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成全球第二杀手,面对抑郁,我们能做什么?

来源:若水心灵小屋(亦名禅喜) 作者:若水,文字原创 版权所有


今天看到网站消息,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了一个文件,叫做《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这个文件对抑郁症的防治,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综合解决方案。


然后自己也是觉得很鼓舞啊,因为一直都有关注心理健康的行业。


因为看到包括自己,还有时候看到别人,确实是会觉得有的时候大家光鲜的外表、工作和生活底下,有的时候心里是比较压抑的,是不那么健康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并不愿意把心理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总是伪装,那到一定的时候难免就崩溃了。



那偶尔我们看到视频上会有比如崩溃的大叔、崩溃的女孩、崩溃的孕妇等等,最近会看到越来越多,也是大家的一个发泄的渠道。


这两年,由于个人的选择,没有再具体去做一些其他工作了,主要是撰写一些文章,希望尽可能地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些心灵的温暖,持续在做的同时,会认识一些人,比如说抑郁症的本人或者家长,有时候他们看到一些文章得到鼓舞,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


另外呢,有的人他们可能就是抑郁症的患者或者康复者,他们会把自己的一些故事写出来,贡献给大家,特别是他们的一些痊愈和康复的经历,怎么样从这些痛苦中走出来,变得阳光——这种阳光的经历特别难得,所以也是很谢谢他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分享。




诚然,今天看到国家颁发的这个抑郁症相关文件,的确之后心理健康,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比如文件里提到说要在重点人群筛查抑郁症,比如说老人、青少年、孕产妇、职业高压人群等,确实是特别有必要,因为大家都知道产妇抑郁症特别多,青少年也是,也偶尔会有一些悲剧曝光出来,确实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怀。

另外,职业高压人群压力特别大,又不知道及时排解,身心压力都大,身心不协调,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自己多年前的一位前同事,就是因为抑郁症,自己从楼上跳下来了,很可惜,一个北大的才子。




从那时候我就会觉得说,其实我们本来可以做更多,那这不是说针对单个人来做哈,因为我跟他没有那么熟悉,只是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去力所能及地做更多事情,比如说传播一些正能量,治愈系的文章。


那这种时候,这样的人群看到,哪怕无意中看到,其实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就会有作用,这也是我想要持续做这些东西的动力。当然我在其中也会受益了,一个人忙起来,心理健康就会比较有保障。


另外我注意到文件提到说,在一些医疗机构除了精神科外,在非精神科也要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培训。


大家都知道,人的身心是互相影响,有的时候比如有的人他长期头疼或者长期的有一些皮肤病什么的,那背后的动因,很多时候他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疾病了,很可能就是有一些精神因素在里面,所以确实比如说非精神科的医生多了解他的这样一些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的症状,对于提升治疗效果,特别有益。



那这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也是很痛心,说抑郁症成为继癌症之后的全球健康的第二大杀手,那全球罹患这个疾病的人,已经有3.5亿,所以,各个国家都是在行动起来。


我觉得因为其实我们文化相对内敛,比较好面子,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性格也不那么奔放,很容易把很多情绪隐藏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常生活中确实需要有更多情绪疏解的管道,自己不要太逼自己,无论是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尽量顺其自然。


同时,我们也需要多给别人一些支持和疏解的渠道,亲人朋友等等,都多去力所能及地关心他们,当他们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多陪他们聊聊天,出去走走,到大自然看看等,都是特别好的。


另外,我们也不要太逼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这两天看到新闻说有一个二胎的爸爸跳河自尽了,觉得很痛心,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说周围的亲人都觉得他赚钱太少了,他自己也接受不了,就成了精神障碍了,选择一走了之。




看到这个确实是觉得很痛心。结合之前我接触的这些抑郁症的案例,确实无论如何,当我们有一些心理阴霾或者精神障碍的时候,确实是第一步要止住,不要多想,不要陷在自己的很多妄想里,这个是最根本的。


另外就是说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需要主动靠近一个心理支持的系统,不管是来自于我们的亲人、朋友,还是一些其他正常渠道的支持系统,都可以。


其实只要但凡有一点及时地能支持和疏解到,他这个人也不至于走极端,所以我就觉得说这个事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来做的事情,我们一起加油!

部分图片:网络,侵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