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力量

 

        母亲这辈子认真做两件事。一件是教书。一件是捍卫她的经济利益,态度像特朗普的红领带一样鲜明。

        早年,父母拿工级制的微薄薪水,家里三个读书的娃,还要照看衰老的双亲,经济很是拮据。父亲是家族落败颓靡间出落的唯一壮苗,干公事当干部,被央求被仰仗的时候就多,所以,母亲时时提防,不敢有丝毫懈怠。防着他管闲事不嫌太平洋宽,做家贼赒济亲戚,刻薄家人接济朋党,拖垮了稍显安稳的家。

        要帮衬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多得让人绝望,令人窒息。

        单说赶集。逼窄的家里塞满篾筐揹篓,坐满一脸谦恭的亲戚,远的是要扒拉指头从列祖列宗算起的。都卡着饭点来,不管远近亲疏,便饭总是要留下来吃的,从单位食堂买回的白面馒头,用唐瓷洗脸盆堆码,场面很壮观。眼瞅父亲一边和颜悦色地敬烟请茶,一边用佯装的威严眼色,频繁压制母亲抑制不住的愠怒,脑门儿上全是难汗珠子。

        害怕听见薄扉扉的门外怯生生的动静,害怕进巷口的时候,撞见面生的乡人迈着蟹步,大声武气地对同路人朗声嚷嚷:

        “我去趟粮食局宿舍,隔房哥佬倌在这里当正的!”

        粮食局——颗粒饱满,满仓满谷的名字。听上去就有舒适的坠胀感,饱嗝一样响亮,绝对跟辘辘饥肠无关,跟亮汪汪的油珠儿紧密相连。

        其实,父亲一直是副职,在单位是,在家里更是。

        总结父亲母亲的半生,即是攻与防的经济拉锯战,有板有眼的传统戏。这一路手眼身法步,生旦净末丑的折子戏演下来,父亲在母亲心里,落下个不顾老婆娃儿的败家印象,啥时心里起疙瘩了,老帐新帐一起算,总是要被翻出来反复声讨的。在故友亲朋的嘴里,父亲仗义疏财,救急救难,不搭架子不摆谱;母亲则如守户之犬,整日呲牙露齿,高咆低哮,一有风吹草动,即刻不休不眠。

        后来,日子终究是普遍性地好起来,父母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以前常来借贷告急的近亲,走动日渐稀松,蹭一顿好饭食的远戚,亦不复往来。少了缠斗拌嘴,缺了你攻我防的角色转换,陪着哈欠连天的老花猫,父亲竟生出许多的寂寞来,陷进沙发里,一坐就是半天。

        工资卡上交,定期定额的零花钱,喝散装白酒呷三级花茶还有节余。节气婚嫁,人情客往之事务,尽数交由母亲全权处置,一切权利归了苏维埃。

        母亲嘴碎,好吃零食,父亲极有耐性,咬着母亲的步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手里拎着小包大袋。母亲自诩样貌端正,喜欢漂亮,好穿,父亲就笑咪咪陪着走上街逛下街,寻得新奇,偏着头欣赏,不问贵贱便买下来。父亲嫌这嫌那,坚辞不买。

        子女结婚生子买房办大事,父亲总是督促母亲慷慨解囊,完了还低声嘱咐:“娃娃吔,不用记挂还,我们老了,用不了那些个钱。”

        后半生节俭克己,偿还前半辈子无奈的欠疚。这辈子,父亲心里最看轻的,其实是他自己。即便离开的时候,身上穿的,全是儿子女婿淘汰掉的衣衫。

        落单的母亲,终成寂寞的金融寡头。缺了父亲的扰袭,她的攻防演练毫无价值,就像蔡英文在孤岛上搞的汉光演习。

        蹒跚行进在寂寞的房子里,除了去阳台练习遭到反复投诉的二胡独奏,(隔壁女人说那是钝刀子杀鸡),就是悄咪咪关上房门,窸窸窣窣打理裹在无数层塑料袋里的定期存折,嘎嘎细数崭新的酒红色大票。

        今天大早,她风风火火,目光如炬地凑到我面前。

        “你去帮我买点基金!”

        “鸡精,厨房里还有。”

        “是赚钱多那种基金。”

        “啊?!!!”

        近几天股市疯涨,群情激昂,据说有抵押了房子,夸张的有借了高利贷去开户炒股的。惊诧于经济游戏的无孔不入,耳聋眼花,八十八岁的老母也听进去一嗓子,瞅准了某个玄关里的机缘巧合?或许是前半生被窘迫的经济折磨得够呛,落下了无法治愈的病根儿?或者是她预防着另一波情理之内,推脱不了的,关乎不动产的“劫掠”与“瓜分”?

        我惟愿母亲害怕的是后者。父亲还好好的呢,她得护紧了俩口子养老的银钱。


                        2020年7日5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