下的溶洞,消失得無影無蹤。雷、龍二潭潭水碧綠如玉、清澈見底。據當地人說,在隆冬時節由於溫差原因,潭面出現水汽蒸騰、煙霧繚繞的景象,令人有身臨仙境之感。

      大龍潭之美還在於其山之美。這裏四周羣山環抱,自成屏障,佳境天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二十四峯,簇擁着一帶碧水飄然東去。同爲喀斯特地貌的獨特景觀,大龍潭的山和水與桂林的山水有着異曲同工之美妙。蔭涼處常有三五成羣的歌者在縱情歌唱,或美聲或通俗,動聽的歌聲在山谷間迴響飄蕩,這不禁讓人歎服柳州真不愧爲傳說中的劉三姐的故鄉啊!   

    大龍潭之美更在於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文氣息。這裏有各種歷史文化遺存,還有優美的歷史傳說。在龍山腳下的鯉魚嘴貝丘遺址,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骨骸和石器、陶器殘片。龍潭邊上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側山樓、八龍噴雪壩、雷塘廟、雷山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蹟。歷代文人墨客也十分鐘愛於此,並留下了許多深刻印記。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爲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風景區還開闢了幾處少數民族風情園,別具匠心地將廣西及我國南方壯、侗、苗、瑤、傣等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人們可以在此品嚐油茶、竹筒飯、酸湯魚等民族風味小喫和民族菜餚,還可以參加和觀賞到壯、侗、苗、瑤等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文藝歌舞表演。

      朋友告訴我說:“到了柳州,你一定不要忘了去喫一碗螺螄粉!”常言道: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盛產小麥,於是北方人把麪食做到了極致。水稻則是廣西的主要農作物,所以廣西百姓用大米制成了各種各樣的米粉。自從踏上廣西的土地那天起,我便察覺到了米粉的無處不在,隨意走進一家餐館都能找到諸如生肉粉、叉燒粉、雞粉、牛腩粉、海鮮粉等品種繁多的米粉來。爲了犒勞自己在景區裏徒步行走了一整天的辛勞,我們特意去市中心一家有名的米粉店裏吃了一碗久負盛譽的螺螄粉。喫完了螺螄粉,我心裏犯嘀咕,“螺螄粉喫起來怎麼有一股酸臭味呢?螺螄粉裏怎麼不見螺螄?”

        24日上午10:40,我登上了返家的動車,下午6:00多鍾就能到家了……

        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想到了一句很文藝的說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何爲生活中的苟且?何爲詩?哪裏算是遠方?我想沒有誰能說得清,沒有誰能道得到明,因爲“一千個人的眼裏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世間的美好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在於我們做出何種取捨,又何須在意下里巴人或者陽春白雪?正如柳州大龍潭景區的一副對聯所說的那樣:學識豈能同難免見仁見智,遊懷原各異任憑樂山樂水。

2020年7月26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