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豫讓的生死觀 | 資治通鑑

刺客豫讓的生死觀 | 資治通鑑

桃村草堂圖

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

在《資治通鑑》,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它是刺客豫讓說的。意思就是男人甘願爲賞識自己的人獻身,女人願意爲欣賞自己的人打扮。讀這句話,可以感受到一種很純粹的人際關係與人性本能。

豫讓這個人,很純粹,又很複雜。純粹之處在於,他忠於一人,甚至連自己的肉體,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拋棄。複雜之處在於,他原本就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卻執拗於某個點上,不肯放過自己,也不肯放過他人。

被壓抑的勇氣與謀略

《史記》中記載,豫讓是晉國人,曾經侍奉過範式、中行氏,但都沒能得到重用。後來,到了智伯瑤身邊後,才受到了重視。

從這段經歷中可以看出,豫讓並不是甘於平庸的人,相反他是一個有野心,想更進一步的人。就好比,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在公司中,沒有什麼發展前景的時候,要麼就頹廢下去,要麼就換一家公司謀求更好的發展。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豫讓有什麼長處與能力,但從後來豫讓刺殺的整個佈局與謀劃中看出,豫讓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這種能力,並沒有被範式、中行氏挖掘到。這種憋屈的感覺,不被看重的失落感,促使他離開了中行氏,來到了智伯這一邊。

在當時,智伯的野心很大,他想要結束三家分晉的局面,想要以一族之力,再次整合整個晉國。智氏強,則晉國強。晉國強,則能夠獨步於整個中國。

《史記》: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

智伯之所以尊崇豫讓,應該是他挖掘到了豫讓身上的閃光點,看出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否則,以智伯的自大,他又怎麼可能尊崇一個沒人要的小員工呢?智伯的野心與豫讓的謀略一拍即合,兩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幹一番大事業。

可惜,天意弄人,這時候智伯被趙氏、韓氏、魏氏三家聯合打敗,所有的勢力全部被消滅。沒想到,剛起跑就跌倒。這對於豫讓來說,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好不容易,能夠個欣賞自己的人,事業剛剛準備起步,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趙襄子對智伯是非常厭惡的,厭惡到什麼程度?他把智伯的頭割下來當飲酒的器具。豫讓很機智,逃跑到山裏面,沒有被抓到。這時候,他就發誓,智伯是他的伯樂,他一定要爲智伯報仇,否則“吾魂魄不愧”。

緊接着,一場精心佈局的刺殺行動,就展開了。

精心局部的刺殺行動

爲了不被發現,先更改改性,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接着,去應聘宮裏的茅廁保潔。茅廁是警備較爲疏鬆的地點,是一個好的行刺地點。

但是,當趙襄子準備上廁所的時候,突然覺得心慌,不放心,就讓人仔細檢查了一下。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一跳,一個保潔,衣服裏面居然藏了刀,仔細審問後,發現是豫讓。豫讓也直言不諱,直接就說自己是來給智伯報仇的。趙襄子覺得他有義氣,沒有追究,就放了他。

自己的聲音、樣子都被人發現了,想要再行刺,是不太可能了。於是,便口吞火炭,身上塗漆。聲音啞了,皮膚爛了,不再有人認得出來。從這點上看,豫讓是個有勇氣的人,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都可以不管不顧。

第二次行刺,豫讓選在了橋上。首先,他是跟蹤了趙襄子的車隊一段時間,總結歸納出了趙襄子的出行規律。接着,在趙襄子外出的前一天,埋伏在橋上。之所以選擇橋,是因爲空間較小,趙襄子逃跑的機率較低。但同時,如果自己謀殺失敗,想要逃跑,機率也爲零。

從兩次行刺地點的選擇來看,豫讓都是抱着必死的決心。

但是,命運又開了個玩笑,這次趙襄子不心慌了,輪到趙襄子的馬心慌了。馬的異常舉動,讓趙襄子心起疑惑,又讓人搜查了一下橋上的人。果不其然,又發現了一個帶刀的刺客。經過一番的審查比較,才發現是豫讓。

豫讓也知道自己這一次是必死的,但是報不了仇,沒臉到黃泉路上見智伯,便求趙襄子給他一件衣服。他對着衣服刺了幾刀,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於是自殺。

理想與信念的坍塌

在智伯死了之後,豫讓的生死觀發生巨大的變化。最後的刺殺失敗,則直接奪取了豫讓的所有希望,他的所有信念與堅持,在一瞬間全部坍塌。所以,只能夠藉由刺衣服的舉動,來說服自己。

豫讓是個行動主義者,他並沒有屈服於困境,也做出了努力。只不過,他的能力只能夠到這裏,無法再改變更多的東西。很多人都是如此,面對生活的重壓,掙扎過,努力過,最後發現自己連生存都已經很艱難了,又何談生活呢。

對於豫讓的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爲他重情義,有些人認爲他執著,有些人認爲他死得毫無意義。對於人的蓋棺定論,其實不容易。

毛主席在《爲人民服務》中,寫到張思德的死,是重於泰山的。因爲他是爲人民的利益而奉獻自己。

我們講過,豫讓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從他刺殺的佈局,從他對自己的苛刻來看,確實如此。但是,他的這種才能,並沒有發揮好,最後反倒是陷入了一種侷限當中。

韓非的評價很中肯,他認爲:上不能說人主使之明法術度數之理以避禍難之患,下不能領御其衆以安其國。是雖有殘刑殺身以爲人主之名,而實無益於智伯若秋毫之末。

意思是說,豫讓不能夠讓智伯避免災難,不能夠幫助智伯管理好百姓。最後,雖然有忠心的好名聲,但從根本上看,他所做的一切,對於智伯來說,毫無意義。

在韓非看來,豫讓應該讓智伯明白自己的執政失誤,幫助智伯帶領整個智氏強大起來,避免受到了滅族。只要不滅族,智氏便能夠獨霸於整個晉國,那麼整個春秋歷史將會改寫。不會有後來的三家分晉,也不會有後來的戰國。那麼,在蓋棺定論的時候,豫讓將會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不會是一個無奈的理想主義者形象。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豫讓的死,是輕於鴻毛的。因爲他不是爲人民的利益而死,不是爲晉國的國家利益而死。他完全是以報仇的心態,以對智伯的忠心而死。

【觸類旁通】

倪寬:什麼纔是好官員 | 資治通鑑

【歡迎關注】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公衆號:稽聖

微信號:jishengwh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