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1、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
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2、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3、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4、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割。

1、雄雌,代表陰陽,是生理上的。雄是動的,雌是靜的。自身修養要把陰陽調配好,纔可以到達如嬰兒般的柔軟境界。
雄是陽性,代表了開發、光明,放射四方。
雌性代表的是黑暗、寧靜、收斂、保守。
“德”字包括用,經常行道的作用。
溪水是往低處流的,最終匯會了廣闊而又謙下的大海,懂得了大海,心量就擴大了。

日常修行,離不開陰陽,離不開動靜,外表是內斂的、寧靜的,但思想和心地是光明的、運動的,修到了最高的境界,就如同嬰兒般柔軟、透明、純淨,沒有喜怒哀樂,沒有主觀成見,該笑就笑,該哭就哭,沒有做作,一切都很自然,不是無知,而是大知。

2、黑白,代表善惡,是心理上的。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心,就是至善之念。知道什麼是善,守住自己的心不動惡念,無心就是至善。
“爲天下式”,是心理行爲的標準,是至善無惡。
“復歸於無極”,最後歸到惡念淨盡,善念亦不動,這個就是所謂無極,是至善了。

3、榮辱,是行爲上的。人無論活得多麼光鮮亮麗,都要守住自己最本質的純樸。能做到這樣的人,他的胸襟就有如廣闊空靈的山谷,能包容許多東西。就如禪宗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豁達境界。能達到這樣境界的人,就能做到“常德乃足,復歸於樸”。他的常德足了,品性行爲能夠得上“樸”,就是歸到最原始樸素的英雄本色。
真正有高度修養的人才是樸實無華的。這就是“復歸於樸”的道理。

4、 “樸”,《說文·木部》:“樸,木素也。”段玉裁注:“素猶質也。以木爲質,未彫飾,如瓦器之坯然。”《論衡·量知》:“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樸散則爲器”,義即原本是未加工成器的整木料被分散做成各種器物。

“樸”是一塊原始的木頭,沒有經過雕鑿,沒有經過人的加工。
“樸實無華”散解了以後,就變成物質文明的興起,“樸散則爲器”,這個“器”不是指物質。
“聖人用之,則爲官長”,聖人懂得了這個道理,就創建了一種政治制度,如《禮記》所記的周禮,保持了上古道德的政治制度。
真正講原始道德的上古社會,則是《禮運.大同篇》的思想,那是真正一個偉大的制度,那個制度是沒有制度,沒有法律,也沒有道德的。但人人都自然守法,並不要法律來約束;人人都不必講道德,自然合於道德的標準。所以,“道法自然”,那個社會,本身就是道德,這就是所謂“大制不割”。

心得:
樸本來是未經雕琢的整塊木,把整塊木分割後做成各種器具,就是樸散則爲器。那麼聖人是如何使用這些器具的呢?具體的措施又回到本章開頭的那三段話,三“知”三“守”,面對權利、正義、榮譽,要回歸於“嬰兒、無極、樸”的狀態。“不割”就是強調了“樸”的狀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