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顆牙管窺文化差異——0827繪本《我的牙掉了》

《我的牙掉了》,中川宏貴,日本50後,做過5年幼兒園教師,成立過自己的樂隊——“老虎屋帽子店”樂隊,他創作的兒童歌曲,進了日本音樂課本,他創作的繪本,被收入了小學語文課本。他的作品大多聚焦於兒童成長中的困惑,比如《哭了》《發火》《討厭》《謊話》等。和他配合的插畫家也都是知名大咖,比如秦好史郎、長新太、長谷川義史等。

今天這個故事的主旨一目瞭然,正如書名,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孩子掉了一顆牙齒的“大事”——這個“大”是對孩子來說。

我們來看封面,鏡頭是從張大的嘴裏往外看,嘴裏面,舌頭上躺着一顆潔白的牙齒;嘴外面,三顆大人的腦袋擠作一團,全都注視着那顆躺着的潔白牙齒,表情有驚訝,有焦慮,有欣喜。

因爲做過幼兒園教師,作家中川宏貴對兒童心理把握到位,準確而細膩。比如書中有一頁,畫面上飛滿了一張張缺一顆牙的嘴巴,配上大字“噝噝”“噝噝”和幾行小字:

        它早就搖搖晃晃了,

        現在終於掉下來了。

        我倒沒覺得怎麼疼,

        只是嘴裏涼颼颼的。

小孩子第一次掉牙開心多於害怕,好奇多於擔心,感受風穿過牙齒縫的嗖嗖涼意,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奇妙感受。

然後作家再接再厲,用小孩子的腦洞繼續調皮搗蛋,比如,把一顆玉米填補缺牙的空檔,但很快就找不到了(被吃了),把吸管放到缺牙的地方,咬緊牙關還能繼續享受果汁的美味......

作者全篇都忠實地圍繞“掉牙”這件事,展開各種腦洞大開的想象,符合日本人對一件事做到極致的精神。我一直覺得,電動馬桶圈這件事,全世界只能日本人才能幹得好。

同樣是“掉牙”,看看美國作家是如何創意的。我們來看看彼得西斯的《瑪德琳卡》。

小女孩掉牙了,這天大的事一定要告訴街坊裏每一位鄰居,於是她走街串巷,法國、意大利、印度、西藏的鄰居,一路走來,一路興奮地告訴所有的朋友:“我掉牙啦!”

鏡頭不再是從嘴裏費勁地往外看了,而是從太空往地球看,像Google Earth一樣,拉近再拉近,然後是全景、中景、近景,俯視、仰視、平視。作爲曾經的捷克最好的紀錄片導演,彼得西斯的鏡頭感帶來的不僅是視覺震撼,也推動每一位讀者,真正從內心重新審視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原來我們的世界可以是這樣Zoom in Zoom out的來看,Google Map最初的創意正是來源於此書。

《我的牙掉了》的結尾是:

        我又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我要把自己掉的牙都收藏起來,

        老了以後用它們做假牙。

從一顆牙最後回到一顆牙,從一顆牙無限擴展到地球家園,兩種文化造就的兩部作品,各有妙趣不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