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思考的?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具有思考的能力。

從場景維度,我把思考又分爲對日常事物的思考和對重要事物的思考。

日常事物的思考,比如晚上喫什麼,這個文件該發給誰,下午和客戶怎麼聊?等等此類,主要特點是事情重要程度低、意義小或者是事情比較緊急。重要程度低的事情,我們研究其如何思考意義不大。事情重要但又比較緊急的,對於我們來說思考難度較大。這裏我們主要研究下對於有寬鬆時間的重要事物的思考。

那麼我們對於重要事物是如何思考的?其過程是怎麼樣的?

我認爲主要是這麼個思考流程:

1、確定與思考對象相關的問題;

2、在大腦中對思考對象進行聯想;

3、對事物進行推理;

4、對事物進行判斷;

5、進行決策


每一步前人都通過對經驗的歸納得出了一定的規律。下面簡單聊聊如何藉助規律優化思考的每一步。

1、確定與思考對象相關的問題。

每一個思考必然對應着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組成一定是各種概念的組合。而我們進行思考時,一定不能接受自己含混不清的概念。這是貫穿思考全過程的一大原則。

然後就是思考分析問題的本質。這裏需要我們具有本質思維,思考事物本質的能力,我分爲了三種境界,可以參考另外一篇關於思考本質的文章。

以上是對問題的優化。

2、在大腦中對思考對象進行聯想。

我們大腦會對與問題相關的、相似的我們已有的觀念進行關聯。比如你思考下半年的員工管理問題,你會聯想到你對於員工的觀念、對於管理的觀念、對於下半年的觀念等等。

這些觀念都來源於你個人經歷,每一個經歷都會產生一個印象,每一個印象對應着一個簡單觀念。這些簡單觀念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觀念體系。

所以在對問題聯想,並關聯經驗時,需要時刻留意你對問題以及問題相關的概念的詮釋。因爲這些詮釋來源於你的觀念體系。你的觀念體系不代表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觀念體系。是你主觀經驗的體現。我們把關注對問題以及相關概念的詮釋稱爲覺察。

3、對事物進行推理

根據亞里士多德三段論原理,推理主要是做出各種假設。那麼此時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區分假設是事實還是調取的我們的觀念。

然後再整體上去看待推理過程。相關的支撐的例子是否充分,有沒有相反的例子來反駁推理過程?

最後看的是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確,是否犯了常見的邏輯謬誤,常見的邏輯謬誤比如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

4、對事物進行判斷

我們大腦往往尋找的是我們滿意的答案,而非事物最優解的答案。此時要關注大腦有沒有產生各種偏見。《超越智商》和《思考快與慢》兩本書中說了大量的常見的我們大腦不知不覺會犯的錯誤,你要去檢驗。去努力試着找到最優解。

當然部分重要思考的問題比較複雜。難以判斷出最優解。此時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芒格叫多元思維。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思維視角去思考,思維視角下是具體的思維模型。思維視角的多樣性,會產生紅利,可參考《多樣性紅利》。我們用不同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時,也就是重新重複了前面三步。每多一種思維視角,都會重複一次。

5、對事物進行決策

判斷完以後,就是取捨階段了。此時主要考慮的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風險大小與風險承受能力。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主要是對結果的預測。風險大小是我們思考過程的準確程度和事物本身。風險承受能力是我們對自己情況的綜合預估。權衡這三點會讓思考的最後一步決策更科學更合理。


總結:

把思考全過程分爲了五步驟,每一步提出了相關優化方案。可結合個人思考時的情況進行對號入座。

本篇乾貨較多,溼貨較少(例子),對思考感興趣或者認識到思考重要性的,可以像品位一瓶老酒一樣反覆讀,反覆品位。

以上爲個人對於思考的思考。也可能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歡迎對思考感興趣的一起探討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