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现代白领生活楷模,努力工作,认真游玩!

说起欧阳修,我在做学生时,完全没有好感,需要背诵的古文和诗歌太多,《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

现在除了《醉翁亭记》,还记得个开头,其余的早就想不起来了。但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无论在北宋文坛还是在思想政治界,都是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就单单论唐宋八大家中,唐两位,宋六位,北宋的除了欧阳修本人,其余五位都是欧阳修提拔培养起来的后起之秀。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如洗,母亲无钱买纸笔,以芦苇的杆在灰土上画画,教他认字。“画荻教子”说的就是欧阳修的故事。读书呢,就靠邻居家藏的韩愈文集,因此他对古文的爱好,可以说师承韩愈。

欧阳修在诗和古文上都是改变风气的领导人物,但在词方面只不过是为中间过渡人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他和晏殊,继承了五代冯延巳的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启下,指苏轼和秦观,继承了欧阳修的词,“苏子瞻得其深,秦少游得其俊”。

然而,欧阳修从来都不是一本正经地老夫子,他是工作游玩两不误,简直称得上现代白领的优秀楷模,简单说就是努力工作,认真玩耍,事业生活两不误。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欧阳修的出场就特别的好玩:参加完科举考试,自以为能中状元,便径直去买了一件大红色的状元袍,穿上之后得意洋洋。开榜后,发现状元是别人,便把大红状元袍披在了状元身上,潇洒离去。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过了。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这话说的就是欧阳修。

努力工作的欧阳修,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如果你看了《清平乐》,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刘太后打压欧阳修的一个理由是,欧阳修写的艳词在坊间流传,有伤风化。

北宋初期,词还仅仅在民间歌坊流传,是不入流的文学体裁,就像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文人士大夫都会用游戏的笔墨写些短小的小词,用于歌宴酒席间传唱。

然而,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游戏的时候,才会有无心的流露,表现出一个人的纯真本质。无心中你自己个人的学问、修养、经历、性格就在不经意的时候对你的作品中的感发产生了作用。

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见过的风景,都会成为你个人独有的气质。

“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我以为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说明了欧阳修对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

饱食终日是无法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的,只有在艰苦患难之中,才可看到他真正的修养何在。“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这是最高境界。

然而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如此呢?退而求其次,就要看他怎样对待忧愁患难,是怎样没有被忧愁患难击倒的。

所以冯正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止是他表现于词里面,而是他对南唐国家的态度。

晏同叔的理性也不仅表现在词里,也在于他对政治、军事方面所具有的眼光、见解以及处理安排的办法。

那么欧阳修呢?在政治方面,他开谏官言事之风气,不怕得罪人,批评朝政;在科举考试上,他主张改革不重骈文重策论,招人怨恨;在改革方面,他支持范仲淹,反驳结党,著《朋党论》,以致仕途艰险。

欧阳修身体力行,实践了什么是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

在生活方面,欧阳修则是在忧患之中有一种尽兴游玩的意兴,这是他独有的对待忧愁挫折的一种方式和态度,这种态度从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

比如他自己取的两个别号——“六一居士”和“醉翁”,就是当他在朝廷党争中因为耿直敢言而被贬谪后所取的。

“六一”指的是有书一万卷,金石佚文一千卷,平日消遣有棋一局,琴一张,酒一壶,再加上“吾一老翁”,共有六个“一”。所以自号为“六一居士”。

“醉翁”则是欧阳修在被贬官滁州以后,写了《醉翁亭记》,对自己的一种自嘲。“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对山水的欣赏,普通人并不能了解,虽同行但却无法探知。“人知随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他内心的情趣是很难用言语描述的,历经挫伤忧患,仍然能够欣赏自然之美并从中得到乐趣,而不沉溺于忧伤之中,这是欧阳修的修养。正所谓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

欧阳修这个人,活得很真实也很洒脱,为官就慷慨激昂,被贬也不伤感牢骚,写诗写古文,有大气魄大格局,写词则浪漫风趣,被人说恶俗都不怕。

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欧阳修是一个有趣的人,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灵魂,上班能左右国家大事,下班能引领流行歌坛。

有很多人都认为,写艳词有损欧阳修的高大形象,所以,在他的词集中未收录很多“不正当”的词。但我以为业余生活泡泡酒吧,喝点小酒,拉个小手,说几句情话,作几首流行歌曲,这些小节,恰恰使欧阳修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

在《采桑子》(之四),欧阳修写道:“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过来细雨中”。

花过春暮,满地落英,杂乱不堪,天空飞絮,没有游人,没有笙歌,站在楼前,看微风中,垂柳飘动,才发现春天已经过去。放下帘栊,雨中双燕孩子为哺育幼雏而忙碌。

要怎样的人生经历才能说出“群芳过后西湖好”?一个人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是不是有忍耐寂寞的能力。在这里欧阳修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会,写出了他人生经历中的锤炼,含有极深的意境。

我们再来看《采桑子》的最后一首词: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在此词中,欧阳修感叹年华的流逝,人世的沧桑,这种认识包含了他对人生的体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还有智慧的觉悟,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欣赏,至老不衰不减,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白发戴花君莫笑”,“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哎,我都开始羡慕欧阳修了,事业上,做自己想做的事,哪管升迁贬谪;生活上,苦乐悲哀皆可歌,情感丰富,更有一颗处处能发现美的心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