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才高八斗却仕途坎坷,一贬再贬仍坚持自己的信念

说到宋词,就不能不说苏轼。

词从唐末五代始,经温庭筠、韦庄,至二李、冯延巳,再至晏殊、欧阳修、柳永,及至苏轼,名篇迭起,佳句倍出,宋词之美,大放异彩。

然苏轼又是最难讲的,因为他太出名了,已经有太多的人在解读他的诗句,解读他的文章。

只是,即便是班门弄斧,也必须把苏轼放在这个专栏中。苏轼对宋词的贡献再怎么说都不为过。

词在开始时,就与诗不同,它是闲暇时歌唱的歌词。在格式上要与曲调同节奏,所谓填词就是在固有的乐曲中加上可以歌唱的歌词。

就像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只要唱起来朗朗上口,并不需要有多么深的含义。

然而词到苏轼这儿就不一样了,苏轼很少写美女和爱情,很少写听歌和看舞,他没有用词的传统来限制自己,而是用写诗的那种表现自己胸襟怀抱的笔法来写词。

我们来看他的这首《密州出猎——江城子》,完全显露了他的豪迈气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是说我现在虽然年岁老大了,可是我还有少年时的那种豪情壮志。“左牵黄,右擎苍”是说他带着猎狗和猎鹰去打猎。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因为是冬天打猎,所以都戴着厚厚的帽子,穿着厚厚的皮裘,千百骑人马一起跑过平原,要捕尽那些野兽。声势写得多么豪壮。

苏轼这首词是要表现他自己有心与西北方敌人作战,想要捍卫祖国的一片壮志。

那么苏轼的这种豪迈是与生俱来的吗?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与他对世事达观的人生态度有关。

不管他在什么环境之中,不管他是得意还是失意,他天性之中才情的自然流露,就是这样一种风格,他的大部分作品就形成这样一种风格。

苏轼的词受柳永的影响很大,他受柳永启发,改小令为慢词,在内容上拓展改变,使词诗化。李清照曾说苏词是长短不一之诗。

柳永对声律、句法、停顿以及文字与音乐的配合,都掌握得很好。但是苏轼的词,他是不管声律的。

苏轼自己就说过,写文章“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还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答谢民师书》)。所以他写文章如此,写词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因此在词的发展史上很多人就说,柳永的词只是在形式方面的拓展,苏东坡的词才是在内容上的拓展。

大家都知道,苏轼的一生是非常倒霉的,时运不佳说的就是他。

少年成名,科举考试时,被主考官欧阳修错认做曾巩,而失了状元。接着又因为丧母丧父丁忧六年,错失了做官的大好时光。

好不容易重回朝堂,又因为与推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赶出京城。接着被文字狱牵连——“乌台诗案”差点使他丢了性命。

他在京为官的时间很短,不是在贬谪之地,就是在去往贬谪之地的路上。苏轼一生创造了66道美食,那是因为身处穷乡僻壤,他要自己解决温饱问题。

神宗死后,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上台摒除所有新法,苏轼又与司马光政见不和再次被贬。等到哲宗亲政重新变法,苏轼却被归为旧党一贬再贬,从惠州至琼州。

流放岭南仅次于死罪,苏轼却可以培养出岭南第一位举人。别人被流放基本就完蛋了,只有他还可以潇洒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们在苏轼的诗词中,看他到处旅游观光打秋风,却不知这是他官场失意被发配边远之地的逆旅;看他身边新朋旧友诗赋相和,还有娇妾随行,却不知他历经丧父丧母丧妻丧子之痛。

读苏轼的悼亡妻词,谁能忍住泪水盈眶?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

不过苏轼的诗词中并没有那么多悲伤,他在忧愁、患难和挫折之中有自己立身的持守,他能够在儒家与佛道之间得到一种贯通调和,从而完成了他自己。

能静就不被外物所转移,能达就对生死、毁誉、贵贱有一个通达的看法。“静而达”是人生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真正的所得,以致他一生受用不尽。

同样在忧愁患难之间,为什么人家还能站住你却跌倒了?为什么人家还能完成你却毁灭了?

我想,苏轼的《定风波》这首词,表明了他的心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要使诗歌的生命扩大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人事的扩大,就是说,你的关心面越广,你的作品之生命就越丰富,越博大,越深厚。

杜甫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把整个时代的血泪,把整个国家民族的悲哀都写到他的诗里边去了。

另一个途径是对大自然的融入,你融入自然,你和宇宙同样广大,你的作品的生命自然也就大了。

就如苏东坡所说的,我们都可以安然地享受这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你又何必拘执于曹孟德之“而今安在”呢?

一个人,要训练自己在心情上留有一个空闲的余裕。你不但不被外界的环境打倒,而且你还能够观察,能够欣赏,能够体会。

苏东坡是一个大天才,他的风格是多方面的。《念奴娇》、《永遇乐》和《八声甘州》三首长调代表了他的三种风格,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才气真是纵横开阔,驱使古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