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转——心理、行为与心理科学

截止到今天为止,简书日更累计160天;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候,我都没有放弃简书日更。不知道咱们群里有几位一直还在坚持日更的同学们,这独独属于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的体验就是心理。

什么是心理学呢?

教科书说,心理学是有关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

通俗的说,心理是针对个体的体验,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而心理学是研究群体心理的科学。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即认知、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许多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是由认知决定的。比方说单位发奖金,你知道小王发了一万元,你只发了一千元,你肯定有些不开心;你慢慢的开始知道,你发了一千元奖金还是因为小王带动整个办公室获得奖励,那么你会觉得一千也不少——这是由于自己认知决定的。所以心理过程有起有伏,有始有终。

而心理状态,包括意识和注意,是一个点。比方说,你一开始发现小王比自己多了九千块,你注意了一下,不爽——就在那一刻;可是等一会又了解了获奖的根本原因后,又注意了一下——有些惭愧,这已经属于另外的一刻了。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和人格。能力就是完成一件事的心理期待。

朗费罗说,我们判断自己,是根据我们能够做到的事;而别人判断我们,乃是根据我们已经做成的事情。这是对能力最好的诠释。

而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而性格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属于人格的社会属性。比方说我做过一个观察,在单位别人都说小王性格不好,容易急躁,喝醉酒喜欢发酒疯,骂骂咧咧的,说一般不要惹他——但是他喝醉酒后从来没有朝老板骂骂咧咧的。也就说性格也是会变得,是在适应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一般我们能用的上的是个体心理,即往应用心理学方向发展,先为自己所用,然后力所能及的帮助周围的人,即是心理咨询师发展方向。

而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属于实验心理学家,也被称为研究心理学家。大多数形成心理学的新知识研究都是有试验心理学家实施的。

而在大学或者研究所从事教学研究、论文发表,出版专著等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被称为心理学教师,这部分属于心理教学。

以上试验心理学、心理学教学和应用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心理学的六个主要视角:

1、现代生物学视角: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精神性的心理与物质性的身体的区别,引出了现代心理学。身心分离的观点证明了引发感觉和简单发射行为的是生物过程,而不是神秘的心灵力量。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也是科学心理的内涵。

2、现代认知视角:追随解构主义者、机能主义者以及格式塔心理学前辈的传统,这个视角也强调认知或心理活动,比如知觉、解释、期望、信念和记忆。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其独特认知模式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我非常有体会,还是前面的例子,我发现小王领了一万块奖金,自己的比他少了九千感觉不爽;当我知道我领的一千元,还是因为小王的成绩时,我已经感觉有些羞愧了。这是认知影响的结果。

3、行为主义视角:关注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主义比较激进的观点是心理根本不应该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约翰华生认为真正客观的心理科学应该只研究可观察的事件,即来自环境的刺激和生物体的反应。

华生说,行为主义是研究行为以及影响行为的可测量的环境条件的科学。

行为主义者反对外在行为所代表的内在过程进行任何转的推测。

4、全人视角: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特质与气质心理学

心理动力学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的理念是心理尤其是无意识心理,是人格能量的蓄水池。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激励我们的正是这种能量。他的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强调的是无意识中的恶的力量,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是人类天性中积极的方面。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提出人类具有成长和向善的内在需求,同时还强调自由意志,人们可以行使自由意志,做出影响他们生活与成长的选择。

大五人格:开放性、依人性、责任心、外倾性、神经质性。

5、发展视角:源自天性与教养的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从发展视角来看,心理的改变源自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社会化视角:环境背景中的个体

社会文化观点的支持者当然也不否认遗传、学习的影响,甚至不可否认无意识过程的影响。相反,他们为心理学引入了一个有力的附加概念:情境的力量。

从这个视角来看,人们长期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对行为的影响力有时会超过其他所有因素。

总的来说,6种视角在全面理解人类行为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一种视角都有它的优点和缺陷,很少一种视角完全解释行为的情况。

毕竟理论都是为了解释问题而提出来的,我想无论站在何种视角,如果他活得都很快乐,他不需要任何解释。

最后谈一下学习的心态:关于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是在2020年3月20号买的,基本就看了两章,看不下去,为什么呢?心理上有排斥,灌不进去,总抱着侥幸心理,想干这个干那个,心里不踏实。

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个“相信才看见”的问题。

最近想明白了,其实也不是想明白的,是被逼出来的——靠天天不应,靠地地不灵,最后还得靠自己,总是要活下去;当心落了地之后,才发现每一个人活着都不容易,自己面对的一切就认了吧,接受现状然后改善现状。于是重新再看书,感觉完全不同了。

这是境由心转的来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