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意測的那個“無”--禪解道德經8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此章解釋第一章的“無”。我們前面講過,“無”超過我們人類頭腦的範圍,是沒辦法思考與把握的----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因此本章以禪定內觀的體驗來描述這個不可捉摸的“無。”

在禪定內觀的境界中,是可以體會無,但無法真正確切把握,似有似無,無法把握。我們在禪定內觀的境界中,當挫其銳,解其紛,大腦中紛紛揚揚的思想念頭都仃止後,甚至呼吸都仃止後,我們體驗到虛空。湛兮、似或存,有時可能體念到光--靈光獨耀。但這一切我們又無法把握住,我們無法真正理解我們在禪定內觀中體驗到的東西是什麼,這些體驗的本質是什麼,這種體驗與我們肉眼看見的物質世界有什麼關係,這種體驗有用嗎?這些疑問超過了我們頭腦的範疇,所以禪宗很重視疑情,大疑大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這個內在的體驗到底是什麼,因爲無法用語言表述,道德經中只能用描述境界的方式告訴大家,這個可能就是那個一切的根源---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