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富贵公子似宝玉,一腔抱负化诗文

在宋代,除了柳永的词为歌坊喜爱,还有一位词人的词,同样受到追捧,这个人就是晏几道。

当时,很多富贵人家在家中养了美丽的歌女,如果他们追求文雅,就会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搜寻晏几道的歌词善本。要是谁家的酒宴上能演唱小山新词,就会引起他人的羡慕。

那么晏几道是谁呢,好像宋代还有一名做过宰相的词人叫晏殊,他俩什么关系?

你猜对了,晏殊老来得子,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在文学地位和成就上,和其父难分伯仲。

晏几道的作品集为《小山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对他的评价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在宋词中,晏几道的词以写情为最佳,因其词风华丽、画面感强,很多人以为晏几道的成就在其父之上,但也有人认为小山词缺少含蓄美,他的词也仅仅只是写情,没有更深远的含义,比不上晏殊的温婉和理性隽永。

宋代是一个词人辈出的时代,不仅有苏门三学士,还有晏家父子。晏殊自小是神童,又一生富贵、仕途顺遂,作为其儿子的晏几道自然也是天资聪慧。然而晏殊晚年得子,难免宠溺。

晏几道生在富贵人家,娇生惯养,被家里人保护的很好,不知人间疾苦,性情纯真,没有被世俗所污染,但也对社会国家不甚关心,只是终日沉迷在自己的诗词歌舞之中。就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相似,沉浸在大观园中,远离世事俗务。

黄庭坚在为《小山词》做的序中,说他是一痴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意思是说他在官场上一直不得意,却不会放聪明些讨好一个有权势的靠山,以求飞黄腾达,这是一傻。他作文有自己的风格,不肯学应付考试流行的官样文体,这又是一傻。别人做了一百件对不起他的事,他也不怀恨,他如果相信了谁,就一辈子不会怀疑那人会欺骗他,这又是一傻。

因此,当晏殊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他不喜官场逢迎,终其一生也只是卑微的小官,他后期的词更多的表现了个人的哀怨和离愁。

虽然都是喜欢听歌作词,但晏几道和柳永是不一样的。

柳永始终抱着渴望,希望在官场中博一好前程,做官时也是政绩斐然,然因早年流传歌坊的浪漫小词受到牵连,始终不能一展抱负,郁郁不得志,他的词写秋士感怀为最佳。

晏几道则认为以往歌词都太烂太俗,立志挑起乐府歌词的救亡工作,他的志向从来就不在官场,而在于填词写曲上。因此他写情写景为最佳,辞藻华丽、色彩鲜明,却无更多的深意。私以为,这是晏几道不如他父亲的地方。

我们来读一首晏几道最有代表性的词《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是晏几道对过去好时光的回忆:当年美丽的歌女小苹,罗衣上打着两个心字结,琵琶曲缠绵悱恻,然而现在一起听歌的好友,都不在了,歌女也消失了,只有当年照过如彩云般美丽的歌女的月亮依然在。

晏几道的春恨,是有明确目标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句画面感强烈,让人惆怅无奈。读晏几道的词,其实是不需要过多的解读的,因为本来就写得非常通俗易懂,又没有太深的含义,为没有多少阅历的年轻人最喜欢,恰如今天的甜歌,直抒情爱。

类似的,晏殊也有一联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除写景物外,还含有宇宙循环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这种深婉的含意就非晏几道所能及,因为晏几道只强调了“独”与“双”的对比,跳不出儿女情感的圈子。

李银河曾说人生也可以没有意义,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晏几道虽不如其父在官场的仕途抱负,但能在文学史上留名,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小山词》,也是一种人生成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