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迷信的大陰謀 | 資治通鑑

一場迷信的大陰謀 | 資治通鑑

圖 | 千里江山圖

【專欄介紹】

解讀《資治通鑑》,歡迎關注。

這是第 173 篇。

【發生時間】

公元前一一三年

【相關人物】

欒大

【故事大概】

人之所以會陷入迷信,是因爲心靈失去了依靠,陷入了黑暗。

當一個人,對外在事物失去把控,就很容易轉向迷信。很多人喜歡求神拜佛,希望能夠保佑自己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實際上,要想事業有成,就得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想要身體健康,就要保證良好作息,正確的生活習慣。如果一味地求求拜拜,不但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反而還會讓自己的身心崩潰。

這就好比,在一個家庭當中,有一個能力強的父親,那麼家庭裏面的事情就能夠處理得井井有條,孩子教育好了,夫妻關係和睦了,經濟好了。如果是一個能力不強的父親,這裏亂指揮一通,那裏亂指揮一通,不懂裝懂,就把整個家庭給弄得烏煙瘴氣了。

對於人的心靈也是如此。如果人的一身充滿正氣,相當於心中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官,自然就不會迷信這些亂七八糟的鬼神學說,也不會受到它們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的身心亂了,那麼就很容易沉醉在這些毫無根據的東西里面,無法自拔。

往小的方面來說,影響自己的事業、身體。往大的方面來說,影響整個家庭,整個社會。

一、多次陷入迷信的漢武帝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講過漢武帝迷信方士的事蹟了。但是,被騙了多次之後,漢武帝依舊相信方士,甚至多次提拔方士到官場裏面,像方士少翁,就被提拔爲文成將軍。一個只會招搖撞騙的方士,沒有任何軍功,政績,居然被提升爲將軍,非常不可思議。

這就好比,你什麼都不會,只會從網上學了幾招算命的口訣,結果被你們的總經理提拔爲副總經理一樣荒謬。

文成將軍少翁死後,本以爲漢武帝會因此停手,沒想到,在丁義的鼓動之下,又再一次信奉了方士欒大。

丁義,是劉邦時期的大功臣樂成侯丁禮的後代。而欒大,原本是侍奉膠東王劉寄的,史書上記載他長得非常好看,而且說話又好聽,深得劉寄的喜愛。欒大不僅會拍馬屁,還會對戰略上的問題分析一二,還大言不慚,一副有理有據的樣子。

原本大家對方士的認識,都停留在道術層面。現在有個方士,居然能夠指點江山,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基於此,欒大被康王,藉由丁義之手,獻給了漢武帝。

欒大對漢武帝說:“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爲賤,不信臣;又以爲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

意思就是,我曾經在大海上看見過安期、羨門等老神仙,但是呢,老神仙們覺得我地位低賤,而且我侍奉的人康王,又只是區區一個諸侯王,沒有資格得到長生不老的藥。我的老師也曾經說過,長生不老藥是存在的,就像黃金可以隨便煉成,黃河的決口可以隨便堵上一樣。之所以不獻給您長生不老藥,是擔心落得跟文成將軍一樣的下場。

欒大這段話,說得實在是太巧妙了,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謊稱自己見過神仙,同時貶低了自己的身份。注意,這裏不是簡單地貶低,而是拉着康王一起。欒大的意思是,仙藥之所以求不得,是因爲想要求藥的人,身份太低了,沒有資格求得。言外之意,就是說,如果由漢武帝這樣尊貴的身份來求藥,是肯定能夠求得到的。

接着,舉出了自己的老師,說了黃河決口的事情。在當時,黃河決口已經很多年了,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置。藉由老師的話說出,表明了老師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最後,還暗中要求漢武帝無條件地相信他,支持他,不要像懷疑文成將軍一樣懷疑他。實際上,文成將軍與欒大,都是同一位老師教出來的。

這段話一說,漢武帝覺得非常受用。不得不說,欒大的拍馬屁功夫,非常高明。明拍按拍,直接把漢武帝給拍得飛上了天。

漢武帝直接就說:“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

首先,說文成將軍的死不關自己的事,是他自己誤喫馬肝中毒而死的。傳說中,馬肝是帶有劇毒的。接着,說只要你能夠求得仙藥,啥都可以給你,放心放心。

有了這兩句話,欒大就放心了。又接着對漢武帝說,要求藥,先得誠心。怎麼樣纔算誠心呢?就要把求藥的人,當成是貴重的賓客一樣。注意,不是下屬,而是賓客。意思就是,欒大的位置,要比任何大臣都高,甚至可以跟天子平起平坐。

爲了讓皇帝更相信他,欒大還親自表演了一次法術,讓棋子在棋盤上互相進攻,直接讓漢武帝心服口服。

二、方士居然成了將軍

此時,漢武帝的心頭大患,就是黃河決口的事情。爲什麼呢?因爲黃河在公元前一三二年就已經決口了,至今二十年了,都沒有處理好。一件如此關乎民生的大事,居然拖了二十年。二十年,有多少百姓深受其害?漢武帝又如何能夠向百姓交代呢?

在開頭我們講過了,當一個人的心神亂了,就容易求助於迷信。漢武帝雖爲天子,卻也是個人。在這樣的重大壓力之下,漢武帝把希望寄託在欒大身上。

讓我們把目光往前放一點,看看秦王嬴政時期,他是如何做的。大家應該都知道鄭國渠。鄭國渠,是鄭國主導修建的。鄭國,水利專家,是韓國人。鄭國之所以會進入秦國,是因爲韓國廟堂,想要通過這樣一件超級工程,來拖累秦國,最後讓秦國不戰而敗。沒想到鄭國到了秦國之後,一心一意,刻苦調研,真的把渠給建城了,直接讓整個關中都富足起來。如果不是因爲鄭國,秦國吞併六國的時間,可能還要往後拖一拖。

大家注意,凡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必定要水利專家來進行主導。而漢武帝,妄想着讓一個方士來主導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十分荒謬的。甚至,還把欒大當成是大禹一樣的人物,提爲將軍,稱之爲五利將軍。

後來,欒大的地位越來越高,漢武帝還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衛長公主嫁給了他。欒大火箭一般的晉升速度,讓整個國家的人都瞠目,一場席捲全國的迷信暗湧,開始湧現。

這就好比,在公司中,一些神神叨叨的人,沒有實際業績的人快速晉升,那麼對於其他人來說,肯定是有很多怨言的。如果神神叨叨就能夠升職加薪,幹嗎還要努力工作呢?於是,逐漸就會有人開始學着神神叨叨,學着拍馬屁。長期下去,整個公司的風氣,都將變成十分詭異,也無法健康發展。

迷信這種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欒大的下場,跟少翁也差不多。等到那些騙人的把戲被揭穿的時候,自然就是死期來臨。後來,漢武帝派欒大去討伐南越,結果欒大嚇死了,不敢去,就說自己要去泰山見神仙,給士兵們祈福。漢武帝派人暗中跟隨,結果發現欒大什麼神仙都沒見到,就把他給殺了。

三、領導的慾望

我們知道,作爲一個君主,如果行爲不正,所造成的影響將會非常大。所以,在古典經書當中,很多都在提示君主,不見可欲。什麼是不見可欲呢?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夠隨意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作爲君主,身邊圍繞的人都是一羣高智商,重利益的人。這羣人,無時無刻都在盯着君主的一舉一動。君主喜歡這個人,他們就往那個人身邊靠攏。君主討厭那個人,他們就會想着埋汰他,甚至暗中將他除掉。他們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君主的重視,提升自己的地位。

《素書》:以明示下者暗。

就是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君主,身邊圍繞的,都是這樣的人,無形之中,就相當於給自己編制了一層厚厚的繭,自己的號令傳達不出去,外面的真實信息傳不進來。就好像趙高與胡亥的關係一樣。

就好像齊桓公很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結果整個國家,無論大臣還是百姓,都逐漸喜歡穿紫色的衣服。

從現今的視角來看,也是如此。作爲領導,如果喜歡錢財,那麼就會有人想着通過錢財來賄賂。如果喜歡美色,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邊,總是“不經意”會出現形形色色的美女。

在《人民的名義》當中,田國富在籃球場上對沙瑞金說,這個籃球場,原本是一個網球場。因爲趙立春喜歡打網球,就建了一個網球場。你來了之後,整個網球場就被人推掉了,重建了一個籃球場。沙瑞金聽完之後,背後一涼。因爲,背後那個人,知道他喜歡打籃球,在暗中就動用了力量,修建了籃球場。

實際上,作爲領導者,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神祕感”。這種神祕感,並不是要脫離員工,脫離羣衆,而是十分深邃與巧妙地,將自己的某些慾望、愛好給隱藏起來,讓壞人、小人無機可乘。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要想不溼鞋,就得換上一雙防水的鞋子。

四、一場陰謀

回過頭來,如果我們仔細再揣摩欒大一開始說的話,甚至還能夠發現,一場隱藏得非常深的陰謀。

首先,欒大和少翁,都是由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而恰巧,欒大和少翁,又先後來到了漢武帝身邊。這看似巧合,實際則不然。

在漢武帝思念王夫人的時候,少翁帶着他的皮影戲出現了。在漢武帝憂慮錢財與黃河決口的問題,欒大帶着他的變黃金術與堵塞黃河決口的道術出現了。

這不是巧合,甚至可以說,是一場刻意的安排,目的是爲了迷惑漢武帝,攪亂整個廟堂,最後摧毀整個廟堂。廟堂摧毀之後,背後的勢力就會浮出水面。只不過,漢武帝雖然迷信,卻也經常會留一手,在大亂還沒有形成之前,就將這些方士給處理掉了。

就好像,隔壁老王貪圖鄰居家妻子的美色,想盡辦法把丈夫給趕跑,最後將妻子霸佔一樣。說到底,問題出在了漢武帝身上。君主展現了慾望,被奸臣所利用。

真正的大智大勇,是像毛主席那樣,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魄力,而不是求助於鬼鬼神神。

【觸類旁通】

張湯之死:權力的漩渦

【歡迎關注】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公衆號:稽聖

微信號:jishengwh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