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写实彩铅丨如何通过同类色运用刻画超写实静物


练习目标:通过对同类色的运用,让塑造的静物达到接近写实的程度。

预期结果:通过同类色的混色实验,找到更为自然的“亮,灰,暗”面之间的颜色过渡效果。
练习结果:基本掌握通过同类色的相互叠加过渡,塑造静物体积感。

画前思考:

1. 起形。
静物的外轮廓线(蓝绿箭头)与内轮廓线(红箭头)的粗细&虚实存在差别。外轮廓的线相对较实,在画的过程中,有些往内翻的边缘可适当加重。内轮廓的边缘不用刻意去勾线,直接用棉签柔和过渡。

2. 分析物体在单色彩时的素描关系。

通过图像分析得出:光源来自左上方。
a. 高光 —— 蛋黄左上角, 鸡蛋蛋白褶皱凸出处。
b 亮面 —— 蛋黄左上角,蛋白左上。
c. 灰面 —— 蛋白处。
d. 暗面 —— 蛋白凹陷处,蛋黄右下方,阴影处。
e. 环境光 —— 蛋黄右下高光,蛋白边缘光。


3. 色彩明度&纯度分析。

针对不同面的上色方案:
a. 高光面 —— 颜色最纯的白色,直接用白色彩铅or高光笔上色,不加任何杂色。
b. 亮面 —— 亮色+一些白色。
c. 灰面 (接近纯色)—— 饱和度高颜色与同类色叠加。
d. 暗面 (浊色)—— 饱和度稍低颜色+同类色+少许低纯度互补色。
e. 环境光 —— 饱和度稍低颜色+ 白色 + 少许低纯度分散互补色。


蛋黄配色方案

蛋白配色方案

回顾:前次画出现的问题及老师指导意见。

  1. 体积感表达不强,亮度纯度不够,灰面不敢压重色。
    解决方式:在画前先分析光源及物体的受光面,灰面及暗面。之后,在色卡上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分析颜色纯度与明暗关系,找到符合原图的配色方案。

  2. 对颜色的纯度及厚度方面判断不准确。
    解决方式:在画前思考时,加入对颜色纯度及厚度的判断,完成后,与原图进行对比。逐步加深对颜色纯度及厚度的准确性。

  3. 大色块铺色不均匀。
    解决方式:把笔侧握后,密集排线。用适量松节油轻轻擦拭后,用干净的棉签擦拭柔和颜色。

绘画步骤:

发现问题:

  1. 蛋黄叠色过渡不均匀。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边缘线明显,不自然。

  2. 蛋白烧焦的边缘观察过于琐碎,在操作时对着一个个的图案去抄形和颜色,结果陷入到细节中,导致作画效率降低。

  3. 用高光笔太粗暴了,导致液体溅在画纸上。

  4. 为避免投影,拍照离光源太近,使画面曝光过度。

解决方案:

  1. 深色到浅色及浅色到深色之间相互做渐变过渡。用棉签沾松节油在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边缘轻轻擦拭,再用棉签擦拭一下。能抹平笔触,过渡更加细腻。

  2. 应该先主观把观察到的边缘体积感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提亮色,压重色。


  3. 先试着用松节油看是否能擦去。如果不行,直接用彩铅整体铺色覆盖。

  4. 拍照时避免顶光等近光源和投影灯影响。尽量用室外光拍摄。


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练习,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对“绘画事故”处理的应变方式。首选,心态没有像上一张一样,心态直接崩了。而是先接受了画面被破坏的事实,接着开始找补救方式。比如,把画面裁小,蛋白上的直接处理成高光,而画面边缘用名字盖一下,作为底色还蛮和谐的。

另外,静物的颜色和细节处理不一定要像人物画似的,处理的一模一样。自己加一些对颜色上的理解或一些意外创意,只要是合理的,反而会让绘画变得更有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