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這麼說話的親戚就斷了吧

過年給我最深的感受總是:比上班還累。

因爲沒得休息不說,還得陪着父母去應酬,一堆一年都沒幾次交集的親戚。

相比開心,更多的是無話可說的尷尬,與互相攀比後回家的落寞,及閒言碎語後滋生的嫌隙。

當然,親戚難能可貴,我們必須珍惜。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些親情遠遠不如朋友鄰居來的貼心真誠。

以前,我們總是喜歡給人際關係做加法,哪怕親戚不盡如人意也要想盡辦法維護。但其實,讓你不舒服的親戚關係,就是一種負擔。

餘生不長,真心很貴,再親的關係,也禁不起寒心、算計,有些關係,親疏隨緣就好。

01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今年過年,一個親戚家的大齡老大難哥哥,終於帶了女朋友回家,對方條件還很不錯,大家都爲哥哥感到高興。

一位親戚卻突然開起了他的玩笑:

“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偷東西,被你爸暴打的事嗎?

都說三歲看大,十歲看老,我還以爲你得單身一輩子了。”

說完便顧自哈哈大笑,留哥哥跟他女朋友尬在原地。

其實,這個所謂的小時候已經是哥哥一二年紀的事了,而且也不算是嚴格的偷東西,只是當時叔叔阿姨工作繁忙,哥哥餓的不行,就拿了家裏抽屜裏的一張五十元紙鈔出去買了喫的。

因爲恰巧是張老鈔票,叔叔阿姨本來打算珍藏的,所以事情才鬧得比較大。

而這位親戚,這麼口無遮攔的亂說,無疑是在給哥哥跟女朋友的關係插刀子。

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口口聲聲說,“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出發點是好的”,但因爲是爲你好,就能口無遮攔、肆意傷害嗎?

語言會誅心,刀子嘴就是刀子心,語言的殺傷力超乎想象。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他們利用儀器蒐集人們在聽到不同詞句時,大腦活動產生的磁共振圖,並分析腦內的神經變化。 

結果,當“你真笨”、“你好差勁”等消極否定的詞語出現時,會刺激大腦瞬間釋放大量的皮質醇,即一種在面臨壓力時分泌的激素。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就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抑鬱等系列問題,還會損害人的邏輯推理、語言處理等能力,對健康危害極大。

舌頭雖無骨,傷人卻最深。

往人心窩裏插刀子的話在說出口的瞬間,就已經沒了挽回的餘地。有些“關心”,看似是一種熱情,卻令人感覺如芒在背。

誠然,親戚我們無法自己選擇,對方的嘴我們更無法控制,但選擇遠離也不失爲一項很好的答案。

02

鬥米養恩,石米養仇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哪種親戚讓你覺得最厭惡?

有個高贊回答是:

“要你幫忙時,一點不客氣,你偶爾不幫時,就立馬翻臉不認人。”

的確,無論是多親密的關係,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過年聚餐時,一位大嫂拼命數落一個弟弟的不是。

起因是,大嫂開了家店,有次叫弟弟幫忙帶貨,弟弟拒絕了。

大嫂氣的咬牙切齒,而弟弟則是委屈地無處訴說。

原來,大嫂開店以來,讓弟弟帶東西就成了常態,且每次地方也不近。

整整一年多下來,大嫂沒有貼補一點油費不說,就因爲前段時間疫情肆虐,弟弟因爲怕懷孕的弟妹受影響,就拒絕了特意出去跑地方帶貨的請求,所以被大嫂記恨到了現在。

歸根結底,沒有分寸感的交往,真就是關係中的大忌。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沒有分寸感的人。仗着是親戚,就理所當然地麻煩別人。一點不順心,就翻臉不認人。

這樣越界的親情,只會讓人心生厭惡。

就像三毛說的:

“再親密的關係,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爲熟,結果反生隔離。”

要知道,熟不逾矩,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種善良。

03

成年以後,親疏隨緣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人際距離”理論:即由於人們之間的關係不同,親近的距離也會有所不同。

但任何一段關係,無論親疏遠近,都需要守住交往的界限。

哪怕是至親,也需要我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出“熟人生處”的態度。

也不是說彼此間就該生疏,而是時刻警醒自己,越是親近的關係,才越是需要好好維繫,切不可把好脾氣好話都留給了外人。

《紅樓夢》中有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們生活在一張叫作關係的網中,但卻不該被關係牽絆,更沒必要爲了一些所謂親情,而委屈自己。

餘生,就親疏隨緣吧。

珍惜美好的真情,放棄糟糕的負累,不讓那些不喜歡的人和事,消磨了你的快樂時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