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第魚

豆腐魚,潮州話俗稱“第魚”。其實,這是一種潮人民間“正說反答”式的幽默之於方言語言的體現。因此魚比較軟滑,煮熟了嫩爛得很,剛好與硬梆梆的相反,硬梆梆的在潮州話裏叫做“殿”,豆腐魚便被潮人先民調侃般地叫成殿魚了。長年累月後,殿字便以訛傳訛地變成第字了。這就是“第魚”在潮州的“前世今生”。

第魚價格低廉,所以屬於便宜貨魚類,與巴懶魚飯、替皮迪魚並列“民間三大最家常俗魚”,地位遠遠不如舊時的草魚甚至鯪魚(鱗魚)。不過因其獨特的鮮味及潔白的表裏而受民衆青睞,所以儘管一直居於魚類鄙視鏈低層至今無法鹹魚翻身,但仍是市場裏的夏日暢銷貨。就算喫多了石斑魚的嘴也總是難以淡忘它的了。

潮州家常菜裏對第魚的烹調也就因之五花八門了。最常見的是做湯,也簡單易做,外加綠綠的蔥段、蒜葉以及適量胡椒粉就成,以淡味爲佳,湯自帶鮮甜體質,再上碟魚露,喫魚時蘸蘸即基本完美了。當然,若買到無良攤主摻雜的不鮮第魚,只要一二尾就可毀了整鍋湯,鹹硬了、腐敗了,亦便泡湯了。

還可以“生炊”,即清蒸。因了宋仁宗趙禎,蒸於是避諱成了炊,這也深深烙印進了潮州話這一中州語言活化石裏。有酸梅汁則加,過去是用醃製的鹹梅切片亦成,即使啥都沒,加點薑片闢腥就好了,一切取其鮮味。講究的不妨做成砂鍋魚煲,但火候就得費多一點心神了。另外,清燜蒜霸也好,紅燜亦佳,用豆醬水炒炒也是有人做的。

不過,最美味的還是燒烤做法了。當然,一般人家烤不了,易糊。

因此,要購買服務。雖然貴了點,一尾十個銀,吸溜一下就沒有了,只留一嘴鮮味。烤第魚純屬師傅工夫,不是每家潮州燒烤夜店都能做的,曾經就在西湖邊的一攤露天外省人烤攤上點了,結果烤成內外全焦糊了,只好全部倒掉,花錢買教訓。這樣,能烤成的燒烤店就一定不會差的了。有那肚量纔敢食那瀉藥。

起初接觸烤第魚的還是在汕頭市區,後來甚至連在龍湖區政府門口擺夜攤的外省人也學會了這門手藝,儘管汁水少了比不上當地人烤的,但也已中規中矩了。

烤第魚,成功的標準無非四個字:外焦裏嫩。但實際操作可不簡單了。外不焦則難以在兩根竹籤上穿串定型,裏不嫩則鎖不住足夠的鮮甜魚汁則口感不佳,焦的色澤不能呈黃(火候不夠)呈黑(過火),只能是赤焦暗褐,配料是各式燒烤香料及調味品即可,但不能鹹硬了、不能太淡了,要微辣,這樣的出品纔是合格的。

輕輕咬開魚背表皮,味道如何,基本已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了。焦皮下於是露出白玉般瑩潤的魚肉,仍是水靈靈的,此時連軟軟的魚骨也是可以一起嚼吞了。喫時還須注意兩面平衡着食,不然魚滑散而竹籤穿不住就也大煞風景了,趁熱食最佳。所以,點菜時不要貪多,每人先點二串,食完了,再點每人一串,充分享受舌尖上的熱韻。

這道烤味,連我認爲潮州市區最好的燒烤店培都燒烤的老師傅也是不敢做的,因爲伊最拿手的是烤雞全翅,牛肉串次之。後在家附近才發掘出一家有做的且成功,基本就常在該攤食了。第魚最需要鮮,因此店家進貨也不會很多的了,食時避開深夜高峯期纔好,其還有一個好處是不漲肚,這樣既能嚐到燒烤的煙火氣,又不會因過飽而給腸胃增加負擔。當然,銀子足夠的話,也是可以食烤第魚食到飽飽的,大手一揮,第魚全包場的話,管飽。

燒烤人生,人生一串,外焦裏嫩,也是歲月的最佳模樣。不管外面世界給人如何的烤驗火燒乃至焦了,內心一定要保住那份汁水,越嫩越好,童心不泯,生活也便美好了。

(恕不上圖,維持念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