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围城!寻找更好的自己

记得曾经学校门口有两家办公用品店,规模商品几乎一摸一样,但偏偏一家门庭若市,一家门可罗雀。

观察之下发现,门庭若市的这家,除了自身业务外,还开展了一项副业“收快递”。

看着不起眼,但对学业繁忙的学生来说,可是大大的便利。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更愿意去这家店购买商品,哪怕需要付给文具店一点点快递手续费,也十分乐意。

真要为店家的机智点赞。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惯性思考,但其实有些早已不适于当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拓宽思想边界,可实则仍活在自己的围城中。

因此,跳出“围城”,升级自我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打破人情围城

年初,我想装修一下我家,由于疫情不敢随意叫装修团队。正好父母有熟人懂一点装修事务,愿意帮忙,我便同意让他来试试。

可能是太熟了吧,他总是不听要求,按自己的心意随意干。

最后的结果就是方案改了一次又一次,人力物力投入不少,效果一言难尽。

甚至到最后熟人不高兴返工,父母劝我:

“人家只是来帮忙的,不能要求人家太多,这么改下去,材料费也不好说。”

说实话,我当时的感受就像是喉咙里卡了根刺,拔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记得《三十而已》里,当王漫妮对小张主任的人情作风提出质疑时,小张主任说:

“起码在这儿,人情一点都不难还,人情是最通用的货币。”

其实人情长久以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通用货币”,我不否认。

但人情易欠不易还,很多时候人情看似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负累。稍有不慎还会多生怨怼,得不偿失。

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升级交往模式,除了真正需要人情加持的事情外,大家更倾向“健康”的契约交往。

能自己解决的事,就不麻烦他人;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随意动用人情。

当然契约交往也不是说要摒弃传统互助美德,只是如果少了些人情味,就能更省事高效,降低了沟通成本,反而会让大家更轻松亲近,何乐而不为。

人与人之间,合适的交往边界很重要,动人情也要适可而止,且人情的前提是大家都开心,而不是给双方找不痛快。

2

打破思维围城

很喜欢一句话:

“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我就往旁边去。”

生活中,我们的思维总是受环境限制的。

在农村长大的人,不能想象上班高峰是怎么回事;念书不多的人,很难理解怎么有些人一毕业就能拥有百万年薪......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思维围城里,城大城小,却从未想过原来还能开个窗。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牧师正在家里准备第二天的讲道,儿子吵得他无法静下心来。

无奈,牧师捡起一本旧杂志翻到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他撕下那页纸,再把它撕成碎片,交给儿子:

“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幅地图,你就可以得到2角5分钱。”

很快,儿子静了下来——他猜想拼这些碎片无论如何也得花去大半天时间。

10分钟后,牧师房门被敲响。他惊讶地发现地图拼好了!

看到父亲惊讶的表情,儿子仰着脑袋说:

“这很简单,在纸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对在一起,然后再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

人们总是这样,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根据先前的经验,或者社会环境形成固定的思维框架来看待问题,结果反而使问题变得困难起来。

我总觉得,面对简单的问题,成人反而不如孩子,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禁锢。而孩子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受约束,反而能快速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的思维框架就像屋子,当把窗口打开,外边的资源才能涌进来,屋里才能拥有新鲜空气。

所以有的时候,也不是问题太难,而是我们钻进了自己的思维围城里,硬碰硬就只能撞得头破血流。我们要不断建立完善思考问题的框架,不断打破固定思维。

毕竟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维框架,那就是浆糊脑袋。如果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思维框架,那就是榆木脑袋。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多多换角度,从结果入手,寻求根源,不要被表象吓住,更不要被迷惑。或许就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3

打破舒适围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在监狱里待了大半辈子的图书管理员老布,被假释后,却无法适应自由。

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的意义,于是选择了上吊自杀。

看上去怪不可思议。

但现实就是这样,在舒适区待久了,你就失去了抵抗未知的能力。因为“舒适区”并不会让你感到真正长久地舒适,渐渐地,你反而会迷茫和无助。

蒋勋说过:

“我看到许多人在还很年轻时就“老”了。”

其实此处的“老”并不是生理机能的退化,而是心理上的不长进,不再对新事物好奇,不再有梦想,不再试探潜在的各种可能。

可年龄并不会限制一个人什么,当一个人开始满足现状、拒绝学习和改变,这才是真正变老的开始。

非典时期的阿里巴巴,因为一名员工感染非典,导致所有员工在家隔离、在家办公,这对正在高速发展的阿里来说,是“当头一棒”。

但也因为如此,很多外商却选择在网上交易,阿里的服务不仅没受影响,业务反而以50%以上的速度猛增。

这让马云捕捉到一个重大信息——网络零售会成为刚需。

这一年的5月10日,淘宝上线。

所以我们永远想不到,下一个对手会是谁。可唯有把自己当最大的对手,不断挑战,勇于面对不确定性,积极拥抱变化,才能获得不一样的可能。

美国作家尼尔·唐纳·沃许说过:

“真正的人生始于你走出舒适区。”

船停在码头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呆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追求。

所谓的舒适区,不过是表面上的舒适,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看似惬意、温馨,但等待的结局却是死亡。

真正的舒适应该是打破僵局,突破自己原有舒适从而得到新的舒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的美妙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太贪图安逸的人生,是没有精彩和趣味可言的。

4

走出围城

苏格拉底说: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世界变化太快,故步自封就像是“坐以待毙”。

而只有快速进化,不断迭代,跳出“围城”,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