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思考的?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具有思考的能力。

从场景维度,我把思考又分为对日常事物的思考和对重要事物的思考。

日常事物的思考,比如晚上吃什么,这个文件该发给谁,下午和客户怎么聊?等等此类,主要特点是事情重要程度低、意义小或者是事情比较紧急。重要程度低的事情,我们研究其如何思考意义不大。事情重要但又比较紧急的,对于我们来说思考难度较大。这里我们主要研究下对于有宽松时间的重要事物的思考。

那么我们对于重要事物是如何思考的?其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认为主要是这么个思考流程:

1、确定与思考对象相关的问题;

2、在大脑中对思考对象进行联想;

3、对事物进行推理;

4、对事物进行判断;

5、进行决策


每一步前人都通过对经验的归纳得出了一定的规律。下面简单聊聊如何借助规律优化思考的每一步。

1、确定与思考对象相关的问题。

每一个思考必然对应着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组成一定是各种概念的组合。而我们进行思考时,一定不能接受自己含混不清的概念。这是贯穿思考全过程的一大原则。

然后就是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这里需要我们具有本质思维,思考事物本质的能力,我分为了三种境界,可以参考另外一篇关于思考本质的文章。

以上是对问题的优化。

2、在大脑中对思考对象进行联想。

我们大脑会对与问题相关的、相似的我们已有的观念进行关联。比如你思考下半年的员工管理问题,你会联想到你对于员工的观念、对于管理的观念、对于下半年的观念等等。

这些观念都来源于你个人经历,每一个经历都会产生一个印象,每一个印象对应着一个简单观念。这些简单观念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观念体系。

所以在对问题联想,并关联经验时,需要时刻留意你对问题以及问题相关的概念的诠释。因为这些诠释来源于你的观念体系。你的观念体系不代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观念体系。是你主观经验的体现。我们把关注对问题以及相关概念的诠释称为觉察。

3、对事物进行推理

根据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原理,推理主要是做出各种假设。那么此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区分假设是事实还是调取的我们的观念。

然后再整体上去看待推理过程。相关的支撑的例子是否充分,有没有相反的例子来反驳推理过程?

最后看的是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是否犯了常见的逻辑谬误,常见的逻辑谬误比如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等。

4、对事物进行判断

我们大脑往往寻找的是我们满意的答案,而非事物最优解的答案。此时要关注大脑有没有产生各种偏见。《超越智商》和《思考快与慢》两本书中说了大量的常见的我们大脑不知不觉会犯的错误,你要去检验。去努力试着找到最优解。

当然部分重要思考的问题比较复杂。难以判断出最优解。此时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芒格叫多元思维。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思维视角去思考,思维视角下是具体的思维模型。思维视角的多样性,会产生红利,可参考《多样性红利》。我们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时,也就是重新重复了前面三步。每多一种思维视角,都会重复一次。

5、对事物进行决策

判断完以后,就是取舍阶段了。此时主要考虑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风险大小与风险承受能力。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主要是对结果的预测。风险大小是我们思考过程的准确程度和事物本身。风险承受能力是我们对自己情况的综合预估。权衡这三点会让思考的最后一步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总结:

把思考全过程分为了五步骤,每一步提出了相关优化方案。可结合个人思考时的情况进行对号入座。

本篇干货较多,湿货较少(例子),对思考感兴趣或者认识到思考重要性的,可以像品位一瓶老酒一样反复读,反复品位。

以上为个人对于思考的思考。也可能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欢迎对思考感兴趣的一起探讨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