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輸入沒有輸出


陽光很好,天氣很熱,完全感受不到初秋的氣息,趴在牀上就着照在房間裏強烈的光線讀書,除了沒有花草蟲鳴,完全是一種躺在公園裏的感受。

讀了韓梅梅的《一個自己的房間》,其中一篇“空房子”讓我感觸頗深,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爲那酸澀的愛情,爲那愛情裏倔強的人們,爲那未知的交錯的多舛的人生。無論生命的軌跡有多麼不盡人意,但生活的腳步還是在繼續着,裹挾着各種味道,也許是孤獨,也許是惶恐,也許是很多很多我說不出來的複雜的感受,這應該就是生命裏最神祕也最讓人無奈的地方吧。

這幾天斷斷續續地也讀了不少書,讀到某章某節也有那種能夠讓人共情的橋段,也生出了些許感慨,但到準備下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並不能輸出一些很深刻的想法,這讓我不禁懷疑自己的輸入方式是否正確,可是我的讀書方式也並非走馬觀花,讀到某處精彩的部分還要反覆閱讀,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以前看到某本書上說,人的知識面應該像一張網,每一次精心的輸入都會讓網越來越廣,但前提是這些知識的點狀結合是在一個維度上,而不是分散地處在一個自由的空間裏。這裏所謂的“精心”,應該就是每次輸入的選擇與勤奮的思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選書,不論題材,不分流派,一味地緊着自己的愛好去讀,那人讀一輩子可能也只是個庸人。當然讀書不過大腦,一路走馬觀花,計劃再詳盡,選書再精心,那人讀過的書就像爲填飽肚子喫下的飯,也都只是個過場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